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模2亿的品味型电商,是电子商务升级的一种形态
2013-08-16 18:06 品位电商 电商升级

如果留意过黑马哥6月份发表的《吴声这一年:除了自己 没人能够伤害你》一文的朋友,一定记得吴声先生在采访中谈到的电子商务升级的方向就是商品变得有温度有情感。人们通过各种网络渠道获得信息,并因为朋友的推荐,为口碑买单。而品味型电商,或者叫“情感电商”,正是这一论断的体现。也是未来电子商务升级方向之一。本文介绍了品位电商的需求、规模和行业特点。

作者:韩昭

【导读】如果留意过黑马哥6月份发表的《吴声这一年:除了自己 没人能够伤害你》一文的朋友,一定记得吴声先生在采访中谈到的电子商务升级的方向就是商品变得有温度有情感。人们通过各种网络渠道获得信息,并因为朋友的推荐,为口碑买单。而品味型电商,或者叫“情感电商”,正是这一论断的体现。也是未来电子商务升级方向之一。本文介绍了品位电商的需求、规模和行业特点。

 需求在哪里?

陈女士首先指出目前国内互联网电商存在的两点问题:以阿里巴巴为例,一方面淘宝占据国内电商大部分,但产品庞杂,环境杂乱,不适合中高端消费人群;而另一方面,国内外中高端品牌不愿进驻淘宝,但独立建站,成本高且流量无法保证。比如偏原创设计的日本某最大的时尚电商网站就曾入驻淘宝天猫店,一度在中国租下了很大的仓库,但由于与用户定位不匹配,开店一年多后便关闭。

陈女士介绍,平时身边的朋友聚会的时候,大家经常会聊到和互相推荐一些最近发现的好东西,例如著名设计师设计的椅子、防水防摔的硬盘、适合送给好朋友的没有烂大街的礼物、适合摆放在家里的艺术品。她认为,如果能够有一个地方能够把这些好东西都集中在一起,一定会很受欢迎。

显然,市场需要一个与淘宝存在差异化的电商平台。而事实也验证了陈女士的判断,在良仓上线后,很多精品品牌向良仓投出了橄榄枝。此外,还吸引了山本耀司、韩寒、田原、李大齐等上百位意见领袖和行业达人在良仓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的产品。

市场有多大?

陈皎皎女士表示,中国的经济正从后工业时代转向创意经济时代,消费也在从生存消费和基础消费开始向更高层面升级。在美国,中产及以上包括精英阶层和创意阶层的人群占总人口的30-40%,在中国这个阶层的人群(也就是品味电商的目标客户)在未来至少也会占到总人口的10%。对于这个数字,虎嗅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陈女士表示她预计良仓在一年之后会达到100万以上的注册用户,且调查显示其平均用户意愿客单价在人民币1600元左右。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数据:如果假设每个对精品商品有需求的用户每个月消费一次,这个市场一年的交易额将会是非常可观的规模,也就是全中国总人口数的10%,乘以意愿消费额人民币1600元,再乘以12个月,约等于2.6万亿人民币。

无法被复制?

品味电商与传统电商最大的不同,在于品味,再简单不过,这恰恰也是一家品味电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在圈子里有人脉和影响力,了解这个产业。换句话说,一般情况下的互联网创业可能是两三个创始人有一个点子,接着马上搭一个网站、组建一支团队,立即开始运营,但是这种做法用在品味电商这个领域,很难行得通。品味电商领域的门槛,还是要看创始人对设计懂多少,怎样营造好品味,在时尚和设计这个圈子里,有多少人脉和影响力。圈外人做出来的东西,目标客户是不买账的;而意见领袖和优秀设计师资源,更是圈子之外的人短时间没办法最大限度获取的。

“对美的欣赏和向往其实是一种生理需求,是每个人都会有的。”陈皎皎说到,“把功能性和审美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就会成为一个好的设计。” 品味电商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帮用户解决了“审美判断”,也就是品味的问题。

在山寨和抄袭盛行的中国互联网,品味型电商有一个无法被复制的元素——美学生产力。

曾与陈逸飞先生一起参与创刊《VISION青年视觉》的彭杨军和陈皎皎夫妇是艺术和媒体圈里的精英组合,曾担任意大利著名杂志《COLORS》的主编和创意总监,是该杂志历史上唯一来自亚洲的主编,有着对品位和设计的理解和多年从业经验的积累。笔者再三追问,希望陈女士以资深设计人士的角度对目前国内市场的品味型电商网站发表一下看法,但陈女士表示并不对其他同类网站做评价。

小鱼,大鱼和养鱼人

国内的品味电商目前并没有真正做起来,这是一个现实的情况。除了消费者认知这个客观的因素,行业内没有大鱼出现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时尚和设计行业的资源并没有真正“触电”,目前与电商的跨界只是皮毛,只能算是“小鱼”。只有行业精英和意见领袖的推动,才能把“小鱼”养成这个市场的“大鱼”。

在这片“水域”里,资本和品味是成为“养鱼人”的唯一标准。无法满足这两点,只能继续做“小鱼”。而这个未来可能有两万亿规模的市场,早就引来了许许多多有资本的“养鱼人”。笔者获悉,即将上线支付功能和移动APP应用的良仓已经在与多家投资机构就融资一事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