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音悦台吗?它要转型做娱乐领域的淘宝
2015-11-12 10:23 音悦台 粉丝经济 携程 偶像

这是一家看似被边缘化很久了的平台于2015年4月拿到了一笔音乐行业最大的投资,B轮,3500万美元。他们正考虑转型,打出的口号是“做娱乐领域的淘宝”。

i黑马 卡西 11月12日报道

“音悦台“近来显得有些沉默。

在BAT抢流量、争版权的热闹景象下,“很多人感到意外——我们竟然避开了BAT的围剿,活到了现在。”音悦台联合创始人时颖将这种“遗忘”看成是种幸运。自知拼流量吃力不讨巧, 他们一早就放弃了音频这条路,按照时颖的说法,“很容易被BAT半路截杀”,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选择做高清音乐MV视频这条路,并用6年时间打造了这一垂直类媒体平台。

这里的确聚集了大量的MV爱好者,不过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音悦台是靠推韩流起来的,“其实不是故意的。我们一开始打的就是高清MV的概念,而日韩在这方面相对比国内投入要大,呈现效果也好,所以当门户还看不上韩流文化的时候,我们很早就开始了与日韩的交流合作。”时颖说。

这里逐渐成了日韩音乐粉的集中地。 他们不像QQ音乐、网易云音乐、百度音乐、酷狗那么大众化,也不是豆瓣、虾米这类更细分的文艺派。曾先后任职于环球音乐、MTV的时颖对粉丝有长期的观察,她将音悦台的忠实用户定义为一群“看脸”的日韩粉。他们比传统目标青年用户更年轻,均为12—24岁。

基于长达6年的韩流文化渗透及粉丝沉淀,音悦台在探索商业模式时更倾向于向日韩学习。比如,韩国的粉丝经济和偶像文化。

比如近两年,音悦台开始在媒体平台之外强化自身的粉丝社区属性。

2015年4月,音悦台宣布获得了3500万美元B轮融资,由韩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NHN领投(旗下有全球最大网络游戏门户网站Hangame,以及韩国最大的搜索引擎naver。)当时引发了国内音乐行业不小的震动。这以后,CEO张斗多次对外宣称平台要做粉丝经济,比如开商城、围绕粉丝做明星的周边衍生品、打造中国偶像文化。虽没有明确说公司整体在寻求“转型”,但实际上却在拓展业务板块,寻求新的商业突破口。

比起MV版权生意,粉丝经济无疑才是更大的生意。 正如资本方看中音悦台的并不是其媒体属性,而是构建在媒体属性基础上的粉丝变现能力。时颖坦言,“拼流量是拼不过BAT的,只有围绕粉丝的需求来做服务才是我们的优势。”

11月9日,音悦台宣布与美国公告牌Billboard推出联名榜,音悦“V榜”将正式入驻美国公告牌国际榜,公告牌中的Hot 100榜单则落户音悦台。

这大概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还在花大力气、重资源、强运营团队做音乐榜单的平台,乍看之下,外界大多觉得此举既传统又没太多意义。

对于这种评价,时颖则认为这种投入十分有必要,目的是为了给粉丝营造的一种社区内的互动玩法。“该榜单的公信力在于公开、透明,艺人的榜单名次均为粉丝真实的打榜结果,它需要真实的互动。”

其实更早的时候,他们也做了一些初探,主要是通过一年几十场活动的形式来呈现,比如演唱会、音乐节、见面会等。去年年底,他们在PC端推出了商城模块,贩售明星周边产品。另外在移动端,他们也试图构建一套系统性的服务体系。拿无线端的产品来说,他们陆续推出了音乐stage(练习生孵化)、舔(图片互动)、口袋FAN(粉丝社区)等服务类应用平台。但如何通过这些平台来定义中国的粉丝文化?他们喊出了口号,具体怎么做却仍在探索,而一口气增加多块新业务的后果是,运营起来略显吃力。

时颖称自己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将是音乐stage这个项目,即copy韩国的练习生模式,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偶像艺人。

简单而言,这是一个偶像艺人的孵化平台,他们从全国搜罗了50个左右的“国货精品”练习生,并参照韩国SM公司的练习生模式对其进行培养,他们中一部分会直接送往日韩、欧美培训,一部门则会被打造成半成品后以新人姿态输送给国内的经纪公司,由平台跟经纪公司彼此实现共享权益。“我们是这些小孩的天使投资人,未来会联动产业链上下游来做他们的下一轮,大家一起来运作中国的偶像产业。”

关于偶像生意,这些年国内不乏有经纪公司、文化娱乐公司想从中掘金,却始终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TFboys的出现给了音悦台想要尝试一把的底气,作为该偶像团队的幕后推手之一,音悦台开始发现自身媒体属性的优势,“我们现在就把这些练习生的物料丢到自己的媒体平台上去试就行了,试错的成本很低。再加上大量日韩粉丝的沉淀,一个新人只要在互联网上积累了前10万粉丝,往后的想象空间就很大。”

从一家互联网媒体平台转向做粉丝服务平台,音悦台的野心是成为娱乐领域的淘宝。眼前的一个事实是,无论在PC端还是移动端,音悦台希望围绕媒体、社区、服务、造星这四个服务内容打造的平台矩阵还未见雏形。就目前而言,音悦台最坚实的服务依然只有媒体平台,而粉丝社区、商城等多个并行业务板块的运营都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对一家发展了6年的公司而言,寻求转型是必然,随之而来的阵痛也将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