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需要的是“自由资本区”
2013-08-14 08:53 上海 资本

近日一篇关于在上海建设自由资本区的创想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该文的作者试图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探索自由资本区在上海建设的可能性,作者认为有了自由资本区,将帮助打破上海经济发展的瓶颈,关键点就在于利用好资本的高流动性。 

作者:彭程(法国巴黎银行中国专家)

【i黑马导读】近日一篇关于在上海建设自由资本区的创想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该文的作者试图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探索自由资本区在上海建设的可能性,作者认为有了自由资本区,将帮助打破上海经济发展的瓶颈,关键点就在于利用好资本的高流动性。

 

上海的发展瓶颈就是中国的发展瓶颈。企业和金融资本能不能自由流动?资本项目到底能不能开放?如果国家层面的答案是“No”,那么上海的自贸区跟现在的保税区将无本质上差异。

  自贸区话题变质

自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来,自贸区成为热点话题。在六月底的陆家嘴论坛上,上海市长杨雄说,“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在申请试点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徐权也表示,“自贸区的试点内容涉及金融方面的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产品创新等,也涉及一些离岸业务。”

国务院也发话,说上海自贸区将是全国的模板。克强总理所说的“制度创新”是把以往的“先查验、后放行”改成“先放行,后查验”。加上总理多次提到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改革信号已经在明显不过了。真要能这样,那将是天翻地覆的改革。

  可能吗?

前两天又在上海开了“上海加快开放促进改革的重点任务与路径”为主题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会上,杨雄市长又表达了坚决的改革态度,而不是只要政策优惠。诸多专家,包括吴敬琏老师,都为自贸区献计献策。

但是在对50人论坛,以及所有进入8月后的有关自贸区的新闻报道几乎没有一篇提到“资本项目开放”。如此一致的媒体反应耐人寻味。这又恰恰伴随着一些关于总理拍桌子和自贸区有法律漏洞之类的报道,表示高层内部存在不少分歧。

 自贸区到底是啥?

现在遍地全国的保税区可以让货物“报海关,不缴关税”,到自贸区后连报海关都可以省略了,从而带来便利。但这还是货物贸易。在全球需求增长受阻的今天,难有出口方面的大作为。方便进口倒是很有意思,尤其是外交意义,这些我们下一篇再说。

服务业贸易是自贸区最大的创新机会。但普通的服务业,如医疗、教育是需要铺盖出去的,在自贸区里面搞没啥意义。通信是不受地区限制的,又是战略性产业,不可能在自贸区搞。搞点开发、研究之类的还可以,但现在已经有很多“高科”区了。当然,如果可以减减税,尤其是个税,有助于吸引高端人才,但能比香港更低吗?

所以,真正有意义的,就是金融。可这里面的问题就大了。

 资本不能流通的自贸区 = 笼中鸟

杨雄市长很诚恳地诉了苦,说上海一直困惑的大问题是:现在落在上海的跨国公司总部大概400多个,绝大多数是行政性质的,资金运作不在其中。同时上海的产业发展也碰到类似的问题。“这是我们多年困惑的事,最有实际价值的都没在上面,这对我们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们提供了这么多的基础设施,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跨国公司的资金总部不在上海是因为没有资本流动自由。钱进来之后,要在短时间出去有着层层监管、审批过程。当然可以走侧门、后门,但数额大了后就存在太多操作、法律和名誉上的风险。所以,上海真正需要的是个资本的自由流通,也就是资本项目下的开放。

开放了资本项目又怎样?让中国人投点资到国外也没啥大碍。问题是如果很多企业和个人想把钱带走,宏观政策应付得了吗?美国能做到这点,因为它相信他们的体制过硬,资本的进进出出只不过是经济周期的暂时反应。

  竞争恐惧威胁自贸区理想

那么全球第二大经济的头一个自贸区能给这个自由吗?上海当然愿意。但各部委呢?其他地方呢?

证监会反对在自贸区内开放期货实物交割,现在上海商品交易所的很多生意来自不能在海外做中国的实物交割。如果伦敦商品交易所能在自贸区交割实物,那还要上海交易所干啥?

银监会也有异议。明文说风险把控困难。但实际上也跟证监会的理由同出一辙。很多内资银行的竞争优势就在于外资在中国的可支配资本有限,在各种衍生、理财、投融资产品领域里,又有准入限制。自贸区也会给内资机构加剧竞争压力。

发改委,财政部,地方政府都有各自的抱怨。最大、最一致的就是其他地方咋办?上海成了资本天堂,会从其它地方经济体吸走多少商机?如果在自贸区开银行有绝对优势(利率、外汇、资本流动都自由了,那么成本相对非自贸区就低了),我为什么要在浙江,或安徽,或湖南开?

最受关联的地方也许并不在国内,而是香港。如果上海成功地推动了资本项目开放,那么有朝一日香港作为中国资本窗口的定位就不复存在了。港币也就可以松绑了。香港的许多金融机构作为外资进入中国的窗口也没有了。当然,那一天还早。

您也许觉得这些刺激竞争的改革看上去都是好事。那出了问题谁负担?上海政府?银监会?证监会?人民银行?国务院?出了问题是叫停,还是继续?其实这些矛盾都是改革必经之路。深圳特区也曾倍受诟病,后来不也推展开了。

但是资本这东西不像制造业产业链,它的流通性太高了。如果允许,几秒钟就能让千、万亿资本转移国界。一个有明显制度劣势的市场开放资本项目是很危险的。现在中国明显还没有充分应付开放资本项目的条件。但是如果不开放,制度劣势又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总结,上海的这个自贸区想要包括金融,需要最高领导平服诸多反对意见,并且承担责任,出了问题也能够纠错、继续。也许有朝一日可以,但在整风年代,或许不该太过遥远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