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海外打车市场服务案例分析
2013-09-18 09:37 移动互联网 App 打车

国外打车APP市场更加成熟,不仅是出租车服务,运营模式也更加多元化,主要是Hailo、Uber、Lyft、Sidecar这四家。国外租车和打车服务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发展策略,或许能给国内打车APP创业者们带来一些启发。

作者:hpayton

【导读】国外打车APP市场更加成熟,不仅是出租车服务,运营模式也更加多元化,主要是Hailo、Uber、Lyft、Sidecar这四家。国外租车和打车服务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发展策略,或许能给国内打车APP创业者们带来一些启发。

Uber:Uber的业务更集中在豪华轿车、中档汽车或SUV等车型的租赁服务,其允许拥有该类车型的车主加入Uber业务。用户可以利用Uber应用发送打车请求。Uber对其提供的租车服务有定价权,相比普通的出租车服务,其打车服务价格更高。8月中下旬Uber上线了中文网站,服务所覆盖城市中加入了上海。

Hailo:Hailo的用户在地图上看到周围的出租车,可以选择某种特定范围如 3分钟车程之内的出租车发送打车请求并等待司机确认。一旦被选中司机确认了打车请求,用户就可以在手机上看到这位司机的信息,以及到达时间。用户通过Hailo打车不用支付任何其他费用,Hailo会从打车费中向司机收取一定佣金。

Lyft:Lyft是一个私家车的共享乘租平台,而不是常规出租车。在 其APP上发布搭车请求,加入这个网络的车主如果发现顺路的话,就会搭你一程,车主也能有额外收入。到底目的地后,Lyft会出一个参考价,但具体支付价格可调整,Lyft从中抽成20%。Lyft主打社交平台,侧重提供交友和快乐旅程。Sidecar与Lyft模式类似,也是私家车共享乘租服务。

SideCar:你可以用该应用发送打车请求,输入起点和目的地,同意载你的 Sidecar司机会迅速开到你的面前,显示司机的预计到达时间。司机是经过SideCar认证过的当地市民。其独特之处在于,SideCar应用内能显示其他乘客乘坐同样的路程会支付的车费,你可以参考别人支付的费用来支付自己的车费,支付多少全部由你自己决定。

除了这些打车软件的创新外,整个打车环境的改变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在新加坡,电召服务很发达,乘客通过特殊的软件,输入密码,系统自动识别客户的信息,并将信息传送到距离最近的出租车,司机接受预约,直接到达载客点。而大多数非载客时间,司机是停在原地,等待乘客的预约的。在新加坡的打车,无需在马路上招手,一切都在手机等终端上,完成打车过程。

新加坡、德国等国家电召使用率达到70%-75%,出租汽车驾驶员收入高,劳动强度不大,驾驶员精力充沛,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也有保障。最重要的是电召率的提高大大降低了出租车的空驶率,减轻了交通压力,也减少了尾气排放的污染。

一改“扫”马路的传统模式,出租车电召服务体系也成为新加坡智慧交通的一部分,成为新加坡又一张城市名片。

创新:

相关服务行业转型

混乱发展的出租车软件服务产品遇到同质化、单一化瓶颈的时期,也是一次打车软件服务由多家靠纯粹利益驱动的不良发展现状开始转变的过程。从信息提供向服务行业转型成为各大打车软件公司的新重点。加价仅仅缓解了表面的症状,要彻底解决“打车难”问题,大有市场可为。

打车是个双向的过程,主打乘客资源的打车软件大可以应用移动广告,结合LBS技术,直接给打车出行的乘客提供便利。如乘客需要紧急外出买药,在用软件预约的同时,输入出行的目的地,软件自动调取最近的药店坐标,并安排合适线路的司机前往接送。

而主打供应端的打车软件,如易达等,其拥有数量级优势,可以考虑往公司、企业等商务机构发展,为公司、企业的员工提供定制软件或者定制账号,不仅提供商务出行,也提供上下班出行的打车优先权。

另外,我们的思维可以再发散一些,现在打车软件的盈利方式显然不在加价上,市场占有率才是运营的保证,那么不妨让利给认证司机,采用各种奖励方式使司机在软件使用上产生依赖心理,并积极抢单,最终将奖励转移到消费者身上,给消费者提供便利。其实,几家专注供应端的打车软件商家已经开展了类似的活动,并收到了不俗的成效。

打车软件的兄弟,洗车软件?

?

更多的创新来自新兴市场的创新,在打车软件已经基本饱和的市场,除非有颠覆性的创新,不然很难在竞争中站到一个傲视群雄的地位。而开创一个新兴的市场就容易许多。比如北京市有600多万辆车,或许汽车质量好,修的少,但一定不会少的是洗车。把打车软件的内容移植到洗车软件上,相信不是什么难事。相比其他所有后市场服务业态,车主与洗车店的接触频率最高,这意味着它比其他业态更容易产生用户行为数据,更容易建立其他衍生服务平台和商业模式。这对广告商来说,没有什么比这跟接近客户的了。

当然,洗车软件仅仅是思维风暴,具体操作起来的难度不得而知。但汽车相关的市场需求绝不仅仅是打车,移动是汽车的标签,也是移动互联网的标签,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我相信产生的市场是巨大的,也是深远的。汽车行业的移动运营商们,期待你们思想的碰撞,产生新的市场。

展望:打车软件的未来使命

打车软件缘起于打车难,交通拥堵。但打车软件的使命远不止解决打车难问题。北京市交通局发布《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要求到2015年,具备调车功能的出租汽车数量达到75%以上,车辆空驶率将降低到35%以下。这个行业的价值远非如此,高机动性和低空驶率能给北京城市名片画上美丽的一笔,而招安后的打车软件,肩负的是“民生工程”的使命,它们要净化城市的交通,不仅仅是出租车行业,甚至更深远的市民出行规划都将依赖打车软件。

或许多年后打车软件会像市民卡一样普及,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智慧城市发展的成果,每个人都能顺畅地去往想去的地方,每个人都能爱上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