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专车是黑车又如何?出租车模式必死
2015-01-09 14:17 黑车 专车 出租车

滴滴专车到底是不是黑车,合不合法?这是个问题,但更要紧的问题是,出租车模式已死,“高成本、低利润”的模式淘汰已是趋势,不管它怎么挣扎,调整也只是时间问题。

i黑马:去年7-8月,滴滴、快的(以下简称滴滴们)陆续推出“专车模式”,最近被吵翻天了。滴滴专车到底是不是黑车,合不合法?这是个问题,但更要紧的问题是,出租车模式已死,“高成本、低利润”的模式淘汰已是趋势,不管它怎么挣扎,调整也只是时间问题。另外,黑马哥也提醒租赁公司别高兴太早,趁机早点转型,因为迟早有一天,滴滴们也会把他们干掉。
 

 
1月7日,自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称,目前查到的所有滴滴、快的、易到用车的专车都是黑车。昨天晚上,它们还被北京TV特写,到底是不是黑车,到底合不合法?但这些并不关键,出租车“高成本、低利润”的模式淘汰已是趋势,不管它怎么挣扎,调整只是时间问题。

滴滴们是个好演员,路线是既定的,要灭掉出租车公司,但最初却以打车APP的形式出现,让后者觉得大家是朋友,现在联合汽车租赁公司推出了专车,出租车公司幡然醒悟。
 
事儿还没完,逻辑是一样的。黑马哥的建议是,租赁公司也别高兴太早,趁机早点转型,因为迟早有一天,滴滴们也会把他们干掉。
 
滴滴们的远见  温水煮蛤蟆
 
滴滴们(指滴滴、快的)在下一盘大棋,未来能灭掉两类公司,第一是出租车公司(如首汽),第二是汽车租赁公司(如神州)。但每一个势力都很强大,若直面冲突,分分钟有被灭风险,怎么办?只能温水煮青蛙,它必须当一个演员,每个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
 
第一阶段,扮演为一个打车APP,恩,广大出租车公司也是这么想的。滴滴告诉它们,我不是来革你命的,你是老大,不仅不要你一分钱,还贴钱为你服务。这种势头,大家在去年上半年领略到了。
 
出租车公司当然高兴,天下还有这等好事儿,纷纷与之合作。其实,滴滴就是来革它们命的,没好意思明说,先给点甜头,出租车公司就跟温水中的蛤蟆一样,被越煮越烂,当发现这个问题时,滴滴、快滴已经强大了,拧不死了。
 
2014年8月,滴滴专车推出了,这是要干死出租车公司的节奏。为毛?因为它绕过了出租车公司,而跟另一些汽车租赁企业合作。这里区别一下,前者经营模式很落后,要收份子钱,是个垄断行业,如金建、银建。后者不需要收份子钱,不是垄断行业,如神州、一嗨这种。
 
因此,滴滴专车模式更占优势,这么一推,出租车公司肯定不干。怎么搞?滴滴又用了一招迷魂术:你还是大哥,我不跟你抢生意,我做的是高端商务人群,起步费17元,里程费3.7元/公里......
 
理论上说,滴滴能顺利躲过围剿,但这一次,被宰过一刀的出租车公司没那么傻了,再怎么美言都不会相信了。因此自去年8月以来,专车一直在被抵制的,什么“黑车”、非法运营... ...只是在1月7日爆发了。
 
相信黑马哥,这事儿还没完。出租车公司很恼火,但汽车租赁公司是很开心的,它们早就想灭出租车公司了,但后者一直在政府牌照保护下,无从下手。
 
这时的滴滴们再次运用迷魂术:欧巴,你我联手干, 我不仅不要你一分钱,还贴钱为你服务。比如12月,专车司机每日接单满1000元,滴滴就给800元额外提成。
 
汽车租赁公司高兴了,纷纷与之合作,根本不会去想,滴滴未来是革我命的,而事实上就是。也许在下一步,等政策放开,滴滴会绕过汽车租赁公司,跟P2P租车合作。P2P的运营模式比传统租赁更占优势。
 
滴滴们很会借力打力,是个有远见的公司。黑马哥要跟租赁公司提个建议:趁着没任人宰割时,早点醒悟,早点转型。
 
“黑车”肯定是有的  但那又怎样?
 
话题拉回来,我们按部就班,先说第一阶段的事儿:滴滴们现在要灭出租车公司了,必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于是司机出来罢工了,比如1月6日,沈阳千台出租车罢工。
 
最致命的是,政府出来干预了,说它们是黑车。比如1月7日,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新闻发言人梁建伟表示,目前查到的滴滴打车、易到以及快的专车服务,全是黑车。
 
事后,这些APP集体回应:我们并不拥有车辆和司机,而是通过与正规汽车租赁公司和劳务公司合作来服务的,怎么算黑车? 
 
通过租赁公司,滴滴们很好地实现了借力打力,来看看具体是怎么实现的?
 
用户通过APP,能购买私家车搭乘服务,美国的Uber是最早的实践者,但这在很多国家是明令禁止的,会被交警、城管在大马路上追着打。
 
比如在西班牙马德里,政府曾要求Uber关闭网站;在印度新德里,它惨被禁用;在菲律宾,政府把它起诉了,说它欺诈收费。在中国,它也是难逃命运。自去年4月进入国内,也一直被当成“黑车”严打。
 
于是,滴滴们把模式进行了微创新,不接私家车,而是接汽车租赁公司。按照国家规定,私家车、挂靠车等非租赁企业车辆若用于汽车租赁经营,是违法的。
 
那好办,滴滴们没牌照,但汽车租赁公司有:我自己不搞一辆车,不招一个司机,只搭一个平台,一端接乘客,一端租赁公司,不是可行吗?这样一来就不算黑车。
 
交警说是黑车,而滴滴们说全是租赁公司的车,该信谁的?12月4日,黑马哥从一位同行了解到,她打了一次专车,结果来了个北京少爷,开着捷豹拉活儿,不为别的,主要是因为太闲。
 
由此,黑马哥更相信交警哥哥的判断。但,那又怎样?政策永远落后时代,迟早有放开的一天。
 
高成本低利润  出租车模式活着没理由
 
出租车、政府为毛这么紧张,要联手出来围剿滴滴们?它们的处境很艰难:运营费用高到爆,但利润率却很低。所有即将被淘汰的模式都有这种特征。而专车模式对成本进行了重构,是对前者的颠覆性创新。
 
出租车领域有一个不齿的名词,叫做份子钱。黑马哥曾与冠达一位司机聊,他单班车,一天收入450元,150元付油费,150元交份子钱,剩下150元是自己赚的,每月5000元左右。
 
另,黑马哥还从媒体报道中趴来了其他数据:
 
沈阳一位司机李师傅,花21万元从公司买了辆中华车,每月交了2000元“份子钱”,到手勉强3000元。广州一位司机,每月向公司上交的份子钱为5300元-5500元,每天约170多元,150多元油费,每月500元维修费。
 
每个地方水平不一,但价格都是物价局定的。份子钱可理解为出租车公司的运营成本,它们拿着份子钱去付几十种税、费。
 
1、代收代缴国家强制征收的税费,如营业税、城建税、个人所得税等。这也是政府为毛强调牌照、资质的原因。
 
2、企业承担的车辆折旧部分,经营权管理费、车辆保险费和企业管理成本分摊等。管理成本除了人员、场地的成本外,还包含10余种费用,如驾驶员的工作服、座套的洗涤和安装、驾驶员工会会费等。这能说明模式的效率低下。
 
各种费用交完后,出租车还有多少利润?
 
以北京为例,首汽一个月单班车辆税后利润在227元,利润率4.39%;双班车税后利润在560元,利润率6.80%。整体看,首汽企业平均一辆车能挣到343元,平均利润率5.5%。
 
这就是典型的“高成本低利润”的模式,应该被淘汰。如果滴滴专车模式出现,其成本主要看汽车租赁企业,它们的毛利润在20%-40%,净利润甚至能达20%,这跟出租车公司4-5%的水平强太远了。
 
我们以上市公司神州租车为例,能发现几个问题。
 
1、这些企业的成本里,没有上文杂七杂八的费用。神州的主要成本为财务(如购车借款)、车辆折旧、物业厂房等。
 
2、这些企业的毛利、净利比出租车公司高得多。2013,神州业务总毛利率为27.4%,2014年Q1,总体毛利为31.1%,运营费用所有降低,最终实现20.1%的净利。今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1.1%,净利润11.7%。
 
由此可见,为什么出租车、政府严打滴滴转车,就是基于此。对于出租车来说,生意被人抢走了。对于政府来说,一方面是不利于规范管控,另一方面是没钱收了。
 
但汽车租赁企业是最优模式吗?不是。理论上说,P2P模式的成本比它更优,但在这里不再赘述,一是政策放开还需要很长时间。二是目前未出现一家成功的公司,没有数据支撑。
 
但黑马哥认为,滴滴专车只是个过度形式,未来汽车租赁企业也会被干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