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凡:从银行官微到微信银行
2013-10-12 17:31 微博 微信 银行

【导读】银行如何才能进入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法眼呢?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进入绝大多数用户经常使用的应用平台中。到目前为止,这样的应用平台只有一个,那就是微信,可以说,这是商业银行进入移动互联网时必须争夺的风水宝地,谁就有可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些年来,尽管中国的商业银行一直追随互联网的脚步,但收效并不显著。一种新的应用来临,银行往往趋之若鹜,但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快速更新,原有的努力几乎白费。当微博兴起的时候,一些商业银行受到鼓动,以不菲的代价建立和运营自己的官方微博,以为拥有了一个有众多粉丝的官方微博,就是拿到了进入移动互联网的船票。

大量的案例表明,在经营和拓展业务、维护和深化客户关系方面,没有哪家银行真正从微博上取得明显的收益。

微博的最大缺点是功能的单一,它在相当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发布消息的媒体,内容的碎片化和同质化,决定了它对于用户的黏性低。随着微博的用户活跃度和流量的持续下降,很多银行的官方微博成为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银行业是一种典型的现代服务业,而微博本质上是一点对多点而不是一点对一点的,媒体属性明显,在深度互动的服务功能方面,微博明显力不从心。它能发挥的最大功能,也许只能是媒体公关的功能。

正是意识到微博功能的局限,一些银行开始在客户端应用方面发力,试图通过自己的APP 来将线下业务部分牵移到移动终端上。但APP 在锁定客户方面遭遇到一个几乎难以突破的限制。大量统计表明,尽管用户下载安装数十个上百个应用在自己的移动终端上,但用户最终经常使用的APP 会固定在5 到7 个。这意味着,大量的APP 最终会无人问津。银行自行开发的APP 能够进入到这5 到7 个中的几率非常小。

那么银行如何才能进入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法眼呢?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进入绝大多数用户经常使用的应用平台中。到目前为止,这样的应用平台只有一个,那就是微信。微信目前活跃用户量已经达到4.2 亿,两年之内很可能达到6 亿,大致相当于中国总人口的近一半。可以说,这是商业银行进入移动互联网时必须争夺的风水宝地,谁率先进入这里并获得持续领先优势,谁就有可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

事实上,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已经进入或筹备进入微信,开通微信银行。但值得提醒的是,在微信上开通公共账号与建立真正的微信银行并不能画等号。如果忽视移动互联网的特性,对用户需求和习惯缺乏深刻的洞察力,银行只不过是在微信上开了一个窗口和电子名片,而不能建立一个对新用户有吸引力、对老用户有黏性的真正的微信银行。

从银行官方微博转向微信银行,包含着在电子商务中两个重要的法则。一是回归业务基本面,Back to Basics, 这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B2B——不是在网上建立秀场,而是实质性开展业务,电子商务,重在商务,而不是电子。还有一个法则是回归核心业务,即Back to Core, 这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B2C——让你的微信银行在众多进入微信平台的银行的公众账号显得不一样的,是你的业务已经与别的银行不一样的核心业务,是与你的业务基因密切相关的特质。(插图/农健)

Via?21cb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