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创业帮】杭州是一个宽容失败的地方
2013-06-01 21:52 投稿 杭州帮

作者:潘越飞

那天和朋友聊天,说起东京并不宽容失败,所以当地创业氛围不浓,年轻人大都在大会社里奋斗终生。社会稳健之余,创新不足。

杭州则是一个宽容失败的地方。我九成的采访时间,在与创业者打交道,他们从未获得主流意义上的成功。

他们不是大公司的创始人,只是一家家生存维艰的公司的参与者;他们不是一夜暴富者,只是渴求自身价值得到平等彰显;他们没有权利改变游戏规则,只是希望用互联网的方式改善社会……

谈及自己是谁,他们言必称“屌丝”。

《新周刊》称这两字代表的是“并非沉沦,而是以新的方式来取得跟社会、跟自己的和解。”

王淑焘是我认识的众多杭州“屌丝”之一。

在他的人生前半段一直在折腾,趁非典赚过钱、做过阿里巴巴最早的销售、和阿里巴巴的秘辛亲密接触过、拉过网页游戏的第一个网盟广告、在网页游戏的红海中呛过水、在移动端开始做新的产品。起起落落。

他说他一直是个屌丝,和其他人一样:经常乐观偶尔迷茫、从未大富也不愁衣食、不叹生活不公只愿追求平等、追求的不是成功而是快乐。

“屌丝”应是一种心态,不是一种身份。

反思

一:必须承认,王淑涛以及杭州众多创业者,都面临着一种新时期的精神困境,但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社会的平等。

二:杭州重商不重权,天生适合屌丝的生存。毕竟,经济上的追逐比政治上的追逐单纯得多。

三:税收的优惠、手续的从简、资金的扶持,这些只是对创业者的初级帮扶,打造出一种“宽容失败、平等对待”的氛围或许更重要。

自述:

王淑涛:没有光环的努力

年初接到朋友周峰的一个电话,让我过去跟他一起做孕妇助手。

这个选择对我来说确实很艰难,宝宝刚刚出生,家庭需要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斯凯的项目也有了节奏。最关键的一点,之前也折腾过创业,知道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但最终,还是选择踏出这一步。

如果在未来老去的时候,把人生所有的事情排个优先级,大概只有两件事我是不会遗憾的,一是多陪陪父母、老婆、女儿,另一件便是去做一款产品,试着为这个世界创造和改变点什么。

人生的第一次创业

小学四年级,小朋友中间流行《圣斗士星矢》的不干胶贴画,学校门口的商店卖五毛钱一张,而我发现离学校两条街的地方,只卖一毛钱一张,于是用爷爷给的零花钱一次买十张,回头三毛钱卖给同学。

然后发现一般小朋友的零花钱,一般都是一天五毛,这五毛的零花钱他们一般是要买几样东西,买完后往往只剩下一毛或者两毛,于是我创造了抽奖的方式,一毛钱一次,中奖概率1/3。抽奖的最大好处是,小朋友如果手里只有一毛钱,他并不会存下来,然后就一直无法达到3毛钱准用户的客观标准,抽奖降低了这个标准,扩大了付费用户的比例。

再后来班主任老师把父母叫过来说我不务正业,我的第一次人生创业结束。

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2003年非典,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有家公司叫淘宝,这一年是他们的起始元年。

这一年,学校里因为非典,所有的口罩都已经脱销,我知道南京的夫子庙有个可以批发口罩的小商品市场,于是跟同学凑钱批发了几箱回来。

那天下午三点钟,我们开始摆摊,到晚上11点钟结束,所有的口罩全部卖完,下午加晚上的时间,净盈利几千块。

有个印象非常深刻的事件是,晚上大概10点半的时候,我们大概还剩下半箱,我的建议是撤摊吧,我那个合伙人(可惜后来没成为到美国上市的中国合伙人)坚持再等等,于是就是因为再等了一小会,有位班长要买口罩给班上的同学做福利,把所有的剩下的口罩全部买走。

事实证明,再坚持一点点,结果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样子。

我那位同学叫范子英,后来读了复旦的博士,毕业后直接做了华中科技大学的教授。

入职阿里巴巴:

毕业后选择做销售,因为一直觉得自己性格比较内向,希望通过销售锻炼自己。

印象最深刻的是,去拜访合肥家乐福洗化科的科长,人家让等了一下午,然后告诉我,你下次再来吧,我要下班了。

做了一年多没有什么方向的打杂式销售,然后接到阿里巴巴的一个招聘电话,面试地点在南京的一家五星级酒店。

那时候的阿里巴巴并没有现在的名气。

阿里巴巴?南京新街口中央商场一楼的那家烤肉店?(同名)不会吧?

还好我知道那家五星级酒店的名字,能在这里招聘的公司应该不会很差,去看看吧。

说实话,那是我人生第一次进五星酒店,现场人很多,大屏幕上播放着马云的名人名言,大概的意思是,进阿里巴巴不是升官发财的,这里有很多苦难等着你,我看了后,倒觉得进去后,应该是可以升官发财的,因为感觉阿里巴巴很牛逼,虽然事实证明,马总说的可能真的很有道理。

阿里面试环节的最后一轮,很有新意。几个人一组,小组成员一起选位队长,确定一个队名和口号,然后共同完成一些任务,最后,每个人讲出一个自己认为应该被留下来的和一位应该被淘汰的人,并说明理由。

参加面试的有几百人,我最终荣幸通过,记得那批培训的,从南京过去的是五个人。

打电话给我哥们,我阿里巴巴面试成功,据说是家很牛逼的公司,他说,你要去烤肉店?我了个去……

进了阿里,马上是一个月的培训,对阿里的印象大概是这样:

销售团队的战斗力很牛逼。

销售团队除了8小时睡觉,其余时间全在工作。

销售的工资待遇还可以。

马总是伟人,洗脑工作是毛爷爷级别的。

我学到了关于销售的真正的东西,这个受用终身。

我并不喜欢这份工作,那个时候,我说不出来理由,总之这不是我想要的,于是,我选择了离开。

反思:

离开之后回了趟老家,父母对我很失望,也很担心,因为阿里巴巴在父母眼里是大公司,他们对我的离开很不能理解。

老妈说,我很多时候都是在逃避压力(后来这句话,会经常拿来拷问自己)。

于是我又回到了杭州,住在五联西苑,260块钱一个月的农民房,最顶层的四楼。因为还没想好未来的方向,没有去找工作,钱很快就要用完了。

最终,我站在四楼顶,跟自己说要么跳下去,要么脚踏实地的继续往前走,往前走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份工作。

网页游戏行业成功的第一家公司由我引爆:

接到一个电话,说是正在招销售(我确认我没投过这家公司的简历),简短的面试后,进入了这家公司。

这家公司叫弈天网络,老板是童幼峰童总,童总性格低调,却是才华横溢,他是中国最老一辈的互联网站长,像迅雷的邹胜龙,拿过史玉柱巨额投资的51庞升东跟他都是同一圈子的人。

最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淘宝网,其实是通过童总的弈天网盟进行的推广,通过弈天网盟,淘宝网流量迅速提升到世界排名十八位,童总很低调,这段历史鲜为人知。即便今天的淘宝客也是弈天网盟的原型(淘宝组建阿里妈妈时,弈天特别担心自己的核心员工被挖墙角)。

我进入弈天时,淘宝在弈天网盟的广告投放已经停止,弈天也进入了一个相对的缓和期,每天的销售就是零散的找一些中小规模的客户进行投放,客户的稳定性一般,做的也比较辛苦。

某天找客户的时候,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游戏方式—网页游戏,直觉告诉我,这个产品很适合在网盟进行推广。于是把国内能找到的几十家网页游戏公司都联系了一遍,这里面有上海晨路(九维网--武林三国、武林英雄)、维莱科技(部落战争)、泛城科技(魔力学堂,陈伟星陈总我给他打过电话,他当时说他们就几个人没现金流,肯定没钱投广告,不过几年后提起,他没什么印象了)。

经过一番筛选,我判断武林三国(九维网—上海晨路)以及部落战争可能是我最容易拿下来的目标客户,但对方也是处于创业期,每分钱都花的很谨慎,开始说只愿意600块尝试下广告投放,这个投放金额被我的直接领导鄙视了,一来这么小的单子我竟然也接,太掉身价,二来,这销售能力也忒差劲了,不能说服客户提高投放金额。我采用了双向说服的策略,各种曲线救国,最终博弈出一个2000块的投放金额。

对方的投放负责人叫蒋伟(这是我人生第一个由客户转化的哥们),之前有在网际快车这些地方进行广告尝试,一个用户的注册成本大概是10块,通过弈天网盟每个成本大概是2块,经过优化最终到了7毛。

那一年,九维迅速成为这个行业的榜样公司,后来出了泛城、乐港、game2、昆仑万维、37玩、游族等知名公司。

弈天年营收达到4500万,网盟行业迎来了新的营收方向,后来网盟的流量来源主体小说站据说月收入可以突破千万。

我的业绩也迅速达到顶峰,起步早,几家较大的客户都在我的名下。

折腾—沉淀和积累:

在朋友的介绍下,我认识了一位朋友,他愿意投入资金做网页游戏。于是,我放弃了这些好的客户资源,去奔赴一个梦想。

实际上,整个团队里面,除了我有一些广告投放的经验外,其他人都是毫无经验,而整个行业随着竞争者的加入,进入门槛迅速提高,很快演变成了两种趋势,一是中小的技术开发团队,依靠创意和产品能力,向有现成流量的平台输出自己的产品,典型代表是第七大道的弹弹堂,二是背后有较多资金和资源支持的渠道平台,典型代表的是37玩、game2以及360这样的后来者。

我不是技术出身,无法走第一条路,而第二条路个人创业者不具备条件。

经过一年,大概一百多万的投入后,这次创业宣告失败。

之后,我对互联网产品如何成功做了长久的思考,同时也不断在问自己,如果再做一款产品,你会怎么做?

作为创业者,我们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做和不做的选择,如果发现了一个产品需求,一定需要问的问题是,这个是不是强需求,实际上,抛开显而易见的需求,很多需求看起来理所当然,如果经过深度思维的推敲,会发现经常处于两难的处境,总有支持去做的理由,也有不支持的理由,这个时候需要靠创业者的敏锐度去判断,好的创业者,在需求选择这个点上,可能都是优秀的。

然后,我们需要有好的执行力把产品做出来,好的执行力人员构成大概是这样,几位脾气相投,可以背靠背信得过(取自天使湾--庞小伟—少数派)又能力互补的朋友,我认识这样一对朋友,他们是腾讯手机管家的毛华跟方舟,起码有十年以上的创业搭档,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毛华的微信朋友圈,方舟是必回的,方舟的朋友圈,毛华也是必回的。

最后,可能是一些支持和启动资金。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大概意思是这兄弟毕业后不想打工,问他老爸要了一千万,到知乎上问,他可以拿这一千万做什么项目,各种羡慕嫉妒恨啊,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资金都是匮乏的,另外,我们还需要面对一些社会压力,可能大家都需要交女朋友,结婚,生子等等。这些都是问题,但不是全部问题,也不是不可以解决的问题,某个角度来说,创业本身就是要去解决问题的。

这几年我辗转尝试过几个项目,移动互联网兴起时,还在多麦网盟(国内最好的cps网盟之一)负责人周艳的介绍下,拿过金名网(国内最好域名交易平台之一)徐俊的一小笔资金想做一个移动网盟,后来看到无数的中小公司都想做移动网盟,果断掉头,这个混乱情形跟当时页游一模一样。

再后来还是在多麦周艳的介绍下,去了杭州斯凯,在斯凯冒泡助手的渠道总监郑建的照顾下,开始完整的接触移动互联网的方方面面,这次的离开也有点很是难为情。一家可以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无线公司,可以学到很多东西,ceo宋涛老宋,是我除了马云之外,佩服的另外一位偶像,低调,敬业,每天都是半夜之后离开公司,天生的产品狂。

创业就是一场科学实验:

朋友周峰的儿子现在9个月,我女儿现在3个月,周总喊我跟他一起做个孕妇助手。

“孕妇助手”可以让孕妈妈和孕爸爸之间很方便的给彼此设定提醒任务,例如产检,孕爸爸需要提前安排好时间,并在某个时间点进行提醒。

这是我的又一次创业。(希望业内朋友关注下)

一提创业,我脑中有这样的影像,车库办公、上甘岭战役式的艰苦、每天无数的问题和困难。

诚然,这是我们要面对的东西,但我试着从不同的思维方式看待这些问题,也许这里面背负着我们的光荣和梦想,也许肩负着团队兄弟责任和压力,也许这里面有我们的快乐和泪水,也许我们的产品成功能为社会创造巨大的价值。

实际上,创业就是一场科学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去验证某个想法是否成立,这个实验,跟爱迪生发明电灯无异。

这条路,如果可以,希望能一直走下去。

此文作为【聚焦力】之杭州帮的第二篇。这一系列文章是WeMedia自媒体联盟的独家约稿,首发于weixin.fm,授权i黑马网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