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观察】在线教育“师徒模式”的实践者:1号教室
2013-08-14 17:17 在线教育 1号教室

Paul Graham讲的是:在中世纪,像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艺术大师都是“师傅”带出来的,而不是像今天的人们一样毕业于艺术院校。他们之所以能创作出流芳百世的作品,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得到了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

作者:韦物主义(微信共账号:weiwuzy)

2012年以来,中国在线教育进入爆发期,91外教、粉笔网、决胜网、淘宝同学等一系列在线教育产品相续出现,在线教育产业形态开始呈现多种发展模式,有平台、社区、内容输出等等。

针对新兴出现的各种在线教育模式,我们将对新兴的各种在线教育模式的新形态进行一系列探讨,这期采访的是互联网在线教育“师徒模式”的践行者“1号教室”

1对1在线教育C2C平台

1号教室主要业务是提供在线教育1对1平台,其公司的目标是“在互联网中还原现实家教场景”。1号教室利用视频,课件程序等技术,让教师和学生可以直接在网络上进行教学,然后按课时进行收费。

现在,1号教室在线教育平台主攻的方向是应试教育,主要销售的课程以中小学的应试教育考试科目语、数、外等课程为主,平台上教师一方多为学校老师或在校大学生,而平台学生一方多为希望顺利通过中国应试教育考试的中小学学生。

1号教室创始人对我说,他们准备先以应试教育的“刚需”让自己先活下去,在中国这个环境中,只有应试教育会让人毫不犹豫的掏钱。1号教室后期希望可以像Google Helpouts(Google在线教育平台,C2C技能教授贩卖模式)那样,拓展成一个涵盖各个方向的C2C技能教授贩卖平台,让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可以通过1号教室当老师。

1号教室平台上线于2013年3月份,目前已经积累了5万的用户,主要盈利模式是从教师课程中抽成。目前平台上的课程定价都是由老师自己定夺,而学生可以在查看真实资料(1号教室提供对教师身份真实性的认证),以及试听(教师先要录制一节免费的试听课)后决定是否购买课程。

“师徒模式”

《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重塑经典的“师徒模式”》一文中,作者steven认为,教育仍是一个没有被互联网深刻影响的领域,在线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必须回归到传统的师徒模式中去,依靠实现个性化教育的解决方案。

在steven看来,就是让教学方式重新回归“师徒关系”。这也是程凯征的观点,与YC创始人Paul Graham的《黑客与画家》中第一章所描述的一个观点不谋而合。

Paul Graham讲的是:在中世纪,像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艺术大师都是“师傅”带出来的,而不是像今天的人们一样毕业于艺术院校。他们之所以能创作出流芳百世的作品,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得到了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

“师傅”们了解自己的“徒弟”水平如何,性格如何,智力如何,以及学习能力如何。这样,就形成了个性化的培训方式。而到了人类社会靠后发展几百年,孩子们都被扔进了学校,接受标准化的教育,没有个性化可言。一对一的传授,是人类习知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一个老师对几十个学生,显然不能充分发挥达芬奇时代的教学效率。

当然,在原文章中,steven认为应该要用大数据,个性化推荐的模式去实现在线教育“师徒模式”,但是我个人认为这种想法太过于极客,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无法落地的。

“1号教室”的创始团队认为他们能通过自己的模式,能让在线教育低成本的实现“师徒模式”。首先,他们把在平台上进行授课的,在一线城市读大学的大学生按家乡进行分类,然后把这些“教师”推荐给与他们家乡相同,同时也渴望考进一线城市的平台上的中小学生。

这样一来,平台上的“教师”由于和学生们是一个地方,并且也是离开高中不久的大学生,他们将会与自己补习的学生有很强的联系感。而他们将能很好的把自己应对应试教育的经验分享给自己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指导。在线1对1的模式,将能让教师与学生跨越地理的限制,长期维持学习关系,从而形成师徒联系。

写在最后

我朋友老皮曾经做的我易家教网,模式基本与现在的1号教室相同,但是他却失败了。失败原因有两点:1.技术无法跟上,不能实现很好的线上教学体验。2.由于是草根创业,早期推广无力。

目前看起来,1号教室不存在上述两个问题,他们属于竞业达科技集团内部创业,技术和资源都不成问题。但是,作为一家内部创业公司,他们的发展是否会受到集团限制,拥有多少自主权,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于作者

如果你也关注创业创新领域,那么请关注韦物主义(微信号:weiwuzy)

我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欢迎和我来喝杯咖啡,闲聊创新产业经济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