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加速分众化,未来要看这几个家伙
2013-11-26 15:08 社交网络 分众

美国《连线》杂志采访Facebook共同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时,问到了社交网络的下一个大趋势是什么?扎克伯格的答案只有一个:“在小群体内进行分享。”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社交网络的分众化,而这一点,早已在中国发生和上演。

不久前,美国知名网络流量监测机构发布报告称:Facebook、Pinterest与Twitter,三大社交网络占据了15.22%的对外转引流量,且增长依然很强劲,Facebook占比最大,是Pinterest和Twitter流量的总和。

美国《连线》杂志采访Facebook共同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时,问到了社交网络的下一个大趋势是什么?扎克伯格的答案只有一个:“在小群体内进行分享。”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社交网络的分众化,而这一点,早已在中国发生和上演。

短短几年时间,中国的社交网络,已从火爆的大众化、泛社交,开始向分众化、强关系过渡。第一波翻版国外模式的社交平台,基本到了谢幕阶段,开心网死了,人人网残了,新浪微博衰了。再看看几个本土一点点改良发展起来的社交平台:豆瓣,六间房,知乎……每家活得都很好,并形成自己的独特气质,培养和沉淀了大批忠实用户,文艺范儿也好,屌丝范儿也好,高知范儿也好,用户粘性和活跃度都很高。

是什么导致了这几家泛社交网络平台的落寞?原因大致有两条:一是没有找到用户间持续交互的方式和内容,二是商业化和用户体验的失败。而分众化的几大社交网络平台,在世界上,几乎找不到对标的公司,都是自己一点点摸索出来的,也逐渐形成了几个特点:一是用户特征更加明显,年龄段,性别,喜好等,这是文艺青年的社区,那可能是屌丝的领地……二是按兴趣聚集人群,用户粘性高,互动性强;三是向B2B和B2C两端商业化的空间很大。

我是较早用豆瓣的一批人,喜欢看些影评书评,常能看到很有意思的内容,偶尔自己也写些东西分享,基于兴趣进行思想交流和互动,所以用户粘性比较高。也有朋友讲过,他们玩豆瓣的时候,发现免费招聘的效果也不错。到今年6月,豆瓣的注册用户有7200万,月度访问量大概2亿。能感受到,在用户体验和商业化之间,豆瓣一直在做小心翼翼的平衡。早期是为图书网站导购,后来开始上线品牌广告的推广,最近推出的新产品“东西“,开始尝试电商导购,与符合用户群定位的电商合作,从销售中分得一定比例提成。

我上六间房不多,所以不算他的核心用户,但这家网站很有意思,它把视频直播、演艺和社交嫁接到一起,形成一个社交视频和在线演艺直播的社区,聚集了众多爱唱歌和表演的年轻男女,月度访问量大概8000万。每个直播间都相当于一个互联网电视台,主播就是运营者,通过唱歌表演吸引观众,主播可以在线与粉丝互动,靠粉丝打赏“虚拟礼物”获得收益,六间房和主播按一定比例分配。

六间房的商业模式很简单——直接向用户收费,占收入的90%。现在开始尝试做B2B导购,六间房正在24小时直播一个自制的真人秀节目《饥饿游戏》,今天是最后一天的决战。简单说,把4女2男关在一个封闭的房子里15天,他们要用表演和售卖淘宝广告位获得网友投票,来换取维持生存的食物,表现不好就要挨饿,有的人饿到昏厥,胜出者有价值十万的黄金大奖。这个节目的人气很高,观看人数接近4000万。六间房的做法很聪明,正式推出一个商业化尝试之前,先在节目中小范围的测试下,测试效果很好,仅在《饥饿游戏》的首页上插入广告,一个星期内,这些没有销售经验的选手拉来了50家广告客户,有女装、婴儿用品、文玩等,那个文玩店主说,没做广告的时候,每天浏览量只有500多,植入广告后很明显,几个小时后就达到6000多,增长了十几倍。在六间房,主播大多是草根的年轻文艺女青年,观众一般是男屌丝。用不了多久,六间房很可能开始做视频直播的插播广告,或者做符合用户群定位的导购商城,初期的收费不会太高,对淘宝、天猫等小电商来说,会是个性价比很好的导购平台。

主播在六间房平台都拥有非常忠诚的粉丝团队,以及持续上升的收看人群。每天直播时间固定,主播个性品牌清晰,相当于一档迷你个人节目。将淘宝等商家定位为直播间节目赞助商,有效的将主播人气转化成为商品人气,这种模式更灵活多变。《饥饿游戏》中六位主播风格和个性都非常突出,但都非常有亲和力。只要有符合其形象气质的商品,他们都可以胜任

“网络主播代言人“这一称号,为商家带来销量和影响力的提升。

其它如、美丽说、蘑菇街、果库,我们就不一一说了,社交网络分众化、垂直化已是明确的趋势。新浪微博火爆的时候,给电商、店小二们贡献过庞大的低价流量,但自己没捞到多少实惠,今天的微博已是黄花末日,价值越来越小,成本却越来越高,大小品牌开始弃新浪而去,下一波更精准的、高性价比的导流和导购,可以转向六间房、豆瓣等社交网络的分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