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赢电动车:特斯拉背后的陨落者
2013-06-05 07:20 电动汽车

在电动汽车市场,如果说福特、丰田等老牌汽车厂商还可以退守混合动力汽车,对于特斯拉、菲斯科等新兴电动汽车企业,只有华山一条路。2013年,谁生谁死已经初见端倪。

【导读】在电动汽车市场,如果说福特、丰田等老牌汽车厂商还可以退守混合动力汽车,对于特斯拉、菲斯科等新兴电动汽车企业,只有华山一条路。2013年,谁生谁死已经初见端倪。

策划/《创业家》编辑部、第一电动网 作者:李媛媛

 

菲斯科大限将至

亨里克·菲斯科(Henrik Fisker)或许不曾想到,他会从亲手创立的公司辞职。这位设计过众多豪华车型的菲斯科公司前CEO辞职后,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买了一辆公司生产的电动车卡玛。

50岁的亨里克说,“我虽然离开了,但不想白拿公司的车(辞职前菲斯科配给他一辆卡玛),我还要支持我的经销商。”如今,亨里克已经离职,以他名字命名的菲斯科公司却仍在破产的边缘挣扎。

风生水起

与半路出家的特斯拉联合创始人、CEO马斯克(Elon Musk)不同,亨里克在创立菲斯科之前,已经在宝马和福特担任设计师近十年,阿斯顿马丁DB9、阿斯顿马丁V8 Vantage和宝马Z8是他的代表作。此后,亨里克还参与了特斯拉电动轿车Model S的前期设计。

2004年,亨里克从福特离职,与合伙人共同开办了Fisker Coachbuild工作室,这是菲斯科公司的前身。三年后,菲斯科汽车公司正式成立。新生的菲斯科俨然是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明星,风投公司的青睐、美国联邦政府的援助,以及好莱坞明星的加盟让这家新生的电动汽车企业名声大噪。

在初期几轮投资中,菲斯科获得了高达8.5亿美元的投资,2012年4月,又有近4亿美元资金入账。投资者包括KPCB风投公司、卡塔尔控股公司(Qatar Holdings)、风投公司Palo Alto Investors和当时仍在运营的A123 Systems公司,好莱坞明星莱昂纳多也是投资人之一。

2008年1月的北美国际车展上,菲斯科发布了第一款电动汽车卡玛。亨里克在业内的声望和超级豪华电动车的卖点打动了正大力扶持电动汽车产业的美国政府。2009年,美国能源部向菲斯科发放了高达5.29亿美元低息贷款(菲斯科第一阶段得到其中1.93亿美元),作为卡玛及未来另一款电动轿车Atlantic的开发资金。美国副总统拜登(Joe Biden)还出席了菲斯科新工厂的开工仪式。

在美国电动车企业的角逐中,菲斯科似乎已稳操胜券。

一次失败的选择

作为一名资深设计师,亨里克在卡玛的设计下足了功夫。这一方面受到热衷超豪华车的消费者喜爱,另一方面却招致业内人士的批评,其中也包括亨里克的竞争对手马斯克。后者毫不客气地批评亨里克,“他(亨里克)觉得电动汽车缺的是造型,但这其实是技术问题,长得像电动车并不一定是电动车。”

美国政府改革和监督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议员达雷尔·伊萨(Darrell Issa)更是直言,“(菲斯科)不是一家汽车生产公司,而是设计公司,它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

的确,在旗下第一款车遭遇召回后,特斯拉就决心将核心零部件将外包改为自产(参见《赢家特斯拉》一文),菲斯科则没有掌握电池等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而是选择了当时如日中天的A123 Systems电池公司,这为菲斯科未来的生产埋下了隐患。

2012年3月,美国《消费者报告》(Consumer Reports)杂志购买了一辆卡玛,在路测前常规校准里程表时,车就趴窝了。该杂志称,“我们一年买80辆车做路测,从没发生过这种事”。后经调查,此次卡玛抛锚的原因正是A123电池发生故障,而后者给菲斯科带来的麻烦远不止于此。

召回是所有车企最怕的问题,对于电动汽车企业而言,因电池问题召回更是足以一击毙命。2011年12月,A123宣布其生产的电池存在缺陷,随后菲斯科被迫召回239辆卡玛。虽然菲斯科发言人声称“事故发生前解决了所有问题”,但半年之后,得克萨斯州一辆卡玛发生了起火事故。

2012年8月,菲斯科因冷却风扇故障再次召回2400辆卡玛。此时,卡玛已停产一个月,此次停产仍和A123有关。

卡玛的发展也没有菲斯科筹资那样顺利。这款车原定于2009年上市,后因成本和技术等因素推迟至2010年9月,但直至2011年7月,卡玛才正式投产并上市。根据菲斯科方面发布的信息,截至2012年10月,卡玛在美国和欧洲共售出约2000辆。与同期美国市场上的电动汽车相比,这个数字并不出众,一个重要原因是卡玛高达11万美元的售价。

多次延迟上市,再加上没能完成2010年生产70辆至100辆卡玛测试车的贷款规定条款,2011年5月,美国能源部冻结了第二阶段的贷款,将菲斯科推向资金链断裂的边缘。

大限将至

根据美国能源部和菲斯科的贷款协议,菲斯科需在4月22日前偿还1.93亿美元贷款。一个月前,知情人士就向媒体透露,菲斯科已经聘请破产重组律师,为申请破产保护做准备,并最早于4月申请破产。

今年2月,路透社爆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东风汽车竞购菲斯科的消息。此后,关于菲斯科失宠美国政府,引中国公司哄抢的消息吵得沸沸扬扬,但一个月后,吉利和东风先后宣布放弃竞购。至此,菲斯科欲借助中国企业救市的希望恐已落空,而事情的发展对菲斯科似乎愈发不利。

4月9日,即亨里克辞职后近一个月,菲斯科宣布裁员160人。突然裁员引起员工不满,数名被解雇职工对菲斯科提起上诉,要求公司给予相应补偿。

与此同时,菲斯科向政府贷款一事引发的批判仍在继续,众议院政府改革和监督委员会将于4月底就此事举行听证会,亨里克和菲斯科现任CEO波萨瓦兹(Tony Posawatz)均被要求出席作证。伊萨称,需要确定菲斯科是否有资格接受贷款,及此事是否导致其他更有资质的企业无法得到相应的资金支持。

如今,大限将至。失去亨里克,菲斯科的筹资之路依旧扑朔迷离。

 

陨落者A123

作为菲斯科的电池供货商,A123 Systems电池公司陨落的速度和上升速度一样快。

2013年1月28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正式宣布,同意浙江万向集团收购这个曾经的新能源产业明星公司多数资产。此后,A123将为万向所有,而未被收购的部分则改名为B456。

 明星制造

A123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蒋业明(Yet-Ming Chiang)与另外两名合作伙伴于2001年创立。2005年11月,A123基于MIT的纳米磷酸盐研究推出一项能量高、充电快的锂离子电池技术,该技术得到美国先进电池联盟 (USABC,由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组成的机构)的认可,后者投资1500万美元支持A123继续研发这项技术。

此后,A123好运不断,不仅接连获得美国能源部等组织的资金支持,还收到通用汽车公司、菲斯科汽车公司和上海汽车集团等企业的订单。这家最初只有几名成员的公司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壮大。

2009年11月,A123在纳斯达克上市,几天之内就筹集到3.8亿美元资金,每股股价一度飙升至25.77美元。

有了资金,A123开始大幅扩张。上市近一年之后,A123在密歇根建立了北美最大规模的锂离子电池厂,如全面投产,电池年产能可供给3万辆电动汽车。

虽然A123的电池工厂投产不久就获得美国能源部和USABC 800万美元订单,但高产能却给这颗新星的陨落埋下了伏笔。

在A123的客户群中,菲斯科是最重要的一家。根据计划,菲斯科增程式电动车卡玛2009年上市后,2011年和2012年的销量分别会达到7000辆和15000辆,这些电池全部由A123提供。但实际上,卡玛的上市时间推迟了两年,2011年的预计销量也下调至1500辆。

菲斯科取消电池订单导致A123在2011年11月裁员125人。A123一度希望“裁员是暂时的,4到6个月之内菲斯科会增加产量,被裁员工届时将回到工作岗位”,但事实证明,这些工人再没能回到A123。卡玛在全球仅售出2000辆,A123也在接踵而至的打击中难以自保。

2012年3月,由于电池出现质量问题,A123耗资5500万美元对旗下问题电池进行召回。不久之后,公司股价一路狂跌至每股82美分,严重的财务危机让曾风光一时的A123无力承受。2012年8月,负债累累的A123提出破产申请。五个多月后,万向集团在竞购中胜出,将其收入囊中,正式宣告A123的陨落。

陨落谁之过

A123在风光之后以破产出售草草收场,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倒下不仅是自身弱点所致,也反映出电池企业的普遍困顿。

A123的纳米磷酸盐技术一推出,就因安全性强、容量密度高和体积小获得业界热捧,这也是几家主流车企愿意投资A123研发动力电池的主要原因。但实践验证,A123的电池没有让电动汽车获得与汽油车竞争的优势,此后因质量问题发出的大规模召回更让人质疑A123所谓的高端电池不过是虚张声势。

业内看来,特斯拉为车辆选择的18650电池原本用于电脑和手机等小型电器,虽然能量较高,但其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与之相比,A123专门为电动汽车设计的电池应该更为安全。然而,迄今为止,特斯拉Roadster和Model S没有发生过一起火灾事故,反而是配置A123的菲斯科卡玛因起火事故麻烦不断。

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林程认为,虽然特斯拉的电池路线可能有安全隐患,但严格的质量监管和装配流程将这种隐患降到了最低程度。相比之下,A123的产品却一度暴露出监管漏洞。

除了产品质量问题,A123的价格也让许多电动车企业望而却步。美国投资咨询公司Dougherty分析师詹姆斯(Andrea James)估计,A123电池的价格约为1000美元/千瓦时到1500美元/千瓦时,而特斯拉的电池价格仅为320美元/千瓦时到420美元/千瓦时。

事实上,早在2008年,通用汽车选择LG 化学公司,而非A123生产沃兰达电池时,A123的产品弱势已经初见端倪。

另一方面,将破产原因全部归结于A123也有失公允。凭借先进的电池技术理念,A123在创立之后的十数年中,曾得到多家车企的青睐,但有限的订单令其始终无法全面投产,借规模生产拉低价格也没有实现。与订单不足、难以盈利相对的是,A123对技术的资金投入巨大,这让A123在亏损的泥淖中越陷越深。

当然,这并非A123一家的困境。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整体疲软的大背景下,供过于求是众多与A123一样的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赢家特斯拉

估计很快,风靡全美的特斯拉纯电动轿车Model S就会登陆中国内地。

今年一季度,Model S在美国的销量达4750辆,比2012年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冠军雪佛兰沃兰达多出406辆。要知道,沃兰达的价格尚不及Model S顶级版一半。

2013年1月,特斯拉宣布年内将在全球开设25家Model S体验店,其中一家位于北京。3月23日,“硅谷猎头Tom Zhang”在微博上发出“特斯拉北京维修中心”的招聘公告。并不高调的招兵买马活动似乎意味着,继日本、新加坡和香港之后,中国内地市场也开始进入特斯拉CEO、硅谷奇才马斯克(Elon Musk)的视野。

传奇钢铁侠

任何角度看,马斯克都是个不折不扣的奇才。

马斯克出生在南非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12岁曾自学编程,做出一款名为Blastar的太空游戏,并以500美元售出。五年之后,不安分的马斯克决定前往“可以做大事”的美国闯荡。过去20年,这个在斯坦福大学待了两天就退学的企业家,创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在线支付平台PayPal。

2002年,Paypal上市,马斯克净赚了1.8亿美元。很快,他又将这笔钱花了出去:1亿美元成立SpaceX公司(历史上第一家将火箭送上太空的民营企业),2000万美元成立Solar City(一家专门发展家用光伏发电项目的公司),6000万美元则陆续投给了特斯拉。

光鲜的外表下,马斯克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并承受了多次失败的打击。SpaceX成功发射火箭前,曾经历过三次惨败,几乎将马斯克拖入资不抵债的深渊。马斯克丰富的创业经历激发了好莱坞的创作灵感,电影《钢铁侠》的原型正是他。

2003年7月,马斯克作为联合创始人发起成立特斯拉公司。特斯拉先后通过四轮融资获得1.38亿美元,在2006年进行第三轮募资时,投资人名单中已包括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拉里·佩奇和eBay创始人及第一任总裁杰夫·斯科尔等人。

随后几年,他带领团队打造的电动超级跑车Roadster和电动轿车Model S打破了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充电不便和速度低的魔咒,获得汽车界多项大奖。

2009年6月,特斯拉获得美国联邦政府提供的4.65亿美元低息贷款。但与多家或破产或经营惨淡的受助企业不同,特斯拉不仅销售蒸蒸日上,还在今年3月宣布提前三年于2017年年底前还清贷款。这或许是迄今为止奥巴马在电动汽车政策上最大的安慰。

特斯拉的支持者还有传统车企。2010年5月,戴姆勒以约5000万美元购入特斯拉约10%的股份。一年后,丰田汽车宣布向特斯拉注资5000万美元,并以低价将加州的一家工厂转让给特斯拉,供其生产Model S。

2010年6月,特斯拉在纳斯达克上市,马斯克的电动车计划得以快速向前推进。

击败法拉利

与众多企业从普通乘用车入手不同,创立特斯拉之初,马斯克就选择了一条由上至下的电动汽车发展路线。

2006年8月2日,马斯克在特斯拉网站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特斯拉的规划秘密(别告诉别人)》的文章,明确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规划,即生产跑车—用跑车的利润生产消费者买得起的车,用这笔利润生产更便宜的车。

马斯克说的跑车是特斯拉推出的第一款车—电动超跑Roadster,它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电动汽车的偏见。

作为特斯拉的代表作,Roadster拥有功率高达215千瓦的电机和400牛米的最大扭矩,百公里加速时间不足4秒,393公里的续驶里程更让许多汽油车望尘莫及。马斯克说,Roadster的诞生就是为了击败保时捷和法拉利这样的汽油跑车。“我的目标不是造世界上最快的电动汽车,而是造世界上最快的汽车,只不过这款车刚好是电动车而已。”

自2008年2月开始交付到去年9月,售价高达11万美元的Roadster共售出2410辆。Roadster完成证明电动车能超越汽油车的历史使命后,于2012年1月停产。它为特斯拉带来的利润被用来生产大众型轿车Model S。

这款2012年6月正式交付的汽车,至今年3月总销量达7400辆。Model S的预定场面更为火爆,2012年6月日产量还是个位数的Model S订单已经突破1万辆,当月成功预订也需等到今年5月才能提车。在竞争车型沃兰达一度大幅减价出售的情况下,特斯拉去年提高了各级别Model S的售价。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副所长陈全世认为,特斯拉销量飙升的关键在于目标消费者定位明确。目前购买特斯拉的多是高收入人群,相比价格,他们更喜欢享受电动车的卓越性能,再加上美国成熟的车文化,特斯拉受追捧不足为怪。

2012年,Model S拿下美国Motor Trend杂志2013年度最佳车型,这是该杂志64年来首次将这一奖项颁给电动汽车。

特斯拉受到追捧不仅源自一流的产品,还与独特的营销方式密切相关。由于产量有限,加上电动汽车仍难以被普通消费群体接受,特斯拉选择在商业街等人流密集的场所开设类似苹果的体验店。特斯拉店员都是产品专家,可以解答消费者关于Model S的一切问题。和苹果一样,特斯拉也极重视人性化设计。正如马斯克所说,Model S像iPad一样好用,电动汽车也可以成为全世界最好的车。

2013年一季度,Model S热卖帮助特斯拉脱掉了亏损帽子,实现上市后首次盈利,提前达到马斯克的盈利预期。

好车自己造

特斯拉也曾经历过召回的尴尬。

2009年5月,由于路特斯汽车公司生产的车体和底盘存在安全隐患,特斯拉被迫召回345辆Roadster。2010年10月,又一处零部件问题致使特斯拉再次对439辆Roadster进行召回。

与很多量产车一样,Roadster的零部件供应商来自世界各地,比如碳纤维材料产自法国,底盘产自英国,电池产自日本。虽然两次召回没有挫伤特斯拉粉丝对Roadster的信心,但马斯克意识到,只有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安全隐患,保证产品质量。

从Model S开始,特斯拉将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等核心技术由外包改为自产。与众多电动汽车采用大容量电池组不同,特斯拉看中了广泛应用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俗称18650的小体积柱形锂离子电池。Roadster和Model S的电池组分别由6000多枚和8000多枚18650组成。经过数年发展,18650电池的性能已有极大提升。迄今为止,搭载18650电池组的Roadster和Model S均未发生起火等事故。

通用汽车前副总裁罗伯特·卢茨(Robert Lutz)2009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不无感慨地说,“通用的天才们都说锂电池技术还要10年才能成熟,丰田也认同这一点,特斯拉一来,问题就全解决了。为什么他们能做,我们就不行?”

与此同时,曾向特斯拉注资的戴姆勒和丰田先后宣布,与特斯拉合作开发电动汽车。预计2014年前在美国投放的奔驰B级纯电动汽车,将采用由特斯拉提供的电池组和电动机等零部件。丰田RAV4电动版搭载的也是特斯拉电池组和电机。

至此,马斯克完成了特斯拉的另一目标:为其他车企提供纯电动动力总成方案,帮助其尽早推出面向消费者的电动汽车。

马斯克执掌的特斯拉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电动车技术的代表。单从这一点来看,它也是目前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