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麦的三次谈话
2015-06-02 19:04 我 老麦 三次谈话

@ 周鸿祎: 麦戈文是迄今为止我见过的最伟大的投资家,他创立的IDG对我的两次创业都有很大帮助。他的伟大在于对中国互联网的远见和勇气,对推动中国互联网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平易近人、乐善好施,我们都叫他老麦,他特别喜欢这个非常中国味儿的称呼。我很感激他,现在他走了,我很怀念他。

3 月2 0 日清晨起床, 打开手机微信, 看到我在《计算机世界》工作时的助理罗赟转发来的一条英文信息, 标题是“ International  Data  Group (IDG )  Fou nder  and  Chairman  Patrick  J.McGovern Dies at 76”。我顿感惊愕,马上打电话询问,罗赟说这是IDG美国前任总裁Colin先生转发给她的,她已确认,麦戈文先生确实已于2014年3月19日下午在美国逝世。我放下电话,悲情难抑,久久不能平静。

我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新媒体征战》里的一段话:“在中国改革开放大门刚刚开启一丝门缝的时候,极为敏锐的IDG董事长麦戈文便毅然来到中国,久经周折之后,终于与当时四机部的电子情报研究所取得联系,并于1980年9月23日达成协议,投资20万美元与中方合资成立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这是当时中国外经贸部批准注册的第七家中外合资企业。随后创办的《计算机世界》(China Computerworld)周报,是中国第一份中外合资媒体,也是迄今为止唯一
的中美合资报纸。20万美元的初始投资,赢得近8000万美元的回报,麦戈文先生没有把这些
钱拿回美国,而是在中国创立第一只风险投资基金,通过这只基金投资金蝶、百度、搜狐、携程、分众等,推动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他先后100多次到访中国,传经布道,成为中国IT媒体和互联网业的教父。”

麦戈文先生曾多次说,中文版《计算机世界》是他在中国亲自养育的第一个“孩子”,所以异常的珍爱。他每次到中国,第一站总是先来到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在我担任总编和社长的10年多时间里,公司几乎所有员工都与麦先生相熟,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老麦”。1988年2月我从电子情报研究所应聘到《计算机世界》周报当记者,随后做编辑、副总编、总编和社长,2004年担任《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董事、总裁,一直到2008年2月回到电子情报所任副所长。整整20年,麦先生的指点帮助、谆谆教诲,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与麦先生的三次单独交流。

第一次谈话是1988年底,老麦来到当时位于鲁谷村74号院平房里的《计算机世界》编辑部,在给全体员工作完有关全球IT产业发展趋势的讲演之后,突然问:“哪一位是刘九如? 我要送你一份礼物。”我惶恐地走上前去。他递给我一个印有“IDG”标记的黑色背包,说:“我知道你是《计算机世界》最新的员工,而且听说你喜欢文学,相信你能撰写出漂亮的IT新闻,希望你成为中国《计算机世界》的第一位记者。”他还提到,在我进入之前,《计算机世界》的内容主要是翻译美国的一些技术资料,没有专门的记者采访中国IT产业的新闻。中关村要建立IT园区(当时叫“北京海淀新技术产业试验区),老麦希望我成为影响中关村发展的著名记者。正是这次谈话,让我在《计算机世界》找到了发展方向。由此我走向中关村,开始接触“两通两海”(四通、信通、科海、京海)以及联想(当时叫计算所公司)、方正、用友等新兴企业,与段永基、柳传志、王选、杨元庆、郭为、王文京等人成了老朋友。我是他们很多人接受媒体采访时的第一位记者,后来《计算机世界》也因此成为中关村以及国内许多IT企业极为信赖的一张报纸。


第二次谈话是在1996年美国拉斯维加斯的Co m d e x展会上。老麦陪我们参观完展览,并分别介绍我与IBM总裁郭仕纳、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苹果CEO乔布斯等著名IT企业的领导者见面交流。后来他专门对我说,你现在是《计算机世界》的总编,必须熟悉IT产业的发展趋势;同时,建议你将报纸的内容定位更多针对CIO,他们是企业信息技术采购主管,是IT技术的用户。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之后,重心转向了应用,老麦说:“你没看到这些IT企业的总裁亲自来站台吗?他们是在想方设法向用户推销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如果你抓住了CIO,IT企业就会主动找你,它们的广告才会投向你。”我回到北京,马上调整《计算机世界》的读者定位,设立技术应用专版,并组织举办CIO交流活动,一度联络到1000多家企业的CIO。我也由此成为众多IT企业总裁们的朋友。2000年前后,每年有300多位IT企业总裁从全国各地赶到我的办公室拜访。《计算机世界》周报更是不断创造辉煌,付费订户达到40多万,平均每期版面达到300版,年广告收入达到近4亿元,成为当时中国IT新闻界最具影响力的报纸。我本人还因此被业界推选为“影响中国互联网发展的100人”之一,并荣获“首届中国政府出版奖优秀人物奖”。


第三次谈话是2004年9月1日,我担任《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董事、总裁不久,老麦带领来京参加IDG亚太经理会议的人员来到万寿路的《计算机世界》办公楼参观。他走进我的办公室,非常明确地说:“IDG现在已经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不再说自己是一家传媒出版公司,你要考虑将公司业务向互联网转型,否则会留下遗憾。”如此直白的一番话让我震惊。我马上组织公司管理团队研究,迅速拿出了将公司业务向互联网转型的方案:先从Newsletter(新闻信)推送开始,尽快构建面向CIO的垂直网站;然后通过网络与读者实现信息互动,逐步引导读者网上订阅报刊;进而跟随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将公司业务全面转向互联网信息服务。开始两年,业务转型进展顺利,公司互联网业务收入保持50%以上的增长,年互联网业务收入近5000多万元。遗憾的是,由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大量热钱涌入促使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崛起,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缺陷,以及网民对网上信息付费的不认可等因素,更由于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董事会调整,出现人事纷争和各种莫名其妙的干扰,我们的业务转型不得不放慢,进而搁浅,公司的主要方向又被引导到传统纸媒的调整上来。我空有抱负,难以实现,遂萌生退意,于2008年2月正式离开工作了20年的《计算机世界》。我离开之后,公司骨干员工纷纷出走,《计算机世界》由此日薄西山。这给老麦也留下了遗憾,我感到深深内疚。

在我心目中,老麦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媒体人,一个致力于信息服务的创新探索者,一个具有远见卓识而又平易近人的导师。他是一个企业家,对经营数据非常敏感,但无论是谈业务,还是谈投资,他从不直接提空泛的数字要求,而是细心地与你商量该做什么,做完什么能获得什么。他的坚定与乐观,总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在全球IT媒体、互联网、市场研究、信息服务等领域,老麦是当之无愧的杰出专家。他在这些领域孜孜不倦地工作,为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宝贵财富。他的去世,确实是全球IT信息服务领域的巨大损失。

斯人已逝,其志犹存。谨以这些文字,表达我对麦戈文先生的深切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