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需政府职能转变来挽救经济减速
2013-06-21 11:52 经济减速 职能转变

考察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这个经济体的身上,仿佛束缚着千万条绳索,每解开一些绳索,中国经济就能获得新的活力。

中国经济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经济减速已经开始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如果说,2008年面临的经济问题主要是外生性原因引起的话,这一次,则主要是内生性原因。中国经济原有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可能再靠牺牲环境和依赖廉价劳动力来推动经济增长了。应对新一轮经济减速,依靠投资拉动,也行不通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给中国经济注入活力,必须是也只能是在制度上进行大的突破或调整。

考察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这个经济体的身上,仿佛束缚着千万条绳索,每解开一些绳索,中国经济就能获得新的活力。

当前,中国政经不分、政企不分的现象仍然非常严重,政资分开和政企分开还没有改革到位。中国政府在许多领域直接参与市场经营活动,一些垄断性国有企业严重扭曲了市场价格和市场秩序,特别是,这种行政性垄断往往同经济垄断融为一体,其危害远远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垄断。由于市场准入制度的不合理、行业垄断现象的存在,加上权力直接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权贵经济”庞大,部分企业迅速聚敛了大量财富,一些人借此过着挥金如土、骄奢淫逸的生活,社会正义遭到严重挑战;大多数企业经营者不能正常管控经营风险,缺乏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动力。

同时,中国政府部门仍然大量通过项目审批、市场准入、价格管制等手段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政府职能过多过大不仅造成政府规模越来越大,行政成本不断增加,而且导致寻租活动增多,社会交易成本加大,社会资源不能有效优化配置,并扭曲了市场秩序,遏制了市场活动主体的活力。近年来,一些需要政府审批的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而走上了市场化轨道的行业并没有出现这一问题。这表明,行政审批是产能过剩根源。此外,任何一个项目,政府忙着“设租”,企业就忙着“寻租”,也导致腐败完全社会化、公开化和制度化。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困境使得政府职能转变显得非常迫切,也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重要的契机。要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实现从管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已经开始从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从管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很不彻底,政府职能转变严重滞后。当前,中国政府正在大张旗鼓地进行行政机构改革,改革的重点正是要转变政府职能。要通过政府职能转变,使政府能够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并扩大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力度。这样,才有利于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才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完善。

要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塑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政府要最大限度地缩小运动员角色,健全和完善宏观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政府活动的领域应从直接生产经营活动领域转向经济调控和市场监管领域,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重点在于塑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一方面,要塑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提供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并制定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另一方面,要为全体公民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要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政府应进一步退出市场的直接经营活动,进一步减少对市场的直接管理行为,政府与企业都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目前,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减少或下放一些投资项目审批权,切实落实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给予地方和经济活动主体更多自主权。要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总之,中国政府职能要转变到公共服务、经济调控和市场监管上来。我们期待中国政府通过职能转变,能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使中国经济迅速摆脱困境,并进一步推进中国市场化的进程。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 熊光清)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