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是怎样被催熟的
2013-06-19 09:21 创新商业

“利用资本并购迅速长大,然后打包上市,这样一家教育培训公司,究竟能走多远?”早在2010年安博上市之初,《创业家》杂志对安博教育发起的质疑。如今这个曾经被揠苗助长的企业,最终还是没能走出他的衰败宿命。

【导读】“利用资本并购迅速长大,然后打包上市,这样一家教育培训公司,究竟能走多远?”早在2010年安博上市之初,《创业家》杂志对安博教育发起的质疑。如今这个曾经被揠苗助长的企业,最终还是没能走出他的衰败宿命。

6月12日,开曼群岛法院向安博教育(AMBO.NYSE)发出临时托管(Provisional Liquidation)的通知,并且任命毕马威(KPMG)为临时托管人,同时,法院还命令遣散安博董事会并赋予临时托管人(毕马威)控制公司的账目和 业务。据i美股分析师李莹表示,这是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首次被判托管。且让我们来回顾下《创业家》杂志曾经的预言《安博是怎样被催熟的》

文 / 本刊记者 卢旭成 编辑 / 刘恒涛

北京时间8月5日晚上10点,安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安博)终于登陆美国纽约交易所,发行1067万股,每股发行价10美元,募集资金1.07亿美元。安博成为继新东方、正保、弘成等培训企业之后又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

当安博高管们还沉浸于上市的喜悦中之时,业界对安博的上市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花了17.77亿元收购20多个项目,才换取2009年9亿多元的营收。”教育行业资深人士姜明杰认为,这代价未免太大。

“安博其实就是整合国内散乱的培训机构,然后再包装上市。绝对不是一家内生性增长的公司,长期投资价值没多少。”有人在新浪微博上如此评价。

这些质疑或许并非空穴来风。安博上市当天股价即跌破10美元发行价,报收于9.25美元,跌幅达7.5%;随后两日连续下跌至8.45美元和8.01美元,跌幅分别为8.65%和5.21%。

为国创业

1999年那个国庆,黄劲坐在天安门观礼台上情绪难以自抑。“我们就在天安门左手边的第三个格子。”黄劲说,在她周围,是李彦宏、邓中翰等24名来自硅谷的中国博士、企业家。这一年,教育部1996年设立的资助优秀海外留学人员短期回国服务的“春晖计划”和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馆合作,邀请25名硅谷留学人员归国。国庆之前,他们已经在各大城市进行了考察,在各大学演讲,并且受到领导人的接见。

10月2日,出席完50周年庆典的黄劲和其他团员一道,参加教育部举行的欢迎晚宴,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和副部长韦钰出席。觥筹交错间,两位部长感叹,他们做部长这么多年,中国软件都是被国外产品占领,教育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事,他们问现场的人,谁能回来为中国教育做软件。

“我是学软件的,父母都是教师,自己从小在校园环境里长大,有很深的教育情结,再加上国庆观礼后激情满怀,部长又在呼唤。”黄劲决定把在硅谷创办的安博软件公司搬回中国。

黄劲时年33岁,刚刚在美国结婚买房,并且在硅谷注册了自己的设计软件公司。出生于甘肃兰州的黄劲求学之路异常顺利,15岁考取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1985年和1988年分别获得计算机软件学士和硕士学位,1988年考取电子科技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联合培养博士,1990年赴美留学, 1992年即加入美国芯片设计软件公司AVANT!,成为创始工程师。她在硅谷就是活跃分子,组织了一些协会,每个周末请成功人士作演讲,聚集了一批硅谷的华人精英。1998年,美国旧金山总领馆与中国教育部国际司组织了第一个硅谷“留美博士、企业家合作考察团”,当时的团长就是黄劲。

2000年,正值互联网泡沫爆发,有硅谷背景的黄劲用20分钟就拿到了七八百万美元的投资,回国创办了北京安博教育软件公司。朱林是黄劲回国后招聘的第一批员工,2000年进入安博,他记得当时安博在北京望京科技园有一大片办公区,在北京理工大学附近也有一层办公楼,能容纳200~300人办公的楼层,当时“空荡荡的,人很少”。

“我犯了创业的两个大忌,首先是换了环境,从硅谷回到中国;其次是换了行业,以前设计软件,突然来做教育,而且没有人脉。但是年轻没有失败。”黄劲在一次大学讲堂里,回顾自己创业的历史,这样鼓励那些渴望成功的学子。

事实上,黄劲并不是完全没有人脉。据黄劲自己说,当时她几乎每个星期都去找教育部的领导,说服教育部成立了远程教育标准化委员会,安博是副主任单位。朱林告诉《创业家》,安博的一个副总原来是教育部外事司某处的处长。他说,当时安博什么产品都没有,黄劲最关心的是如何通过教育部发文让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学校购买安博的产品。为了尽快拿到某个批文,黄劲让她的员工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给某处长打杂一个星期。

“当时我的朋友在一个跟安博做同样业务的公司,负责校园信息化平台软件的销售,在竞争一个项目时败给安博。” 资深业内人士姜明杰说,朋友托人一打听,才知道安博有很“深厚”的背景。

“黄劲跟教育部原来的某领导比较熟络。”长期跟踪报道安博的行业资深媒体人李英向《创业家》透露。也有媒体曾经报道,早期安博得到了教育部一笔基金的支持。

姜明杰告诉《创业家》,2000年~2003年间,安博主要做教育软件平台,包括教务管理软件等,做得一般。“有一次,通过教育部的关系,安博拿到了中国地质大学一个网络教育平台项目,结果做到一半就做不下去了。”姜明杰说,中国地质大学没办法,只好自己聘人将项目完成,但用起来效果不好,最后不得不更换新的平台。

“安博的软件有一些个性化管理,比如在教育视频方面,这一小节里学生有一遍不会的,它可以标记下来。上完一堂课后要做题,做完后哪些是错题,系统也可以给你摘出来。”某培训机构老总康研说。2000年黄劲从美国回来时这个软件还算有卖点,后来这些技术就很普及了。

朱林告诉《创业家》,其实即使安博的教育软件业务做得再好,也不会成为一个大公司。当时教育软件平台的技术没有成熟,后遗症相当多。教育软件卖得越多,后续服务成本越高,利润相当微薄。

安博后来每年靠卖教育软件有一两千万元的收入,黄劲意识到教育软件行业在中国是“没机会”的。2003年她决定不再卖教育软件,转型教育服务。

“公司有一两千万收入,维持是没问题。但是做一件事,要不你有很好的结束,要不你就真正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大,维持其实是最大的伤害,你的时间成本其实非常大。”

黄劲告诉公司高层这个决定,高层都愿意减薪支持。2003年,安博转型做教育服务,公司账上当时只有几百万人民币了。

一起上市吧

安博转型,2003年加盟的副总裁黄森磊功不可没,黄此前是北大附中网校执行校长。思科也扮演了重要角色。2006年4月,想在中国推广其网络通信概念的思科联合集富创投、华威等机构投资当时力推网络教育概念的安博1000多万美元。

2006年9月7日,俞敏洪领衔的新东方教育集团在纽交所上市,受到海外投资者的热捧。教育成了风投追逐的行业,安博再次轻松拿到了第三轮投资。2007年10月,麦格理、思科、华威、艾威基金等机构对安博投资5421万美元。

“我当时跟我的同事说,我明年再拿一笔钱。”黄劲说,2000年,曾经有很多风投追捧安博,她觉得公司不缺钱,没拿,“人可以犯一次错,不能犯两次。”黄劲说,当时董事会觉得公司做得非常努力,不需要融资。“我跟他讲,中国整个行业太分散了,需要整合。” 黄劲说。

2008年10月,安博又拿了英联、艾威基金和麦格理等机构第四轮1.03亿美元投资,这是中国教育领域最大的单笔私募融资。黄劲庆幸当时拿了这笔钱,因为过后没几天金融海啸就发生了。

“第一,安博的模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可以适应中国散乱的教育市场;第二,安博的教育服务能将学习者黏住;第三,安博有一套IT系统能保证扩张后教育服务的品质。”黄劲这样解释能拿到投资的原因。

“我们也是在新东方上市之后才开始关注教育培训行业。”在教育行业做了多笔融资服务的华兴资本执行董事李悦说,之前风投都认为教育培训行业复制能力不强,发展比较缓慢。新东方上市之后,投资机构盯上了这个领域,2007年底、2008年初,很多风投机构开始抢项目,在不了解行业的情况下“疯投”。姜明杰则猜测思科在后面起到了背书的作用。

姜明杰告诉《创业家》,安博转型做教育服务,找风险投资,卖点有两个:“一是卖软件提升出来的技术平台跟理念,它做过教育软件,可以用比较低的成本实现一些个性化的服务。另外一个,它本身是做软件的,做IT培训有比较大的优势。它的投资机构里面有思科,思科做IT比较厉害,安博可以把思科很多的标准拿来用。”

2008年,安博开始并购一些辅导中心和就业培训中心。据曾经负责过并购的安博职业教育部总经理黄贵洲介绍,安博并购一般挑各地前三名的培训机构。并购之后,跟对方谈好未来要完成的财务指标,原有团队保留,不过学校的财务人员和人力资源经理由安博派遣,“我们并购的是团队,是人,而不是资产什么的。”

黄贵洲原是大连希望职业学校的老板,2008年9月他的学校被安博并购。当时公司年营业额已经做到2000万元,有几百万元的利润。2008年3月,安博向黄贵洲表示收购的意向,并透露了公司的未来计划,即2010年准备在美国上市。

“企业好的时候一定要想到不好的时候,当时我对经济危机已经有预感。另外一个原因,团队跟了我那么多年,我无法给他们的回报,想独立上市,但公司规模不够大。”按照安博给出的价格一算,上市之后,公司中层以上的员工都会成为百万富翁,黄贵洲于是不再犹豫。他后来以股东的身份到安博北京总部上班,曾负责过一段时间并购业务,原有公司则找了一位职业经理人来打理。

“从大连到北京,我原来管2000万业绩的公司,现在管两个亿的,对我本身也是一种提高。”黄贵洲对这个结果很满意。

“给一部分钱,一部分股权,一起上市吧。”安博的这种方式,对诸多教育培训机构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这个行业很少有把教育当成终身事业来做的企业家,都是商人,商人的本质是把一个生意做一段时间后卖个好价钱。” 被安博并购的某课外辅导机构高管石敏,这样解释为何那些在全国各地细分领域名列前茅的教育培训公司愿意委身安博,“况且,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面临天花板,需要借助外力上一个台阶。”

姜明杰认为,安博通过资本运作来整合教育行业的模式之所以行得通,是因为教育培训领域除了英语培训外,各个细分领域都很散乱,没有绝对领先优势的公司一统江湖,此时安博以钱开道,自然所向披靡。

根据安博招股说明书的披露,2008年安博并购了10个机构,2009年并购了13个。通过吞吐吸纳,安博变成一艘培训界的航母。

石敏告诉《创业家》,安博对外宣称都是百分之百收购,其实并非如此,2009年10月,安博宣布收购中小学1对1培优机构京翰,实际上只是收购了京翰全部业务的20%~30%。

《创业家》从一个刚离开京翰的资深员工王湘处了解到,确切来讲,安博只收购了京翰在北京地区的10所分校,而京翰在北京以外的20所左右的分校跟安博没有关系。

“2009年北京京翰的营收是9000万元。京翰2009年营收约为4亿~5亿元,如果全部收购,安博2009年的营收数字远不止9.02亿元。”石敏说,安博真正自己运营的实体很少,只有昆山、大连IT实训基地等寥寥几个,其他都是通过“运作”而来,安博就是打算把各个业务打包上市。

整合之痛

安博提交的招股说明书上有这样一段描述:2004年~2007年,我们通过分销商建立了全国性的服务平台,将安博的产品和服务售卖给各地的目标顾客。通过这种方式,树立了安博的品牌,提升了顾客对安博产品和服务的认知。由于这个策略的成功执行,安博面向最终消费者的软件产品或者服务(网络教育)的注册用户从2004年的约400人增长到2007年的约17万人。

一位在安博工作了6年的前员工说,“直到2007年安博还在卖软件”,只不过安博此时将软件直接卖给最终用户,而不是卖给高校等教育机构。

安博内部员工方丹透露,2009年安博研究院新推出来的学习软件产品,通过分销渠道和自己收购的实体机构卖了几千万元。据安博上市申请书的披露,安博在教育产品方面的收入从2007年的107. 7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3882.6万元,和2009年的1.42亿元。

但是,这个漂亮的数据背后另有隐情。

“安博收购京翰(北京)后,成立了一个新的公司,叫京翰英才,开始给我们上保险,而业务提成则由原来按照签单量结算改为按实际完成量结算。”王湘说,大规模收购后,安博希望能借助这些散布全国各地的机构来售卖学习软件产品,为此不惜牺牲传统业务。京翰的班主任和咨询师被要求销售安博推出的一系列卡、学习软件。“卖传统课时提成是8%,卖安博的学习软件产品提10%,且卖出即结算。”

“比如家长在京翰买了100小时传统课时,同时给家长25张学习软件,安博要求我们对家长说,这25张学习软件是你买的,100个小时传统课时是赠送的。”王湘说,但现实刚好反过来,家长关心的是跟老师面对面的传统课时,而不是学习软件,“很多家长问,不要学习软件能不能便宜一点?”王湘说,班主任或者咨询师在实际执行中还是变成卖课时赠学习软件,“反正价钱是一样的。”

“实际上收购一个教育培训企业并不具有很大的优势,教育机构之间的融通很难。做教育边际利润非常高,但是因为它是人才密集型行业,到后面需要的人会成倍地增加。不像软件,产品出来,你去研发另外的项目就行了,剩下的就是销售团队。”康研说。

“安博收购品牌之后,在对方的LOGO之前加‘安博教育’。像新东方,收购一个学校,前面加上‘新东方’,那肯定一下子就能上去,这是一种认可度品牌。但是安博放在前面,没有很大的作用。比如京翰,今年收益比去年还低。”康研说,加上“安博教育”,稀释了原来京翰的专业度,反而把它的吸引力降低了。

而且一些机构被收购之后,原来比较稳定的股权结构肯定会发生变化,一旦变化肯定有部分人利益受到损失,会走一部分人,它会下滑。康研说:“我知道京翰前段时间动作就很大,我弟妹就从里面出来了,她在里面干了一年多。”

“当然,收购企业都会有这个过程,先下来再上去,被收购的机构利用安博的资源,降低成本,竞争能力会加强。安博如果能成功,要整合下面各个机构,在未来这对它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康研说。

安博有优势的地方在于职业培训,在课外辅导业务上则相对不熟悉,如何整合好多达96家课外辅导分校、5家12年制学校,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不止一个业内人士对《创业家》表示,黄劲并不是一个对传统教育培训行业懂行的老板。因此,安博每进入一个新领域都会让猎头挖行业的优秀人才出任高管,以成败论英雄,这种机制导致其高管频繁变动。姜明杰了解到,做在线学习的某高管带团队加入安博没多久就离开了。

姜明杰笑言,思科作为投资方一直充当着“保姆”角色,曾在思科大中国区担任首席信息官的古一思出任安博高级副总裁,负责安博研究院、职业教育服务事业部和技术服务运营中心;曾在思科服务6年、做过思科(中国)财务负责人的财务高手出任安博高级副总裁和首席财务官。

由于不熟悉业务,安博对京翰等并购机构除了每月审计财务外,基本不会派员监督。安博甚至连让京翰英才员工推学习软件,事前也没有派人给班主任和咨询师做深入的培训。“它收购的机构太多了,管不过来。通过股权激励,被收购机构的老板如果希望从美国股市套现更多的钱,只有把业绩做上去。”石敏说,安博跟这些被并购的老板签订有对赌协议,它只要管好财务就不会失控。“但是上市之后一年股票锁定期结束之后呢?”

安博在各地的知名度远不如被它收购的公司大,“好多家长都不太知道安博。”王湘在推安博的学习软件时,经常遇到家长问,安博是什么?你们跟安博是什么关系?在做路牌等广告宣传时,安博一般会把安博和被收购机构的名字都打上,单打“安博”,目标消费者无法识别。方丹也表现出同样的担心,“安博虽然有1000多名员工,但他们在被收购的机构面前并不强势。”

在安博和被收购公司之间,很难说谁在借用谁的品牌力量。“京翰搞的一些重大市场推广活动如果安博领导人要来出席,打安博的品牌知名度,需要给京翰一笔赞助费。”石敏说。

透支未来?

安博的业务划分为两块:Better Jobs(主要为职业教育和学院)和Better Schools(主要为12年制学校和辅导学校)。安博懂行、控制力最好的是Better Jobs,职业教育主要是大学生IT实训和面向社会青年的IT培训,是安博的王牌项目,这部分业务占安博总收入的一半左右,近三年毛利率也步步攀高,从2007年的38.5%增长到2008年的40.8%、2009年的59.3%。

这主要得益于安博独特的资源优势。“安博是教育部IT实训推广工程的唯一实施单位。”黄贵洲表示,大学生IT实训市场,安博占全国15.8%的份额,排名第一。

安博做大学生IT实训基地的模式是:地方政府投入房子、电脑、宽带等硬件,安博投入人力、软件以及课程体系,前期安博可以免费使用政府提供的硬件设施。一个大学生最后一学年到安博昆山、大连的实训基地实习,学费是5000元,学校、地方政府、学生各负担一部分。“初步统计2009年真正参加安博实训的学生应该在十万人左右。”黄贵洲说。

“安博有三大业务——安博软件、安博教育、安博培训。软件就是原来的老本行,教育也是通过收购。安博培训里面的实训基地在整个安博里面是最大的卖点,而且是让很多人理解的、记住的,感觉还挺牛的、挺大的,提升了它的品牌。安博这项业务,有点像人力资源外包。”康研说。

黄贵洲说,安博现在能免费使用大连和昆山实训基地政府提供的硬件设施,以后慢慢地也要给租金。根据这个情况,到那时,安博在Better Jobs业务上的毛利率势必也将被拉低。

据黄贵洲透露,安博打算把大学生IT实训项目覆盖到中国20多个软件外包城市,为其并购的职业学校提供新的赢利项目。

对于现在赢利状况良好的基础教育市场,姜明杰提出了自己的担忧:“现在家长只要听说是1对1就愿意掏几万元钱,但是其实,家长会慢慢地发现效果并不太好。”石敏也认为,IT培训市场现已经在走下坡路,再过几年,中小学辅导市场也将重蹈IT培训市场的覆辙。近几年IT培训市场不好,基本没有利润。面向社会青年提供IT培训的华育国际已关闭近7成分校,北大青鸟也开始收缩分支机构。根据安博招股说明书披露,安博职业教育板块2010年第一季度营收只有3576.4万元,比2009年第一季度的8981.5万元减少了5405.1万元。2009年安博收购的职业学校有4所,2008年只有3所,收入不升反降。

姜明杰说,按照教育培训的趋势,真正有发展前景的是其他职业培训市场和出国留学、幼儿园、少儿英语培训等市场。相比正保、弘成等专业培训机构,安博走的是大而全的路线,但在这些新市场,安博尚未布局。

一位专门研究美国股票的专家分析了安博的财报,发现安博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出2008年为2.62亿元,2009年达到惊人的8.02亿元,增加额为5.4亿元,而安博2008年的营收为5.08亿元,2009年营收为9.02亿元,增加额为3.94亿元。这意味着,安博并购项目产生的收入,远远赶不上并购产生的支出,“安博走上了一条融资—并购—再融资的不归路,相当危险。”该专家认为,安博并购的往往是轻资产的教育培训公司,以后要逐年减计,报表会很难看。

“安博上市募集了1.07亿美元,据称估值要比第四轮融资1.03亿美元时低。”姜明杰很怀疑安博为了冲刺上市,已经透支了未来的成长性。

2009年国庆,黄劲和李彦宏、邓中翰再次受邀参加国庆观礼,十年之后在天安门重聚,三个人感慨万千。“我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或多或少做了些贡献。”黄劲说,当时她旁边坐了一位领导干部,空中的阅兵式过后大家激情满怀,他拉着黄劲的手,说自己非常支持安博教育成功。

“我说你为什么要支持安博成功?他说我要支持别的成功就是一个公司成功,最多是一个行业成功。但是如果安博教育成功了,那是国民素质提升,对中国未来五年十年的经济发展都非常有帮助,我听了非常感动,感觉到沉甸甸的使命感。”

十年了,这位硅谷归来创业者谈起自己的事业,仍然是一副家国情怀。这十年,25位海归除李彦宏和邓中翰成了商业明星,其余皆默默无闻。

如果她当年留在硅谷做软件,情况又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