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体验被各种App不断割裂
2013-10-11 16:09 移动互联网 用户体验

App正在割裂用户体验,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这三个层面,

其一:

在使用移动设备的时候,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正在做一件事,比如阅读或者听歌,然后推送通知说有新微信消息,直接通过通知栏就切换过去看消息了,而且多数情况下,就会看消息参与互动,忘记刚才在做什么或者切换回去,继续刚才的事情。

对于用户来说这是一种骚扰,对于其他手机使用体验来说,更是一种糟糕的体验,雷军在多次讲过,应用推送的无节操,导致手机体验下降和耗电等问题,为啥这些APP就不能做到默默工作而适时适度而且不打扰不骚扰呢?!

其二:

通过通知、提醒等方式,IM类、社交、新闻类APP就特别占便宜,他们总在推送,而用户在浏览内容、阅读的情况下切换到IM里也还好,只要用户不觉得不可接受即可,但是从手机生态来看,其他APP就难免会受影响,如果遇到一个APP正在注册,那就悲剧了,流失率很高。而这种打断,现在在智能手机上基本是标配。

其三:

APP都是独立王国,每个APP都在按照自己的特点重新组织功能、信息和网络资源,导致互联网那个的体验和内容被分割。在互联网上,网址之间的链接靠超链构成了指向和承转关系,故早期对于互联网访问,称之为“冲浪”,你能通过链接不断地被引导到你感兴趣的地方,获取你关注的、感兴趣的东西,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web的访问渐渐势微,而基于APP的访问几乎独揽江湖。APP本身在构建自己的功能性和体验的时候就是以垂直需求或者体验满足来驱动的,所以结果是,你看到的APP就是你了解的世界的全部,为了能够更多了解和使用APP世界的互联网,你就要装更多的APP,同时,因为每个APP都是封闭的,所以你看到的互联网的世界,就是通过APP构建的独立世界的拼接,这个拼图所能表达和描述的世界总是片面的、局部的。

那APP之间的互联互通,在应用内阅读、浏览、分享都可以很顺利很轻松方便,但是,一旦应用切换,这个体验就完全无保障无把握了。举个例子,以前微信里用收藏或者evernote保存内容的时候,都会在保存结束跳回到跟收藏或者evernote对话的界面,阅读就被打断。最近微信的升级5.02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收藏动作后台执行,前面阅读这部分体验就很完整。

在一个就是在其他APP跟微信好友发送消息,结束后返回其他程序界面的操作,都已经进行了改进,微信里跟微信游戏启动的互相关联、用户关系和账户认证的关联。APP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的交换已经是一个必需、重要的、体验保障的基础,也看到大APP之平台化的成果。

让APP可以整合全网互联机会就是启动器、桌面,亦可以是大型的APP,但很难是专用的APP,几个月前有心test了一下这个东西的用量和价值,发现并不如想象乐观。其实这个也符合市场认知的一般规律,显性价值、增量价值的容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而隐性价值或者更底层更基础的价值,却越来越被忽略,一个平台化的东西很难天生就是平台,如何从显性价值向后端价值延伸,还有很大机会也有很多事情要做。

对于从用户体验层面来讲,有些创新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有些创新使用来制造问题的,在存在、创新、改进这一系列的协同进化中,市场和用户的选择成为驱动力,如果这个体系运作中的,开放、共享、封闭、安全之间的权衡与博弈一样,从IOS6以后开始,对设备特征码的限制、IOS7对应用互通接口的控制,似乎都在说明为了完美的系统安全、完整的体验,只能收,只能构建APP的独立王国,由统一OS级权限控制来完成应用之间的信息交互控制。

而上了规模的APP则有都在构建自己的平台化,在微信了对于支付的嵌入,要知道以前不通过APPstore的支付来做是会被K的。当然也看到了微信的让步,微信游戏里的游戏下载都是以独立app的形态在APPstore提供下载,众所周知这并不是最有体验,尤其是那道高高的墙,下载之慢难以忍受。割裂,控制,开放,延伸,参与者,规则制定者,始终是不断在PK和博弈中共同成长,而导致的结果是,用户需要不断为这种博弈、斗争买单。

割裂和控制带来封闭,带来安全和中心化商业生态,而开放延伸和平台化,则带来了更多是体验差异化、个性化、创新和多元化选择,与前者的安全稳定不同的是,开放必然带来冗余的增加、稳定性和安全系数的降低。但后者则更吻合互联网的精神是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符合以人为本之道,而且更能衍生出更大的参与和生态级协作。

Via?微信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