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凯元自述:用小米模式做音乐软硬件,利润丰厚!
2014-01-28 06:36 韦凯元 小米模式

& 8203;韦凯元来北京20多年了,是黑马商圈中最具文艺范的创业者。创业者之歌,黑马大赛主题曲《坚持》就是他所作。他告诉i黑马,自己创业肯定能成功,否则都对不起自己所写的《坚持》。

韦凯元来北京20多年了,是黑马商圈中最具文艺范的创业者。创业者之歌,黑马大赛主题曲《坚持》就是他所作。他告诉i黑马,自己创业肯定能成功,否则都对不起自己所写的《坚持》。

九十年代,韦凯元还叫韦展辉,他在北大读书时是小有名气的校园歌手,与水木年华一同参加过央视的音乐节目。从商后,他改名韦凯元,做过互联网、广告、咨询,在商海沉浮了近20年。绕了一圈,他决定追随自己的内心开始创业。

这个文艺中年,在创业时把艺术和商业结合在了一起。他从在线教育出发,要做乐器软硬件的大生意,希望能颠覆传统乐器模式。

在互联网创业不断烧钱的今天,他却说:“今年一定会盈利,并且利润比较好”——他是如何做到的?!


以下为i黑马采访韦凯元的口述整理:

我来北京20多年了,99年就参与了第一波的互联网热潮。那时候,我们做了一个软件公司softhouse。研发了几款(软件),像搜索引擎、全能检索、邮件服务、电子商务都做过。

我不是软件出身,在公司里负责Marketing的运营。后来遇到(互联网)泡沫,我们把公司卖给了一家做传统集成的系统公司Forlink,我在原来公司里是高管和小股东,套了些钱。我出来之后,做了一家咨询公司,做营销、广告、项目管理咨询。再后来,就是到一家比较大的广告公司去做CEO,基本一直做职业经理人。

做高管,我能把公司做到一个不错的境地,但是一直服务别人。我的那个创业梦没断。我2008年在长江商学院读了EMBA,认识了中国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赵易天,现在我们两个是搭档(合伙人)。

当时,我和赵易天聊起离互联网中心最远的两个行业——乐器和音乐教育。他觉得应该做音乐硬件——数码类乐器。数码乐器,是介乎传统乐器和互联网产品的中间地带,像古老的PC一样,它还未联网,但跟数字化结合了。

赵易天做数码乐器很多年,甚至出口到国外。90年代时,做乐器的比做电脑滋润多了,那时候他商铺的邻居们卖电脑,一年就出货几十台,买得起电脑的人也少,而他给一个明星装一个录音室就上百万一两百万,利润很高。赵易天也做各种国外数码乐器的中国区代理,活得很滋润,他也曾经在国内乐器市场呼风唤雨。

但是,90年代中期往后这20年,其他行业互联网化以后,电脑、数码相机这些产品几百万、上千万台的市场,在中国蹭蹭就起来了。这些(卖电脑的)人开始纷纷搬离,进入高楼大厦开公司,甚至挣大钱了后来搞全国性的公司。

赵易天认为乐器行业还没有互联网化。他一直在深思,为何电子乐器领域没机会变成一个爆发式增长的大行业。他觉得有两个原因:

一、硬件没有互联网化。

二、缺乏教育。你买一个电脑、手机、相机,其实都需要学的。开始是DOS那些操作系统,电脑普及率就很低。后来Windows出来了,电脑就变成了傻瓜都能用,不用培训,就普及了。而乐器的培训、学习是其瓶颈,如果学习、演奏乐器不把门槛搭得比较低,这个(电子乐器)市场永远起不来。

赵易天希望有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参与这事,我们聊了很多次,那个时候我已经想离开广告行业去创业,我们一拍即合,2010年开始做这件事。

当时,我们面临两个选择,到底先做互联网乐器还是先做互联网教育,这两个事是不能同时做,不可能的。

做硬件赵易天比较擅长,做教育我做咨询的,也有些经验。赵易天公司原来有跟音乐教学相关的专利,就尝试开始做教学。其实我们(音乐)软硬件的战略是分两步走的,先做教育再做硬件,去年年中时,我们决定推出互联网乐器X-key。

(韦凯元与他的X-key)

X-key是一个智能设备,能联网,也能用模拟鼓、钢琴、吉他等乐器的演奏。价格是988元。X-key一推出就很轰动,因为产能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只提供17000多片,但预售了20000片。如果投资和产能到位,我们可以做到10万、20万以上,这有可能是移动互联网和电子乐器相结合的革命。

三次转型

中国市场跟国外市场不太一样,国外音乐教育基础好,很多人买了就会用(乐器),知道怎么玩。而中国人大部分人不会弹琴,所以教育和硬件两方面在中国市场就天然地必须同时提升。乐器在线教育,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因为操作太重了,你得通过互联网就让用户知道到底怎么用乐器。

我们做音乐在线教育,经历了3次模式转型:

第一次尝试:电影式精拍课程+APP

第一代像拍电影一样,精细的把每一个知识点按照教学需求一个一个镜头去拍,被卡西欧日本总部的音乐家评价为“世界上最靠谱的音乐课程”。这个方式可以重复播放,但是传播起来比较慢。

第一代的app产品存在三方面问题:首先,因为涉及到用户使用不同操作系统版本,我们需要一个网页版的社区来做学员答疑,不但跳转增加麻烦,而且不同进度和不同课程学员混在社区里,问答数据结构化比较难,看起来无组织无纪律,比较散漫;第二,需要下载APP,操作上不够便捷;第三:课程资料很庞大,大概要十几个GB。

因为上述种种不便,基于app产品的云存储功能就应运而生了。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云存储虽然不需下载,但流量的费用也上来了。

第二次尝试:APP基础上融入沪江的班组模式

APP的问题是服务偏弱,我们希望强化服务,就开始研究网上做教学服务做的比较好的,比如沪江,有班级有社区有班主任,还有一套很好的用户反馈机制,并且网页版云课程不用下载,所以在去年3月份推出了app加沪江的模式。

我们认为,视频加上班组,互动就可以产生了。与纯APP模式相比,沪江模式的服务更精细化,而且收费可以达到500块左右,这就可以支撑我们的后台了。

这个模式经过半年多的运行,确实有效果,但还是有些问题,本质上是录播模式的问题:

1.录播像拍电影一样,每句话都不能错,老师要求过高;

2.做的很慢,我们有两个团队,一个是自己的一个是外包的,两个团队三个月只能做三季的课程。而社区是需要更快深入迭代内容的,这个模式太笨重;

3.由于课程是单向的,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无法形成积累成为课程本身,单靠外挂文字或图片是不够的。

第三次尝试:直播

学生的问题没法积累下来怎么办?我们开始和多贝网校通合作,探索直播模式,把学生的问题变成课程,根据问题去定制学习内容。

直播课产品本身即附带交互功能,效果不错。相对录播,直播的优势很多,第一,把成本降下来了,第二,技术越来越完善。总之,我们用得起,也用的好。更多的是效率提升,还是这个录制团队,但效率提高了很多,直播从成本上来算大概只要录播的十分之一左右。直播课象一个操作系统,谁都可以用。

学小米模式:分分钟盈利

互联网思维,其实是:用户体验、用户社群、迭代开发,快速出新。我比较赞同雷军的“去中介化”、“成本定价”。通过社群的力量形成规模以后,延展你的产品、客户服务,用软硬结合去创造价值。

和小米一样,我们先做“软”的东西——教学。我们生产了自己的硬件——互联网乐器。

这些布局使得我们有条件解决一个乐器人口社区的发展模式问题。乐谱和音乐软件只是结果、片段,没有教学的社区凝聚力,无法形成真正的(音乐)社区——用户得进社区才能学会乐器。

我们采用的是“免费”的策略来吸引用户,让他们大量进入社区。买我的各种级别的课程,只需再加1块钱,消费者就可以选择原价588元的手鼓、788元的电子琴,998元的x-key。等于是用户花了乐器的钱,就可以获得免费的课程,可以吸引他们进icanmusic社区学习。

我们已经摸到赚钱的门道,用教学吸引消费者成为用户,终身服务用户,在社区卖乐器给用户。罗胖子(逻辑思维)最近提出团结起来挣别人的钱,可是他也挣了社群的钱。

(i黑马注:除了X-key,icanmusic社区卖得最多的其实还是传统乐器,他们采用OEM贴牌的模式,在社区里卖各种乐器给有需要的用户,全面垂直化、精准化、个性化。现在的icanmusic社区有10万用户,已经形成了一个类似铁血网一样的垂直电商社区。)

我们14年上半年一定会盈利的,而且会有比较好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