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搭台明星唱戏,粉丝经济怎么玩?
2013-11-26 19:31 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毫无风险。这种经济模式成功之处往往也会成为其失败之处。一旦商家在选择明星上出现问题,品牌就很难继续。乔布斯之后,苹果的衰败印证了这一点。

        【i黑马导读】粉丝经济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毫无风险。这种经济模式成功之处往往也会成为其失败之处。一旦商家在选择明星上出现问题,品牌就很难继续。乔布斯之后,苹果的衰败印证了这一点。

  上周五,一款名为“米拉”的手机唱歌APP上线,主打明星导师点评、短歌演唱、个性比赛。与唱吧等主打完整K歌的软件不同,米拉降低了K歌的门槛,只需要30秒的唱歌就可以在社区互动。值得一提的是,米拉在上线的同时,在三里屯某酒吧与台湾歌手郭静合开了一场音乐分享会,借此对粉丝宣传可在米拉上实现他们与偶像近距离接触的梦想。
 
  就在前几日来往的“满月酒”上,阿里也请来了郭敬明、汪峰、杜海涛、周笔畅等明星站台造势,最早的还有李静创办的乐蜂网的“达人经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靠明星代言的粉丝经济是怎么兴起的,到底该怎么玩?

  粉丝经济兴起的条件:粉丝时代与社交工具兴起
 
  粉丝这个语境最早被大规模的应用不得不归功于湖南卫视,由它举办的超级女声彻底的盘活了粉丝这个词汇,并且造就了一批平民话语权下的草根英雄。这些平民式的偶像第一次由粉丝自己“选择“出来。由于对”偶像“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归属感,所以他们的粉丝很愿意为自己缔造的偶像买单。从这个角度来看,超女模式是典型的歌唱领域的粉丝经济,而唱片就是围绕着他们缔造的品牌产品。
 
  而在互联网领域类似的商业模式也并不少见,依托于所谓在线K歌视频的六间房,9158,呱呱视频,包括唱吧,走的都是培植粉丝的经济模式。而小米与苹果,以及随后的《小时代》,《致青春》,把这种平民化的粉丝经济演绎到极致,其操作手法都高度一致,就是利用社交网络集聚同兴趣的粉丝,以创业者自身或者某个有爆点的人物为中心兜售产品。产品去维权化时代到来是粉丝经济成熟的关键,用户用自己的喜欢投票而不是依赖于所谓权威媒体的引导与指引。
 
  社交工具的成熟则是粉丝经济兴起的又一重要条件。微博的兴起使得缺乏类似于东方风行这样媒体资源的个人也有机会成长为独立达人,比如依靠微博在自己的平台上卖枣的老榕就是这一波浪潮的尝鲜者。他在微博上积累了对他的中东新闻感兴趣的用户之后,再乘机兜售他的新疆大枣。而这种宣传方式的成本几乎为0.这种传播性快,传播度深的社交平台成为达人成长的温床。
 
  达人经济的风险: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当然,粉丝经济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毫无风险。这种经济模式成功之处往往也会成为其失败之处。一旦商家在选择明星上出现问题,品牌就很难继续。乔布斯之后,苹果的衰败印证了这一点。
 
  而另外一点,由于粉丝经济“人的特性“是品牌核心。而人的特性又是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所以意味着每一次达人的开发都是全新之旅,这为真正的规模化缔造着难题。
 
  拿米拉来说,今天请郭静,明天可能拉来王心凌。这种快速的迭代确实能更快地让一批又一批粉丝知道米拉的存在,但明星的更替也很容易造成用户的流失。米拉现在的模式其实很像一种场景,那就是“菜市场”,今天来了新货吸引一批人,隔天再卖点别的。新客户当然会来,但老客户也很可能就走了。不同的是,为了让顾客留下,市场可以容纳各种商品。但是市场卖商品简单,一个APP想要容纳众多明星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或者想靠一个明星带动所有用户更是不太可能,缺乏用户粘性很可能造成后期的扩张之痛。当然,不排除米拉能一直拉来明星力挺,那可是真真太厉害了。
 
  另外,米拉虽然降低了K歌的门槛,只需要30秒的唱歌就可以在社区互动,但毕竟还是唱歌。如果唱吧也推出了短歌模式,米拉该怎么办?毕竟,唱吧已经宣称用户过亿,在用户为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规避垂直领域小巨头也是创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