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曾多次落选院士
2015-10-05 19:19 诺贝尔 医学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10月5日 i黑马讯

据诺贝尔奖官网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5日中午11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大村智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

诺贝尔委员会称,三位获奖者发展了一些疗法,这对一些最具毁灭性的寄生虫疾病的治疗具有革命性的作用。

疟疾是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人类对付疟疾的最有力的药物均源于两种植物提取物,一是法国科学家19世纪初从植物金鸡纳树皮上提取出的奎宁,二是我国科学家20世纪70年代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向恶性疟疾流行的所有国家推荐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

屠呦呦,女,1930年出生。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她是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发现者,在2011年获得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

2011年获拉斯克奖,该奖素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美誉,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其中有68位获奖者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诺贝尔奖的“风向标”。

据悉,屠呦呦几次被提名参选院士,都没有被选上,一直是“三无教授”——“既无博士学位、也无海外留学背景、头顶上更无中国两院院士桂冠”。她获得大奖之后,引发社会对于中国学术评价体制的讨论。

 

屠呦呦获奖后,i黑马第一时间连线了屠呦呦弟子,了解青蒿素研究在国内的产业动向:

以下为黑马自述:

青蒿素产业方向转向抗癌药的研发

屠老师能够获得诺奖,我们很激动、很高兴。

我和父亲都是屠呦呦的学生,父亲也曾任过屠老师的领导,我们两家还是邻居,我算是在屠老师的眼皮底下长大的,所以对屠老师的研究领域也非常熟悉。

青蒿素的研究解决了非洲疟疾难题,诺奖也是对这一贡献的一个肯定。此外,我们还高兴的是屠老师的获奖,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了植物药的价值。相较化药,植物药一定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新的药物会来自于天然植物,在天然成分里还有很多新的化合物,有待我们去搞懂、去开发。

就青蒿素的产业化情况来说,目前在中国发展得并不好。中国公司主要出口原料药,联合国采购。但疟疾这一疾病已得到有效控制,用药人群在不断减少,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小。

在国内,青蒿素的研究已经有了新的产业方向——治疗癌症。我们是尝试者之一,过去这些年,我们一直在从事植物药的研究,用水来提取植物的有效成分,以实现植物药的工业化大生产。我们是中国第一家用水来提取青蒿素的,也是第一个用水来提取紫杉醇,这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我们已经有很多年的积累。我的父亲是《中国药用植物》的主编,我的先生——也是公司的创始人,是著名药化专家梁晓天院士的弟子。我们的愿景是做最领先的天然药物提取公司,在这个领域可做的事太多了。

(应黑马要求,暂时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