创新工场汪华解读移动互联网投资:腾讯也曾命悬一线
2013-05-22 09:24

虽然在移动互联网上风生水起,但在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汪华看来:“腾讯差一点就很危险、阿里对移动布局渴望更强,百度危机感不够。”

?来源:i黑马 作者:汤浔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导读】近期,互联网界频频大手笔。阿里以5.86亿美元投资新浪微博,又以2.94亿美元入股高德,百度以3.7亿美元收购PPS视频业务。再早之前,百度收购了点心,阿里收了友盟。

移动互联网初战未始,投资收购便拦开序幕。

有幸,独家专访创新工场创始人汪华,他对移动互联网投资并购,百度、阿里、腾讯(BAT)的布局,入口问题一一做了详细的解读。观点独到,掷地有声,颇有启发。

汪华,美国斯坦福MBA,在谷歌中国商务发展总部工作3年,创建了谷歌中国的优质广告网络,一个有着很好的产品嗅觉、感觉的投资人。

BAT各不相同

汤浔芳:移动互联网开局,腾讯、百度、阿里的并购就不断,您如何看待这几家公司的这种行为?

汪华:现在你买一个移动互联网行业里最好的东西,有助于扩展用户,加深对产品、行业的理解,并且把这些好团队弄过来,有利于占据位置。现在,这样的成本只不过是几千万美金而已。将来,这些产品如果被落实了,那么损失的是20%~30%的市场份额。未来的市场份额,与现在的投资额相比,两个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即便没被落实,这几千美元的损失,对大公司来说也不是大事。重要的是提前卡位。

腾讯在国内、国际上都很活跃。在硅谷的时候,我们也接触了很多天才的团队,很多都在腾讯。腾讯的收购是围绕各条业务线的,基本上无线端的各个领域都投。

腾讯投资的逻辑与百度、阿里并不一样,不仅仅是在移动互联网上。它们有着各自的业务需求。

阿里与百度,尤其是阿里在移动业务的布局上就更渴望一些。阿里、百度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投资与收购目的性不那么明确,它们更加希望其在互联网上的优势复制到移动互联网上。但是腾讯的收购基本上是奔着移动互联网这个大主题去的。在移动互联网上,腾讯做得更好一些。

简单数一数就知道,无论是哪些移动端的应用,腾讯、百度、阿里三家比起来,在手机上的著名应用,从用户覆盖量、忠诚度来看,腾讯的生意更大一些。

汤浔芳:这样的状态会影响BAT三家的投资收购取向吗?

汪华:会。现在,阿里与百度的收购非常积极,并且,阿里的收购是全方位的,并不仅限于电商。所有的移动互联网入口,社交、应用、门户、工具,阿里都在投资。百度也一样。

腾讯也曾命悬一线

汤浔芳:比较腾讯、阿里、百度这三,现在,在移动互联网上,腾讯由于有了微信而拔得头筹,缘何腾讯这家公司能出微信?

汪华:腾讯,差一点就很危险,如果没有微信的话。

腾讯不只是运气好,跟小马哥的魄力有关,跟公司架构允许出挑战者也有关系。

如果腾讯还是手机QQ的团队一家独大,还是以做QQ的思路去做手机产品,那么很可能会被颠覆掉。

如果张小龙没有出微信,或者做出微信后,QQ团队把它给捏死了,这种可能性都是有的。新公司的商业模式与老公司是不一样的,腾讯差一点就没有达到现在的状态。

汤浔芳:阿里近期的手笔很大,相继投资了新浪微博与高德,您怎么看阿里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投资并购思路?

汪华:阿里有很强的运营执行能力,可以把很多好的公司收购过来与他的体系进行整合。

如果我是马云的话,我会注意到所有的互联网上可以改变用户行为,可以成为替代性入口的产品与公司,不管与电商有没有关系,能不能嫁接。

微软也想在移动互联网上做出成绩,但一天到晚收购操作系统就不会有好结果,因为手机上操作系统没那么重要。

收购有两种:一种是战略收购,一种是业务收购。业务收购还得与自己的业务进行结合,比如,支付宝在手机上的操作业务,与阿里现在的业务紧密结合,那可以收购。但是战略收购,就需要考虑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的行为方式。

对百度、阿里来说,他们的体量已经足够大了。第一步先要的是自己的位置,关键的位置和足够的用户量。移动互联网还没有到我说的那一步(成熟的那步),现在只有把用户量和内容做大了,才有机会。

淘宝网是做电子商务的,但现在手机上做电子商务还没有到那一步,可能,支付会先行一步,其他的没到那一步。

淘宝现在开始做的话,这个公司的体量又很大,小打小闹又没意思。那么,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大量用户和核心关键位置守住,不然真到了移动互联网可以做电子商务的那一天,淘宝才开始布局的话,那么,他的上游用户量可能会捆绑在别人手里。

汤浔芳:对于百度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动作,您有什么建议?

汪华:直到去年,百度的危机感是非常低的。在危机感上,百度不如谷歌。

汤浔芳:谷歌推陈出新了很多东西,比如安卓,地图等。这缘于它强烈的危机感?

汪华:谷歌的危机感很强,它从来不认为有了一个门户就满足了人们的需求,那只是满足人们需求的一个产品形态而已。谷歌在移动端的投入是很多的。

中国与硅谷相比,中国小的创业公司之间的竞争远比硅谷强100倍,但是大公司受到的竞争就比硅谷小很多。

移动入口分层级

汤浔芳:还是想谈谈移动互联网入口的问题。大家的争论很多。您觉得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会有哪几类产品?

汪华:入口的本质是,你做了一个很好的产品与服务,受众范围比较广,使用频次比较多,用户粘性比较大,符合这些条件的都是入口。

入口的概念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PC年代,最早,客户系统是入口,后来是互联门户,再后来是谷歌、亚马逊、eBay等公司,现在Facebook是入口。

小公司试图在雅虎上做流量,现在有些人在做应用,干脆连自己的页面也不要了,把自己完整地存在APP里,所以入口本身也在发生变化,随着用户的使用习惯而变迁。

第二,入口有层级之分,基础的系统、浏览器,再往上有一些应用的入口,如携程是旅游的入口,4399是小游戏的入口。

不同阶段能产生一些不同的东西,比如好123,符合当时互联网用户使用需要。但是,新的入口出来并不代表一定是取代了老的入口,或者老的入口不行了。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新入口与老入口也是并存的关系,Facebook也可以从谷歌那里获得其合作的流量。

移动互联网其实投资的第一阶段更多的是点心,豌豆荚等底层的东西;第二阶段的投资将注重短期价值,这些应用都是用来娱乐、休闲的,抢占用户的使用时间,Facebook、腾讯在本质上都是;第三阶段,要投的是真正有用的、能把重要的交易决策 、事务处理放在上面,而不是玩的事情。

互联网上,中国领先世界的地方是利用用户的欲望、爱恨情仇、发泄不满、受拥戴等来向用户收取金钱。如果说,豌豆荚倒流量、陌陌实现价值还是靠这条路,腾讯95%的产品都是从这个方向来赚钱。

对一个产品来说,占有大量的用户和用户时间是基础,但是怎么赚钱还需要深入地做下去,真正的满足用户需求。

有一件事情其实是互联网的谬论,用户量大了就可以稳定地赚钱,世界上用户量大了却没挣钱的业务多了去了。全世界的IM公司都没有赚钱,但腾讯做到了这点。所以,有大量用户、大的用户覆盖率是有实现挣钱的可能性的,但是需要不断地开发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注,从一大群用户当中找出一小群用户。

汤浔芳:在移动互联网上,许多人在争论,未来的应用到底是以网页形式存在,还是以APP形式存在。您怎么看?

汪华:这些都不是根本性的变化。最根本的变化是用户行为的变化,社会关系的变化。只是技术的变化,对互联网不会造成很大的威胁。

很多人会在技术上犯错误,理所当然地认为老的东西会并到新的东西里,但有时候会经常忽略了新的产品使用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些公司你觉得他很强,觉得他有一些存在的价值,也想不出任何办法来突破他,但忽然有一天,你会发现,人们往往不需要他了。

人的根本需求实际上是不变的,但人实现需求的方式经常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人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错把实现需求的方式当作人的根本性需求。

这样的例子很多。以前,很多人觉得无论是互联网时代,还是手机时代,人还是要看报纸的,所以,把报纸原封不变地搬到网上,甚至手机上去,做的版跟纸上排版一样。但是微博就不同,但这却同样是人的阅读需求。把电子杂志搬到网上就是错误地把人实现需求的手段置换成人的根本性需求。

汤浔芳:用户的使用习惯改变需要花费多久?这些改变到什么时候会形成质变?

汪华:现在的手机屏幕会越来越大,Note1是5寸,Note2是5.5寸 ,Note3是6寸,GALAXY S4跟Note1一样大,这是一个标准的手机,跟两年前的超大手机一样大。

用户在网上购物,从不习惯到很习惯。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发生改变?

我一直在说,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一直在改变,而不仅仅是技术或者别的什么。

因为有了技术,人们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所有的这些可能性里面,造成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东西就有投资的价值。

天下大变,深水摸鱼的可能性就越大。

尚未有得意的投资作品

汤浔芳:创新工场旗下的点心、魔图精灵卖给了百度,很多业内的人都在说,创新工场还有将旗下的许多项目出售。当时,是什么样的考虑将点心、魔图精灵出售?

汪华:这些公司是否一定要卖?也不一定。实际上,这些公司花钱并不多,并且,它们现在已经有了营收。移动门户类的东西也一样,用户量增长速度很快。如果不是团队有意愿要卖,还可以再融点钱,增长点用户。团队本身也不缺钱,现在很多移动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赚钱,并没有出于生计就一定要把自己卖了。

每个团队有自己的想法,作为投资人,我们还是决定支持它们的每一个决定。有的团队觉得自己干下去,风险会比较大。现在,创业了两三年,拿到回报也很不错。

卖一个公司有很多因素,有时并没有对错之分,而是基于团队自己的判断,团队的性格以及现实的考虑。

汤浔芳:您现在最得意的投资项目是哪一个?

汪华:没有什么最得意的,因为创新工场本身做的就是短期投资。第一,短期投资中,做得最好的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奇迹般地成为一家上市公司,都要好多年。第二,移动互联网现在才刚刚开始,虽然有不少的用户量,但还有大量的新增用户,各种情况随时在变。

现在依赖智能手机的就1亿多左右,接下来还会新增4、5个亿。新增的用户与已有用户的生活方式是不一样的。这就带有了新机会。

汤浔芳:这样的大规模收购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前所未有,不少人分析认为,这是BAT在用金钱换取时间。对创业者来说,能够早一点实现创业的成功。您怎么看?

汪华:比起硅谷,中国互联网公司早期的投资与并购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在硅谷,早期的天使投资和A轮、B轮投资70%都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退出。但,中国的收购并不是很多。一个创业者能够成功地将自己的公司卖出去,再发展,这种概率还是太低了。

现在,百度、阿里、腾讯这样的公司收购多了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互联网比较成熟了,二是公司本身的态度。

一个公司只有相对比较成熟了,才有收购的意识,并且把收购来的公司进行好的执行。

比如,谷歌收购了很多公司,Youtube、Andriod、AdMob等,这些收购来的公司对它自身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现在,谷歌的很多战略性产品都是收来的 。

对创业者来说也是件好事,在早期投资时,投资一些产品也是奔着能成为一个好产品或好公司的想法,而不是卖钱。另一方面,也希望收购越多越好,硅谷或美国,有几十万的天使投资,如果再算上这些公司在早期阶段收购的资金,是一笔很大的资金。这些给创新造成了很好的土壤。

在中国,一起出来创业感觉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在美国,很多年轻人出来创业感觉就像是一种职业。

在硅谷,最好的早期投资人都是上一代的创业者,或者大公司的CEO。这在硅谷已经形成了风气,让硅谷成为一个巨大的孵化器。

但是,中国的互联网历史比较短,上一代互联网人都太忙,中国人的观念和公司的架构也很难让第一代创业者腾出手来去做早期投资。

但是在硅谷,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找到运营能力很强的职业经理人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汤浔芳:在中国,创业的土壤不是很肥沃。移动互联网是现在的年轻人的机会,正像15年前,互联网带来新机会一样。但现在很多创业者,一做就想做一个大企业,您怎么看?

汪华:观念在好转,大家对创业的概念可能有些偏颇。如果创业,目标就是成为阿里、百度才算是成功的。

创业者要赚钱,要生活,这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世界。这里的每一句话都包含了赚钱,即使一个创业者是为了钱把自己的公司卖掉,那也是他实现理想的一个途径。所以赚钱也是创业的目的。

互联网领域理想比较重,创业实现理想与赚钱,这两者是一半对一半。百度、腾讯、阿里这些公司的出现是基于很大的创业基数。

汤浔芳:现在巨大做了这么多起收购,对接下来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来说,还有哪些机会?

汪华:机会总是层出不穷的。做了就有,不做就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