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长尾理论》的作者,是如何吹捧3D打印的?
2013-07-11 19:12 3D打印 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原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受腾讯公司邀来华,今日进行了小规模的见面会,并就3D打印这一新鲜话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来源:i黑马 作者:吴树

【导读】腾讯科技与创新工场联合主办的《Connector科技大师中国行》今日举行,《长尾理论》、原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受腾讯公司邀来华,进行了小规模的见面会,并就3D打印这一新鲜话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从2001年开始,安德森开始担任《连线》主编,而在2009年,他和朋友创办了机器人公司“3D Robotics”并将担任该公司的CEO。

离开了已身处8年的媒体,安德森在其一份个人声明中表示:“对我而言,这是一次追求创业梦想的机会,《连线》的使命是影响和记录数字革命,这种使命将会继续延续和扩展。”

而《经济学人》杂志则将3D打印推上了高潮:“就像1750年的蒸汽机,1450年的印刷术,1950年的晶体管,3D打印也将在漫长的时光里改变这个世界。”

不过也有媒体并不卖面子,直言“给3D打印泼点冷水”,其论据是在生产端:卖家缺少参与动力、C2B是大平台的游戏、消费者不买账。同时在制造端:技能难题、耗材边界、知识产权麻烦以及生产率低成本高将直接制约3D打印的发展,并称“3D打印只是互联网对制造业的一次拓展,其意义不会比互联网更大。”

不过显然,已经投身与3D打印的安德森显然是要站在《经济学人》这一边。

如何理解“第三次工业革命”

郭台铭说:“如果真的是第三次工业革命,那我‘郭’字倒过来写。3D打印技术发展很久了,鸿海30年前就在用3D打印技术,不看好的原因是,此项技术无法大量生产用在商业用途,不具有商业价值。他以电话为例,3D打印可以制造出,但只能看,不能用。因此,3D打印商品不能加上电子的组件在内,无法成为电子产品量产。”

对此克里斯安德森略显尴尬:“Terry Guo(郭台铭的英文名),好像的确说过。”在打了一圈太极后,他谈到:“郭先生忘了一点,我们不需要大型的工厂去和他的工厂竞争。我们可以是一个小公司,年轻的团队,有一个好的点子,从小做起。大型传媒公司曾经在二十一世纪说,网络是什么,他们都是一些业余人士,他们拍的照片算什么。富士康并不需要担心,他们面临的是百万台的产能的需求。而同样存在一个,比如说一些小众的需求也是需求制造业的。”

安德森的结束语略显犀利,“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力为机械力所用,第二次是人脑智慧为电脑所用,第三次则是我们有能力随时随地的制造,3D打印正是其中的驱动力。3D打印机本身不是一个技术革命,而是社会革命,把制造的能力付给了个人。这便是它的革命。”

二十一世纪的商业生态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安德森在演讲中为我们做出了如下表述:

在二十世纪的模式,必须有两个门槛,一个是创意,一个是技能,把原形推向市场,需要有工厂实现。所谓新模式,则是门槛越来越低,原形通过一个按键就可以制造,按这个按键,通过个机器,激光打印机、数字的加工工具都可以在桌面上实现。把设计上传到云上去,让工厂给你制作就可以了。通过一些网站,这些工具可以提供给所有人。

如今普通的常人,可以构建一些制造工厂,因为人们有这样一些工具。如果你不想买这个工具在家里,你可以共享使用。如果不想共享使用,可以在云上使用。这里面所有的要点都可以通过云来享受到这些工具。

五年前我和我的孩子玩乐高玩具,但是五年之后的今天我有了自己的做飞行机器人的企业。制造突然变得如此的容易。正是因为有了网络给了你们制造的方式、工具。以前网络是在媒体方面做了很多事情。但是现在这些改变来到了制造。我不需要有制造方面的大学背景、专业知识。我们打造了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的制造工厂。但是看起来却像一个网络公司。不需要专业的知识,不需要什么许可。甚至没有一开始的钱。正是因为有了网络我们获得了所有。我相信这是一种跨行业的现象。

传统的制造行业将会受到来自于网络一代的数字制造业创客们的挑战。在PC界发生了革新,在网络界的革新将来到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