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行业的衰亡看来是大势所趋啊,然而近日,解放报业集团与文新报业集团开会宣布合并的消息。新华传媒涨停了。从私募的传言到正式的宣布,两大报业集团终于求“合体”成功。这一切都在暗示一个信息,报纸作为载体也许已经死亡,但是优质的内容却不会完结。
【i黑马导读】报纸行业的衰亡看来是大势所趋啊,然而近日,解放报业集团与文新报业集团开会宣布合并的消息。新华传媒涨停了。从私募的传言到正式的宣布,两大报业集团终于求“合体”成功。这一切都在暗示一个信息,报纸作为载体也许已经死亡,但是优质的内容却不会完结。
这个是纽约的一个废品场,很多卖报箱子在这里下岗
数年前,有个段子是这么讲的。“报纸会消亡吗?不会的,没有报纸,你拿什么包油条。”但现在,连包油条的活也轮不到报纸做了,因为容易铅中毒。同时,近日还有一条新闻:出版发行了近280年、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劳埃德船舶日报》(Lloyd’s List)宣布将于12月停止发行纸质版,并转入数字报纸行业。
互联网潮流似乎比台风“莱特”还凶猛,很多行业措手不及,被冲击的样子比这两天的浙江余姚还要不堪,这其中就包括曾经傲视传媒业数百年的平面媒体。
吊诡的是,成为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首家平面媒体正是《中国计算机报》,风光一时,但现状是,传播IT知识前沿资讯、曾经以《中国计算机报》为傲的赛迪传媒,早已沦为ST传媒。
从“拐点论”到“消亡论”和“周期论”,再到席卷全球的报业寒冬,这个行业在最近几年看上去是厄运连连。
2009年,全中国有188种报刊以调整、兼并、重组、停办等方式退出市场。时任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指出,“对那些宗旨不明、读者不认、效益较差、资不抵债、发展难以为继的报刊,要下决心注销停办。”网上经常有类似评论说,“每当看到国外某某报刊的实体业务萎缩,网络业务蓬勃。我就很激动!”诚然,报纸是新闻集中的载体,在某些国家,这种集中到了一种垄断的程度。大家可以明白垄断的害处,那是直接和你切身利益相关的。报纸的消亡给了一个打破垄断的机会,当然也会面对一些可怕的安全问题,这个是对抗的必然产物,比如西亚很多博客受到了来自政府的死亡威胁。
但同时,这个行业同时又有着深厚的积淀,无论是规模、资金还是业内经验。
顺势改变成了更多报刊的选择。在突破平面媒体的领域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互联网媒体的同时,不少报刊开始进入“全媒体”的布局。一方面在平面和出版领域继续深耕,并将此作为基础媒体业务;另一方面进入其他的媒体渠道。
有评论称,报刊业突破传统平面媒体的定位,逐渐走向三网融合时代新媒体的定位是一种必然与必须。在受众极度碎片化、营销环境巨变的今天,单纯依靠平面媒体的单一领域发展很难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逐渐淡化“报刊业”的概念,转为“报道业”,从而向全媒体的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信达证券去年的一份对于传统平面媒体的报告认为,传统的出版与发行业务在企业改制完成后仍将有6 年左右的发展机遇期,总体将保持稳定增长。平面媒体行业销售收入在“十二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有望保持在10%左右。
同时,报告称,数字化运营是平面媒体转型方向。以传统的出版或发行业务为核心,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依托,逐步拓宽产业链,是平面媒体所面临的历史性选择。未来的平面媒体将发展成为跨平台、跨区域的综合媒体运营商。但目前缺乏清晰的数字化盈利模式。
据报道称,这次解放日报和文新报业两家集团的合并,也是旨在从战略上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党报传统媒体如何创新发展的使命;上海获准建立自贸区后,文化传媒业作为城市基础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立起一个符合经济发展的配套新媒体体系,意义重大。 据悉,重掌中国报业第一的大业,此次被提了出来。
放眼看报业大国美国的市场,虽然报刊的实体业务萎缩严重,但仍有很多投资人对平面媒体青睐有加。从大肆买报纸的巴菲特,到前些日子2.5亿美元收购《华盛顿邮报》亚马逊创始人兼CEO杰夫·贝索斯,相信这些投资人的举措,看重的仍是报刊中的优势,而并不是因为感情原因。
报纸作为载体,或许逐渐式微,但报刊那种传统、严谨、深度报道内容,仍将是新闻传播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