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金融回顾和展望
2013-06-25 13:34 金融 观点

这篇文章是应景之作,写的有点匆忙,而且我向来不太喜欢懒散,因此不太喜欢去做一些数据性的搜集工作,因此可能里面有些数据,都是凭自己的大概印象写的,因此不太精确。但是基本大的框架和逻辑,我自己觉得应该还是表达的较为清晰的。其实,本来有些地方还想深化下去,多写点,例如资产管理领域的有限合伙模式的发生和演变以及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还有例如温州改革的一些定性问题的分析。还有就是私募债短期的尴尬的原因分析。

来源:i黑马 ? 作者:江南愤青

导读:这篇文章是应景之作,写的有点匆忙,而且我向来不太喜欢懒散,因此不太喜欢去做一些数据性的搜集工作,因此可能里面有些数据,都是凭自己的大概印象写的,因此不太精确。但是基本大的框架和逻辑,我自己觉得应该还是表达的较为清晰的。

其实,本来有些地方还想深化下去,多写点,例如资产管理领域的有限合伙模式的发生和演变以及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还有例如温州改革的一些定性问题的分析。还有就是私募债短期的尴尬的原因分析。

还有一点,就是对2012年兴起的互联网金融的分析,我把互联网金融,作为2012年金融业内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虽然无关整体金融架构,但是却很值得探讨,但是由于是命题写作,所以这个2012年金融回归和展望的命题,实在太大,我无法一一细写,等以后,抽空,单独成篇在写吧。

这篇文章,刊发在2013年1月份的《凤凰周刊》的2012年度时局报告里,有节选,如果那里讲的不对,希望大家指正,共同交流,一起进步。谢谢凤凰周刊的编辑,给予我这个机会写这么一篇文章,让自己可以更好的梳理一些东西。谢谢!

一、2012年信贷危机

在过去几十年的长周期来看,我国经济一直都保持了较为傲人的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这种高速的发展形势,在让我国的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极大的掩盖了我国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而随着2012年我国经济形势日趋陷入下行周期的时候,我国金融业中的很多问题不断的暴露出来,从2012年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经济形式不容乐观,从而引发了金融业的极大不稳定,这种不稳定的金融业态,犹如一个潜在地雷,随时反过来会对我国的经济带来雪上加霜的影响。

当前来看,我国的金融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大面积信贷危机的出现,在经历了2008年的信贷狂飙后,银行业在过去几年出现了大量非理性的盲目扩张,随着整体经济周期的下行,企业坏账率攀升的风险已传导到了整个信贷层面,银监会11月15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升至478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7%。这表明前三季度新增不良贷款达509亿元,其中,仅第三季度不良贷款新增224多亿元。16家上市银行中,今年第三季度有10家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环比第二季度“双升”。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数字是截至今年6月末,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已达1.46万亿元,已环比连续三个季度上升。考虑到关注类贷款最有可能下行成为不良贷款,而且也存在人为数据调整的空间,所以实际的不良坏账可能会更高。

在银行体系之外,我国的还存在极为庞大的影子银行,这个层面的信贷风险,也不容小觑。“影子银行”并不是中国特色,但是中国的影子规模却极为庞大,影子银行最初,是由PIMCO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并被广泛应用,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则使其成为一个正式的金融学概念。

通俗地讲,“影子银行”是指没有传统银行以存款、贷款和结算为核心的业务组织形态,但却像传统银行一样提供融资、信用和流动性转换功能,直接或间接从事资金或信用中介的机构。

在我国,“影子银行”基本可以归为三类:一类是商业银行的理财类产品,即通常所说的银行“资金池”业务;第二类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小贷公司、财务公司和典当行等;第三类是民间融资。

我国的影子银行极为庞大,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中国“影子银行”存量约为28.3万亿,占银行业总资产规模的22%,与GDP的比例为55%;

从具体的市场分析来看,我国信托目前虽然规模号称6万亿,但是实际的风险业务大概在2万亿左右,由于大量信托都集中房地产信托和基建类信托层面,所以,信托的风险质量整体不乐观,形成信贷风险的可能数字不会少,悲观点估计大概在3-5%之间,大概在600亿到1000亿左右。

银行理财池业务规模大概在6万亿左右,形成的实质风险,较难估算。按照银行目前的通行坏账率标准计算,大概在600亿左右,而除了信托、资金池之外,大量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民间借贷的总体规模,应该在5万亿左右,随着经济下行,整体出现的流动性风险要远高于银行,而且缺乏有效的流动性支撑,该部分的金融危机爆发的危害,估计要远大于银行。2012年迄今为止,光河南省郑州市,已立案的案件涉及非法集资金额超过了100亿元,江浙地区可能的数字可能更高。

该两方面的信贷危机最终将极大的冲击我国的金融市场的稳定,一旦过于集中和迅猛,将很容易形成系统性的金融崩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出现,从而反过来对于经济又形成极大的破坏性影响,放在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如何妥善的处理信贷危机,构成了当前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考量点。

2、信贷风险构成的根源

金融业今年的所谓信贷风险,并不是我国特有的情况,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尤其是欧债危机,使得一些欧洲国家的信贷危机也非常严重,西班牙银行今年的信贷坏账率高达10%,创下15年来的新高。但是从具体原因来看,我国的金融业的信贷风险,很大程度上还是带有一定的特殊性,虽然都是为经济不景气所拖累,但是深层次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金融信贷危机更大程度上还是跟我国的金融业较为粗放的风险经营理念所带来的金融管理能力的不足有很大的关联。我国的整体经济形式,虽然不乐观,但是总体还趋向稳定,这种情况下,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跟我国银行业在过去几年里的大跃进式的贷款发放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了。

从我国的金融监管的历史逻辑上来看,由于我国采取的是较为严格的金融分业监管理念,主要体现为分牌证制的分业监管模式,使得我国的金融业呈现出了行业垄断的趋势,制度性的保护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足够多的竞争交易对手,在这种近乎于垄断下成长起来的金融机构,无论是银行、券商、信托、保险都能以全球罕见的速度,高速增长,并且显现出了巨大的盈利能力。

但是这种分业监管所带来的行业垄断问题,带来了两个负方面的问题,其中一个是分业的牌证制的监管带来的过于严格的准入门槛,导致大量无法进入行业的游资,会脱离银行体系,自行形成庞大的地下金融体系,从而产生前面论述的影子银行的出现,虽然国外也有影子银行的出现,但是国内的影子银行的规模之大和性质都跟国外有很大的区别,国内这种制度性催生的畸形的,不受监管的,逐利性强金融业态的规模逐年上行,极大威胁着我国的金融健康发展。

另外一个负面效应,也是最为关键的负面效应,就是制度性的垄断地位,使得我国的金融机构并未能具备很好的风险管理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金融创新能力,沦落为大而不强的形态,这种形态的金融机构,其竞争策略带有极大的政策导向性竞争,因为直接受到特定的监管,因此很容易为政策导向所牵引,缺乏独立的经营思维和经营逻辑,而且也欠缺较好的主动性,更多的在具体竞争中,带有极大的讨好监管层的倾向,因此容易陷入政府的政策性运动之中,这种缺乏独立性的经营策略,很容易在经济下行的周期里,不断的体现出其弊端,所以,历史上看,我国的银行业每次集体性的大规模放贷之后都会引发大面积的信贷危机的出现。

3、金融改革

我国目前具备信贷危机的一些前期性特征,但是总体来看,经济形势虽然不容乐观,但是四季度的一些数据来看,整体形势趋向稳定,估计银行业的坏账率应该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大面积的信贷危机的爆发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经济形势的扭转,估计还是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和努力。

而金融改革成为了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金融制度的进行变革,大量从实体游离出来的资金,还将继续不断的冲击金融体系,同时,因不能通过较好的金融手段来实现资金向实体回归的状态,会进一步加大产业空心化的过程,对我国经济复苏还将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金融改革在未来的五到十年,成为了重中之重,也可能是经济破局的一个支点。事实上,金融改革在2012年其实已经是开启了步伐,各项改革悄然推进。

(1)、资产管理的混业化

我国的金融市场由于是分业经营的监管模式,因此相互之间是割裂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市场之间的纽带是横跨三大市场的信托,而除了信托之外的几大主体,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都被限制在各自的行业范围内,很难进行跨行业的投资,所以,我国的资产管理业务某个意义上而言是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的,在这种情况下,信托成为了这几大主体进行跨行业投资的工具,信托本身依靠这种制度性的保护制度,充当了通道的功能,不断快速的做大了业务规模,而且获利颇丰,却并没实现,资产管理本来该有的职能。

而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一枝独大,大量的储蓄沉淀于银行,却受限制于银行业的特性,大量的资金的使用效率极为地下,迫切的需要寻找方向进行有效的资产管理,在信托不具备承担管理能力的情况下,大量的资金,开始寻找各种各样的出路,形成了各种形势的资产管理模式。有效引入更多的竞争对手,促成资产管理行业的大规模竞争,同时培育资产管理业务,打破信托通道化的现状,成为了资产管理领域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最终是实现更有效率和更充分的竞争,整体抬升我国的资产管理水平。因此,资产管理的混业改革悄然推进。2012年最大的金融改革亮点就在于资产管理行业的大变局,基本预示着我国在资产管理行业的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开始出现。

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都打开了资产管理的大闸,原先为一个一个贯穿三大市场的信托的功能就被极大的弱化。意味着过去内部存在壁垒的资产管理行业未来将面临充分的市场化的竞争。

资产管理行业的变局,也表明了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和金融脱媒化的大趋势。从目前的架构来看,资产管理行业的信托、保险、券商、基金等和银行的主要区别,就是不能吸收贷款。而除此之外,双方之间的界限开始日益模糊,银行的强势地位得到了挑战。截止到2011年,商业银行的贷款占到整个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已经从1995年的96%左右下降到了65%,并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但是即使是这种情况的存在,银行还是占据了社会融资总量的近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银行还是保持着绝对的优势,我国的银行总体而言,事实上还是相对低效的,对利差的依赖度还是非常的高,建立其较为完善的公平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的趋势必然要被坚持。而通过资产管理的混业化趋势,将进一步改变银行主导的融资格局,意味着,在未来金融脱媒化的大趋势下,将可能逐渐地过渡到利率市场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说2012年是资产管理的元年,并不为过。资管业务政策放开增加了市场选择的空间,对资管业务形成利好,各类金融机构可能会形成市场细分和特色化经营的竞争格局。

但是由于我国极度缺乏资产管理的专业型人才,以及分业经营模式下面,也缺乏培养专业人才的出现,虽然资产管理混业开始了进程,但是由于人才的培养,风控思维的沉淀,都是需要长时间的沉淀,所以,相信在短期内,资产管理要大有作为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不可否认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银行业相对来说是我国各个金融业态对风险经营把握的最为透彻的金融机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建立起来的风控体系和风险理念都是优越于其他金融机构,而金融是风险性极高的行业,因此,可以相信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资产管理行业,还将进行极为惨烈的混战和洗牌,最终逐步沉淀出一批合格的具备口碑和信用的资产管理机构,这个过程会是漫长而且血腥。

(2)、温州金改

2012年还有较为引人注目的是温州金融改革,温州作为民间资本极为聚集的一个地区,在2012年,引发了全国关注,主要是因为温州率先引爆了民间的信贷危机,如果银行业信贷危机的本质如果可以理解成我国金融业的放贷冲动的话,那么影子银行的信贷危机的本质则可以理解成大量的民间资金到处寻找出路的冲动,温州民间资本之雄厚,完全可以相抗衡一家国有银行的规模,这些资本到处寻找出路的过程中,因为温州的草根资本,欠缺较好的资产管理机构的引导和专业人才的运作,使得这个寻找出路的过程,极具草根资本的形态,成为了市场的游资,充斥于房地产、矿业、农产品、二级市场、民间高利贷等极为高风险的区域之中,从而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引发了极大的经济危机。再加上温州民间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引发了连锁性的经济危机,不但冲击了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危机,也同时引发了实体的倒闭潮,温州一下成为了全国的关注重心。

解决温州问题的核心,是解决温州民间资本的出路问题。所以,业内对温州金融改革很大一个期望就是希望能让我国的金融向民间资本开放,改变目前金融机构的相对国有的垄断性地位,让民间的草根资本得以升级成为正规金融机构,不要成为脱离监管的地下金融体系,所以,温州金改得到关注的很大一个原因也是业内希望通过温州金改来看高层对我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可行性的态度。

从温州金改的结果来看,温州金改的具体措施,缺乏有效的可实施性,从某个意义上也反映国内暂时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还持审慎态度,因此,遭来了较多的骂声,但是考虑到经济形势日趋不稳定的情况下,金融将极大的带来负面外部性,这种审慎态度,很难说对错。从乐观点的角度来看,温州金改毕竟还是做了一些较为明确的金融措施,针对民间资本的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都做了较好的原则性的表述,虽然涉及到权限问题能否实施是另外一个层面,但是在定性上来看,我觉得还是有很大的突破。

从实践中来看,金融对民间资本开放,应该是迟早的事情,问题只是纠结在以什么方式进入,从什么机构开始的问题上,回顾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基层金融改革有过许多惨痛的教训,虽然通过时间和经济的发展进行了较好的修复,但是也遗留了不少历史问题,审慎推进,其实也是符合我国的现实状况的,从这个角度看温州金改很难说一无是处。

(3)、私募债市场的建立

2012年还有一个重要的亮点,是我国私募债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反映的本质是我国的金融资源配置的直接化趋势,2000年,我国的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还不到10%,而到2011年底,这一比重已超过25%。

尽管近年来直接融资发展较快,但直接融资比重偏低仍是我国金融运行中一个主要的结构性矛盾,直接融资的工具结构、地区结构、市场结构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从中美差异来看,我自己认为直接融资很大程度上是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012年,在市场建设上,做了较多的工作,新三板市场,场外市场以及债券市场的发展,都在不断的建立和完善,但是我自己认为,私募债是其中最大的亮点,亮点的核心在于取消审批制改为备案制,虽然这个亮点,并不能改变私募债在较长一个时期内都还将处于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但是这个审批改备案将具备极为深远的意义。

确切的说,债券市场的发展,最大的功能其实是市场化定价,其次才是直接融资,由于以往的债券发行都带有很大的行政色彩,需要经过证监会和发改委审批,使得这种债券带有极有很好的信誉背书,融资的难度和门槛条件都极高,虽然实现了市场化定价的功能,但是由于带有天然近乎于不违约的特性在内,使得定价的功能其实质是被弱化的,而私募债的备案制,却改变了这个趋势,私募债的风险和定价都是投资人权衡的结果,因此定价成为了市场相互博弈的结果,无论从我国真正的债券市场建设还是投资人培育的角度考虑,私募债的备案制,将都是具备极大的意义。

当前,造成私募债的尴尬境地的原因众多,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我国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机构占据了强势地位,从而带来了其他直接融资市场的交易困难,大量资金低效率的拥挤在银行的庞大体系之内,无法通过有效的途径游离出来,从而使得私募债市场无法形成有效的交易流动,极大的限制了私募债市场的融资功能,目前一个合格的私募债市场的直接融资成本如果算上合规性成本,可能要高达20%,远高于银行的融资成本,使得好的企业根本不会选择私募债市场,形成了恶性循环之中,没有好的企业,则没投资人愿意投资,没人投资,则更没好的企业进入。所以,目前虽然中小企业私募债已在全国14个省市开展试点,已发行的67只私募债共融资超过60亿元。但是这个数量的融资,对于我国的债券市场而言,无疑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虽然现状极为惨淡,但是我还是将私募债体系的建设和逐步完善作为2012年的重大金融改革措施,主要考虑点还算在于私募债体系未来可能会影响公募债的市场,随着私募债不断的通过各种措施,逐步的放开进入门槛,允许更多的机构投资人进入这个市场,会逐渐跟现行的债券市场进行融合,成为现行债券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现行的类似于孤立的单独的一个交易市场,通过私募债市场如果可以有效的改变我国债券的发行体系的话,那么我想这个改革就具备极大的意义,债券市场的改革,将不断的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逐渐的削弱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比重,而且也会极大的助推我国的市场利率化的进程。,所以,从这点上看,我还是觉得私募债在2012年具备极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