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开:放弃智能手环
2015-04-15 16:03 麦开

一个月后产品开卖,从1000个订单到后来的5000、10000个订单,“当时国内主要有两个运动追踪器品牌,我们的销量是另一家的七八倍,成绩好的时候一个月可以达到80万、90万的销售额,这样持续了一年半,运动追踪器已经卖了1000多万的销售额了”,李晓亮说。

 

以Google Glass为源头的智能硬件,在2012年开始发源。一心想捣腾点好玩东西的李晓亮强烈看好这个市场,凭着早期自筹的50万资金,他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智能硬件创业者之一。 

麦开的第一个产品是当时最流行的运动追踪器,半年研发花掉了40万元,开卖之前账上只剩7万块钱。一个月后产品开卖,从1000个订单到后来的5000、10000个订单,“当时国内主要有两个运动追踪器品牌,我们的销量是另一家的七八倍,成绩好的时候一个月可以达到80万、90万的销售额,这样持续了一年半,运动追踪器已经卖了1000多万的销售额了”,李晓亮说。凭借运动追踪器这个可穿戴的小产品,李晓亮解决了创业初期的生存问题。 

没过多久,智能手环开始风靡,李晓亮也盘算着杀入这个市场。他买来 Jawbone UP、Fuelband 等各种手环,研究材料、电池、屏幕、工艺,最后到了开模阶段,但是他还是放弃了。李晓亮指着自己手上带着的手环,“我的手环虽然还戴着,但是已经两个多月没有上传过数据了,每次都要掏出手机、滑动屏幕、输入密码、找到App、点开App、等待启动……这一系列操作太繁琐。”李晓亮拿杀毒软件举例,“我们只需将其放到后台就行,智能硬件也是这样,传输数据这种乏味的操作一定不能让用户去做,更不能依赖手机通道。” 

李晓亮发现,智能手环不是强需求,而且App的社区用户黏性有很大问题,大部分人新鲜劲过了,也就丢在一边。“智能手环需要持续培育市场和教育用户,并不适合我们这样的创业团队”,李晓亮说。 

“ 真正能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的硬件, 应该是基于已有的刚性需求”,暂停了智能手环项目后,李晓亮调整了方向,启动了新的项目——能进行体重管理的智能体重计 Lemon,以及智能水杯 Cup t i m e。之所以选择水杯和智能秤,是因为它们都基于用户的实际需求。Cuptime的诞生源于李晓亮观察到中国人喝水不健康的问题。Cuptime根据一种饮水计划的算法,通过个人体质(身高、体重、性别、流汗体质否)、运动量、周围环境和喝水习惯等各方面数据,在特定时刻提醒用户及时补充水分。李晓亮相信,健康秤和水杯的市场容量都是非常巨大的,这甚至不需要调研。2014年,Cuptime的出货量达到5000万个,是京东健康类智能硬件销售的第一名。 

眼下,李晓亮认准了健康类智能家居产品的方向。他认为,下一个爆款智能硬件应该具有“主动感知”与“无感互联”这两个特征,例如麦开新推出的健康感知仪here不需要用户打开手机,就能将用户的身体数据自动上传到云端,并可以通过云端感知运动、睡眠、饮水、天气等综合生活健康数据。李晓亮判断,2015年将出现众多具有“主动感知”与“无感互联”功能的产品。 

李晓亮坦言,目前的智能硬件仍然存在太多问题,产品通常都是短命的,包括Cuptime被用户抱怨不好用最后成为牙刷杯,但从整个产品系列的发展角度来看,智能产品的生命会特别顽强。正如Fitbit在2010年的第一款运动追踪器,是依靠USB连接电脑的方式传输数据,这种糟糕的体验在今天是无法想象的,但是依靠不断更新换代,现在这一系列的产品仍然具有生命力,而所有产品的出发点都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通芯城创始人 康敬伟口述,本刊记者 崔婧整理,由i黑马编辑,文章为原创,本刊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与zzyyanan联系,未经授权,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