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社区:革命性商业模式尚未出现
2015-05-28 14:56 移动社区 商业模式

社区商业化比较难,应平衡好商业利益与用户需求间的关系,这需要时间

 洪波

无论在PC 时代,还是在移动时代,社区都是一种基本的互联网应用。

有些社区以兴趣为核心,有些则根据地域,比如杭州19 楼、望京社区等。这些通过兴趣或其他因素聚集人气的产品,与其载体关系不大,因为用户始终存在与同类人群交流的需求,任何时代都会有相关运营商为之提供服务。

社区始于PC 时代

社区贯穿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始终。

全球最早的互联网社区,是出现于国外的新闻组,即newsgroup。当时很多人上过新闻组,比如方舟子。此后国内陆续出现了清华、北大等高校的校园BBS,这些都属于中国早期互联网社区。新浪网就是从四通利方在线这样一个社区逐步发展起来的。之后有了天涯、猫扑等相对比较大型的社区。再后来社区有了更多细分,比如豆瓣、百度贴吧等,他们已各自发展成为综合性社区平台,网友可以在该平台上自建社区。

社区类应用一直在不断发展。有段时间大家都感到惊奇的是,为什么像Discuz! 这样只提供BBS 建站软件的公司能够如此受人关注。我的印象是,由Discuz! 组织的站长大会,当时每年都搞。数量最多时,国内有上百万个不同类型的互联网社区。一个小网站就可发展成为一个社区,而且能够很快聚集一群人进来。再到后来,这些社区逐步在往移动端转移,因为用户访问互联网的方式已发生变化。

此前社区用户大多通过PC 上网,现在则是手机。虽然访问方式变了,但用户需求没变,他们仍希望与同类人群聚在一起。

早期天涯社区是作为民间公共舆论场火爆起来的,当时它是稀缺产品。但它的不火,与移动互联网无关,只是因为后来有了微博。微博出现后,天涯就不火了。比如网络反腐,通过微博反就行了。作为民间公共舆论场的天涯社区,后来已被微博取代,而那时移动互联网并未兴起。至于此后天涯移动端做得如何,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人在乎了。

非民间公共舆论场的社区,比如百度贴吧等,受新浪微博冲击较小。贴吧基于共同兴趣建立,它满足的是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比如张靓颖、李宇春等明星的粉丝,只需泡张靓颖吧、李宇春吧就够了,在PC上泡可以,在手机上泡也行。

在互联网领域,时代变革速度非常快。大家都发现,微博刚红起来,很快就又不红了。就是这样。但仍有些应用,持续时间很长,比如QQ的作用一直都很重要。

如果从iPhone正式发布算起,截至今日,移动互联网已发展七年。但放眼全球,目前仍未有一家纯粹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即便现在看起来已成规模的该类公司,也基本上是PC端、移动端全部涉足。一些目前发展较好的移动社区,其优势其实早在PC时代就已开始建立。

百度贴吧、豆瓣、QQ 空间等社区,无论在PC 时代还是在移动时代,都有大量用户。换言之,老社区并非一定不适应移动时代,新时代并非一定由新公司打造新应用来满足。

以传统互联网公司腾讯为例。腾讯在社交、通讯等方面,经验非常丰富,这对它的新应用的推出是有帮助的。另外,用户对腾讯有颇为强大的认知。它可从QQ 上导用户,也可从QQ 邮箱导用户,所以微信能够在很早期时快速形成规模。这一优势,最新涌现出来的创业公司并不具备。

拿微信和米聊相比,米聊在产品能力和满足用户需求方面远不及微信。尽管米聊用户规模一度超过了微信,但后者很快实现了反超,而且之后迄今,米聊再无机会与微信抗衡。

商业模式仍需探索

对于非常小众的需求,互联网巨头大多不感兴趣,比如医生社区。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没有一家在做医生社区。该类服务均为小型创业公司提供。这些小公司更为关注专业性较强的细分领域。

移动互联网本质上仍为互联网,它的很多技术都是从PC 时代延续下来的,但用户习惯和设备形态的改变,带来了新内容,这里面可能孕育着颠覆传统的机会。

twitter 就是由创业公司而非google 这样的大公司做起来的。后来google 也尝试向twitter学习,但并不成功。

国内同理。在新浪微博出现前,王兴就已做过一款类似产品,即饭否。饭否当时已很成功,但后来因其他各类风险因素的存在,饭否的机会大公司抢走了。
     

社区的本质是用户产生内容,它以用户和用户间的互动为主,而非由机器或编辑产生内容,这是硬指标。如果社区内容主要来自编辑或机器算法,那它肯定不是社区。今日头条依靠机器算法,网易新闻、搜狐新闻等客户端主要靠编辑,这些应用即便加上用户互动功能也非社区,只是新闻推送服务。
     

尽管社区为用户基本需求之一,但形成规模的社区一直很少。早期的天涯、猫扑、西祠等PC社区,规模都不大,大家普遍视其为小公司。社区类产品的商业化,自PC 时代就是个难题,而在移动时代,这一难题仍在继续。
     

就商业模式而言,电商、广告都可以,并不存在特别大的悬念,但它的商业模式能否与整个社区氛围融洽对接、能否被大多数用户接受非常重要。目前社区商业意图与用户需求间经常发生冲突,用户利益因此受到损害,比如大家对新浪微博的商业意图普遍反感。

如何将商业模式做到润物无声、用户不反感,twitter 已在做这方面的尝试。

用户平时关注哪些信息,运营商就可在这些信息中发掘商业利益。比如我发现你经常去星巴克,那我就给你推送星巴克优惠券。再比如我知道你打算买车,那我就给你推送汽车折扣信息、试驾机会等。对于这类信息,用户大多会觉得很好。

目前还未发现革命性商业模式的出现,大家比较看好的就是上述基于用户兴趣和当下需求的商业推广。当然,运营商还可把推广变为电商。比如国内军事迷社区,很多是通过经营户外服装、武器模型等产品盈利的。

市场空白点永远存在,在某一产品出现前,这一空白点往往不为人知,而且总有一些细微用户需求是被小公司发现并满足的。事实上,大公司机制再好再完善再灵活,也不可能通吃所有用户需求。
     

社区发展需要积淀并形成特定文化,这一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创业者需要耐得住寂寞。另外社区商业化比较难,应平衡好商业利益与用户需求间的关系,这同样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