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创始人俞永福:中国移动互联网面临一次集体下南洋机会
2013-08-23 13:27 UC

俞永福:移动互联网和PC上有很大不同。PC是全球化市场,移动互联网是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全球市场。UC将全球移动互联网划分为4个区域:欧美、中国、日韩及发展中国家市场。

作者:曾航

UC创始人俞永福最近看上去心情不错。先是UC刚刚拿下印度手机浏览器市场第一的宝座,然后马云也刚刚成为UC的董事。

最近,我和俞永福深入聊了一次,他详细分享了自己开拓印度市场的心得。俞永福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企业正面临着一次千载难逢的集体走出去的机会。

 

在91被百度以19亿美元高价收购后,那场旷日持久的Web与App之争似乎又有了新的答案。作为手机浏览器的代表,俞永福显然是希望站在Web这一边,他认为App和Web的共同繁荣将会是移动互联网长期的格局,因此UC正在全力推动针对Web App和插件的UC+开放平台。在一些非高频需求和长尾需求方面,哪怕Html5还需要几年时间才会成熟,浏览器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入口。

曾航:许多人认为移动互联网是全球市场,由于有了App Store、Google Play这样的全球性平台,市场开始变得扁平,你怎么看?

俞永福:移动互联网和PC上有很大不同。PC是全球化市场,移动互联网是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全球市场。UC将全球移动互联网划分为4个区域:欧美、中国、日韩及发展中国家市场。

日韩是移动互联网发展最早的地区,这个市场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地方,但是我们将这个市场单独划分出来,因为这两个市场的内生性比较明显,基本上产业里面有影响力的企业和商业模式,都是从本土内生的。

这几个市场里面,美国市场是属于最开放的,而日韩是最不开放的。中国属于中间,一半特别开放,一半又很封闭。而包括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是特别开放的被主导市场。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很难有本地的领导者。

曾航:UC当时是怎么想到进军印度市场的?

俞永福:我们是在2009年底做出决定要开拓全球市场的,当时涉及到是向东打还是向西打的问题。为了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我们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最早我们发现百度向日本打,付出的代价很高,效果很不好。后来我们研究中国企业海外市场最成功的是谁?是华为。我们就开始研究华为的国际化。

开拓海外市场涉及到路线图问题、组织架构问题、人才梯队建设问题。华为有两次大规模的国际化,一次是突击美国市场,以失败告终。第二次是先打发展中国家,再打发达国家。你会发现这个策略和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很像。

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中国公司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这个路线才会成功。要变成国际企业,先要证明自己有能力走出去,然后才能证明自己有能力成为全球领导企业。想直接由中国企业变成全球领导企业,现在看这个路很难走通。我们研究华为得到的第一个结论就是这个。

研究华为得到的第二个结论,就是开拓海外市场的组织架构,也就是组织的国际化,中国人如何管理外国人的问题。

2010年的时候,我去印尼出差。印尼的华为有1700人,只有200多人是华人,也就是说200人领导了1500个外国人。我们开始思考为什么华为的国际化业务那么强。我们的国际团队,相当多的同事是从华为引进的。在国际化的团队方面,华为还是中国最强的,为数不多的做的比较好的企业。

我们现在在印度有30多名员工,计划明年过百人。我们要求海外的公司,中国员工的比重不能超过30%。

曾航:UC在印度市场进展这么快,你们主要通过哪些合作伙伴开拓的?

俞永福:我们在印度市场经历了空军、海军、陆军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称作空军,也就是说在印度没有人,没有找合作伙伴,就是自己的产品在当地落地。

我们在印度的第一批用户,和中国是很类似的,就是印度那些喜欢玩机的用户。印度也有一些手机发烧友论坛,我们就把产品放到印度本地的玩机论坛里面,只有在用户中形成口碑,形成传播效益,产品才有迭代的价值。

我们在印度市场的规模达到2000万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员工在印度。一开始针对印度市场,还是拿中国产品,进行下语言适配就拿过去了。在发展中国家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中,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绝对领先的。中国领先印度至少2年半。

第二阶段我们称之为陆军,在当地建平台,扎根本地,和本地的合作伙伴合作。我们在印度市场,也找了许多印度本地企业合作,比如印度的搜狐,印度的淘宝。这大概是2011年的时候。

曾航:印度用户和中国用户的习惯差别在什么地方?

俞永福:举个例子,中国用户对于网盘的要求不高,而印度用户由于很多没有PC,对下载的需求又很旺盛,因此对于网盘的需求量很大。UC在网盘上做了许多优化,使得他们看到更好的内容,方便存储、转发。

我们在印度本地化的过程中,加强了云端浏览器服务,加入了网址导航服务,这让印度本地用户更加喜欢。我们的云端浏览器更快,更省流量,比操作系统内置浏览器更好用。

曾航:中国的华为、中兴、联想等企业,在印度市场做的也不错,UC在进军印度市场的时候,和这些企业有哪些合作吗?

俞永福: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企业,现在实际上在形成一次千载难逢的集体下南洋的机会。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借助这些中国企业的力量去开拓海外市场。这个我们称之为“海军”时代,是从今年年初才开始的。

印度市场,生产来自中国的手机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印度手机市场现状主要分化为了两种,一种相当于印度的天宇朗通,原来是终端渠道,现在也增加了自主品牌,现在这部分的比重越来越高。

第二部分就是自主手机品牌,国际品牌占到印度市场一半,印度本地品牌占到30%多一点,中国品牌占到一成半多一点。来自中国的联想、华为、中兴在印度市场的销量越来越大,我们和这些中国品牌之间有很多合作。

曾航:UC的浏览器还是通过预装的方式进去?

俞永福:我们还是通过预装的方式合作。不过不像国内那样,一个App装进手机多少钱的形式。我们采取了英特尔类似的“intel inside”广告补贴的方式,就是对方的手机包装盒上印上UC的Logo,我们会给补贴。如果对方的手机是强品牌,我们的广告费也会更高一些,如果对方品牌知名度较低,补贴就少一些。

曾航:现在微信、UC这样的平台级移动互联网企业在海外已经有了规模不小的用户群,中小移动互联网公司就相当于获得了一个借助你们出海的机会?

俞永福:现在有许多中国公司跟着UC走到海外去,以游戏为代表。微信在印度和UC也有合作。中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个集体下南洋的机会,大家要把握好。毕竟中国公司是同一种语音,同一种文化,许多商业沟通更加便利。

曾航:前几年困扰业界已久的Web和App之争,最近由于91卖给百度,又有了新一轮的讨论,现在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俞永福:我们看看PC上发生的事情,PC上到今天剩下的软件只有两类,一类是通用基础软件,例如浏览器输入法之类的。第二个就是游戏软件。游戏市场的大头还是端游。游戏是有非常特殊的对于展现效果有要求的,端游的展现力比页游要好。

除了这两个,许多服务都回归网页,最典型的就是视频。早几年视频都是客户端,后来美国起来了Youtube,中国起来了优酷,都是在网页上播放。

未来几年,我认为整个移动互联网是Web和App共同繁荣发展。

今年年初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网的另外一个特征,App已经走到了后App的时代了,过去几年,App创业这一波浪潮,很少有创业公司做大的。我们看看排名前20的应用,大部分都是巨头或者UC这样做了5年以上的老公司。

后App时代,会出现两极分化,一个是超级App,比如UC、微信、微博这样的超级App。还有一类我们称之为长尾需求,需求的频次没有那么高的,被淘汰的几率越来越高。

这些长尾应用因为不是强需求,我一个月只用一次就要装一个客户端吗。因此微信这样强需求的App会很旺盛,而长尾需求用Web的方式解决最好。

曾航:那你觉得Html5还需要多久爆发?

俞永福:Html5本身的完善还需要时间。但是页面的形式满足用户需求,没有html5的情况下也有许多解决方案。美国的大型网站都是Mini Site模式,日本用的是自己另外一种Web格式。

Html5至少还需要2年时间。Html5本身是个技术问题。对于用户来说,你是Html4还是Html5不重要。最重要的不是技术,是用页面的方式去呈现服务。最主要的是保持互联互通。互联网的真谛是互联互通。

网页和App,从技术呈现的角度,有最大的几个区别,第一个区别是本地运算,本地存储,网页的本地运算和本地存储是非常弱的,而App的本地运算和本地存储很好。

第二个,有没有推送的能力。网页只能等着用户去访问。而客户端可以推送这是网页最大的两大瓶颈。要看你的解决方案,如何解决这些瓶颈。

曾航:UC现在在html5上投入的精力有多少?

俞永福:UC浏览器使用的U3内核的核心是对HTML5的支持比较好,是全球唯一可以做到云加速和本地解析的浏览器内核。现在的产品是两者不可兼得,我们是两个同时做到。这个对H5是很好的支持。

还有如何搭建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最近UC浏览器可以直接调用快播的插件,你看到任何网站看到快播的插件,就可以直接播放,这是过去不可想象的。

曾航:微信起来后,我们看到微信公众账号这种形式变成了一种介于Web和App之间的一种新的形态,你认为微信公众账号会变成一个全新的大类吗?

俞永福:我刚才说了,后App时代,会形成微信这样超级App的方式。刚才提到的快播插件,其实也是在UC浏览器上的介乎于Web和App之间的新形态,我们通过UC+开放平台来帮助他们推广,每周下载量能达到30万次左右。超级App里最终能走到头的,一定要考虑平台开放性问题。安卓和iOS的竞争中我们又看到这个话题得到印证。iOS的用户体验很好,但是开放的安卓后来居上。

互联网第一定律,开放一定战胜封闭。如果微信是开放格式,则很有前途,要看它的格式标准。如果是私有格式标准,则又回到了封闭这条老路上去了。开放对于平台上的合作伙伴来说很重要,他们不用为了每一个平台都把内容重新做一下,最后会把内容服务商搞死的。

比如你们做自媒体,你做一个内容,这个内容,可以用微信接口直接对接使用,也可以用UC的接口的对接使用,就可以生产更多的有价值的内容。反过来如果你对内容只能为微信生产,只能二选一,这样就会形成长期割裂。

曾航:移动互联网发展到现在,赚到钱的主要是渠道和游戏两种企业,你认为移动互联网下一波大规模货币化浪潮在哪里?

俞永福:我2004年才明白一个词。商业模式=业务模式+盈利模式。创业者第一天就要考虑的是业务模式,但是创业者最不用关心的是盈利模式问题。

互联网其实只有三种商业模式,B2B的广告,B2C的增值服务,还有低买高卖的电子商务。盈利模式不是企业的问题,而是产业成熟度问题。你能挣游戏的钱的时候,别人都能挣,这就是产业成熟了。

这三个盈利方式的成熟度是有规律的,最早是广告,中间是游戏,最后才是电子商务。现在移动互联网收入最大的还是广告。百度上个季度,在移动端的收入占10%,你可以去推算下,百度的移动搜索广告达到多少规模了。

移动互联网广告未来的主要的产品形态还是搜索,就好像现在PC的广告还是在上升,但是这个钱不是被新浪搜狐赚走,而是被百度拿走了。移动互联网因为屏幕小,会以效果广告为主。

中国市场,我觉得,盈利模式方面的创新已经走到全球领先。接下来爆发的将是移动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