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note中国区总经理文艺范解读:生如夏花般绚烂的平台梦
2013-07-13 17:37 平台 Evernote

作者:印象笔记 (Evernote) 中国区总经理 谷懿

在加州学习和生活的几年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美国精神里最重要的一句话,是它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美国梦。

它就是“Live your life to the fullest", 意思是让自己的生命活到最满;很多人在做生活或工作中的选择的时候,都会引用这句话,来判断什么样的选择可以让自己的经历充实极致,让自己的生命如泰戈尔诗中提到的夏花般绚烂。

2007 年夏天,我来到了斯坦福大学,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旅。第一个面临的选择是要买一个手机套餐,两个方案中一个是 iPhone 套餐,一个是黑莓套餐,那个时候的 iPhone 还是第一代,看上去圆头圆脑,用起来略有迟钝,比起可以在键盘上手指乱飞的方方正正的黑莓,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那时,商学院里黑莓仍然是主流,尤其是从纽约华尔街过来的同学们,人手一个,争先恐后地比着秒回邮件的速度。

之后的几个月里,有些同学开始不好好上课了,小道消息传他们去做 iPhone 上的应用了。

2008 年 7 月 10 日,也就是五年前的前天,苹果的 App Store 上线,那时候只有 27 页, 共 500 个应用可供选择,其中只有 100 多个免费的应用(很幸运,那里有我们家的印象笔记~Evernote)。

4 天时间,App Store 下载量突破 1000 万次。人们发现原来手机除了电话,短信,邮件和贪吃蛇游戏外,还可以有更好玩的东西, 就能享受全世界开发者们的顶尖产品。

从那天开始,同学们的签名档陆陆续续地由“发自我的 Blackberry" 换为 “发自我的 iPhone" 。

两个月之后,App Store 下载量突破 1 亿次;一年后,20 亿次;五年后,500 亿次。

有应用赚到了钱,比如一个月内净盈利 300 万美金的 Super Monkey Ball;有应用赚到了人气,比如半年内就被下载了 500 万次的 Facebook;有应用赚到了粘性,比如被用户花至少 57%的时间用在 iPhone 上的印象笔记~Evernote。

当时翘课去做 iPhone 应用的同学们中的一个把自己和另外一个创始人开发的 iPhone 游戏卖了,赚了一百万美金。没人相信,这个入学前只是一个软件公司的开发工程师,一下子就不用再担心毕业后再找什么工作了。我曾经和他在一个学习小组里,他不太善于和人沟通,更别谈领导力,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而且没有女朋友。

然而在这个平台上,他并不需要这些个技能。大量 iPhone 和 iPad 的忠实用户每天在系统自带的 App Store 里翻来翻去,找寻好玩的游戏,并且不介意付个几点 99 美金;两三个人的团队也无需要太多对于不同开发平台的了解,只需要把几十页详尽明了的 iOS 开发者指南读透彻,各种细节自然就明白了,需要专注的就是怎么让游戏更好;更重要的是完全不用花心思推广,App Store 的编辑们每周都会各种头脑风暴看看什么能够吊起用户的胃口,一眼就抓住用户,贿赂他们给个好位置的唯一因素就是应用的设计。另外,App Store 覆盖世界各地的广度让开发者们根本不用担心去哪个国家建立分公司,政策法规推广合作又是如何和美国不同,有一个好产品就好。当然,iOS 本身硬件和软件的更新换代更是让开发者们大显身手。

五年后的今天,在 App Store 里,用户可以眼花缭乱地在 85 万应用中挑选;这些应用的开发者们很多还只是两三个人的小团队,却能够吸引全球成百上万的用户们;App Store 每周的主题从最棒的旅游应用,最强大的学习工具,最值得玩的游戏,样样俱全,前两天还有一个配合电影《超人:钢铁之躯》的上映而特意推出的超人专辑。

不光是苹果,很多公司也想做平台,并且其中一些也做成了。2007 年 5 月 24 日发布的 Facebook 平台,2008 年 10 月 23 日 Google 发布的 Android Market, 以及若干等等。最近一家叫 Leap Motion 的感应器甚至在正式发布产品的一个月就把 App Store 开放给了开发者。

国内最近关于平台的讨论越来越多,很多公司专门成立了开放平台部门,但是鲜见有夏花般的开发者们在尽情绽放,大家每天纠结的还是怎么赚钱,怎么推广,怎么粘住用户,更怕地是平台去偷偷看自己的数据,照着抄一个出来。到最后奋战的还是自己一个小团队。

哦,对了,我那个爱翘课的同学再接再励,开发了一款基于 Facebook 的应用,并在一年后再度七位数卖了。

一个平台,理应成就众多夏花的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