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夫: 在医院之外服务
2015-05-28 14:52 好大夫 医院之外 服务

强需求使“好大夫”转向移动如顺水行舟

 

“好大夫”创始人兼CEO王航

“好大夫”堪称医疗领域的大众点评网,其创始人王航认为,它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院外医疗服务平台”。

对于患者,疾病从发生到治愈,整个过程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待在医院之外的,而院前和院后服务在中国市场基本上还属于一片空白——就医前,没人告诉你该选哪家医院、什么大夫;出院后,也没人关心你的治愈情况。

“好大夫”围绕两块空缺,为患者提供诊前筛选大夫、预约挂号的服务,为医生提供病人康复状况追踪的服务,完善疗程,提升疗效。

学医出身的王航曾跟周鸿祎一起创办3721,在被雅虎收购后又参与筹建奇虎。2006 年辞职做“好大夫”,启动资金20 万元。

最初,他同两个联合创始人每天跑各大医院,记下医生的个人信息和出诊信息发布到网站上,过程并不顺利:“那时我去医院,想着该怎么介绍自己,便拿出一张雅虎时期的名片,结果人家根本不搭理。”

但坚持“扫院”(跑遍了北京所有的三甲医院和知名医院)使“好大夫”建立起一个全面、及时和准确的门诊数据库,对苦于挂号久矣的北京人而言可谓云霓之于大旱。从此,只要在“好大夫”的平台上预约成功,便能凭借短信到医生处领取“加号”。而“大多数有名望的医生也有工作和科研任务,需要‘好大夫’为其带来合适的患者。” 王航说。

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合作纷至沓来,大大提高了“好大夫”的知名度。由于数据实时更新,地推部门也积攒了足以形成壁垒的经验,王航丝毫不担心系统被人盗用。

2007 年,“好大夫”获得雷军和联创策源300 万元的投资。打动雷军的是一个细节——当他问王航同患者是否有过交流时,得到的回答是:网站前500 个对医生的评论都是“现场采访”得来的。迄今为止,“好大夫”已积累了近4000 家医院、30 万名医生的数据,仅在协和医院就同600多个医生建立了合作关系。

然而,发力移动端之初,“好大夫”也曾走过弯路。Native App 上线后,千方百计,下载量和使用量都难尽人意,反复讨论后恍然大悟:“好大夫”是低频强需求的应用,对普通人来说,一日三餐必不可少,一年生上三次大病却比较罕见。有鉴于此,王航把目光转向移动搜索平台,开发了Web App,接入百度轻应用,覆盖海量的低频长尾需求,无须下载,门槛极低,短短几个月便让来自移动端的使用量增加了5 到10 倍。

目前,“好大夫”的内部管理已从IT 驱动型转向内容驱动型,绝大多数员工有医学背景甚至医疗资质,并由此构建了强大的分诊平台,根据用户列举的病症做初步分析,再将问题移交给相关领域的专家。

相比于良好的用户体验,“好大夫”的营利模式并不清晰,唯一可见的收入是同医生分成的“电话咨询”服务(每次150 到500 元,医生专门腾出20 分钟,先读患者病历),但增长极为缓慢,以至于联创策源的合伙人一见到王航就开玩笑说他是“忍者神龟”。

然而,让王航记忆犹新的是10 年前的痛苦经历。彼时,孩子呱呱坠地,小病不断。在家乡郑州,熟人的电话能挂到专家号,在北京却不得不起个大早排队挂号。好不容易熬到放号,却被告知医生今天停诊。

为什么医院不能把基本的出诊信息放到一个公开的平台上?这是王航的创业动机,也是他始终不渝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