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还能这样!2015互联网圈的那些“万万没想到”
2015-12-21 22:07 万万没想到 剧情反转 互联网圈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创业多苦逼,万万没想到。

i黑马 杨博丞 12月20日报道

这世上就是存在着无数意外。比如,我万万没想到,一部贺岁片儿居然这么早就点映了,还火了……

IP电影界奇葩《万万没想到》这几天挺红,忙完了2015创业社群大会,i黑马也计划去帮忙刷刷票房。俗话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创业这事儿,别想那么大,其实也是如此,昨天撕得风生水起,今天亲热得恍如一家;昨天铁血真汉子,今天转头卖萌的,也真不少见。比如,以下八出的这些2015创投圈儿里的事,看起来好似没什么关联,但都是今年之中,那些意料之外、吓人一跳或者发生“神转折”的事儿。它们发生之前,你也是“万万没想到”吧?

Case 1:互联网开年第一撕,居然是假货问题!

2015年的元月还没过,淘宝就向工商总局发了第一弹,一封致工商总局商品监管司司长刘红亮的信迅速蹿红网络,公开信直指工商总局网络商品监管司司长刘红亮,“您违规了,别吹黑哨!”

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时的场景。2015年1月28日,工商总局发布2014年“红盾网剑专项行动”十大案例,但在发布会刚开始后,一封致工商总局商品监管司司长刘红亮的公开信在网上迅速流传,公开信直指刘红亮,“您违规了,别吹黑哨!”公开信称工商总局此前公布的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存在违规之处。

而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白皮书》中指出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长期存在大量违法经营问题,其中包括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混乱、信用评价体系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五大问题。

淘宝再次声明对假货的看法和决心,并投诉工商总局,事件一度发酵,淘宝和工商总局就假货一事在网上“开撕”。淘宝在声明中淘宝表示自己也是假货受害者,并一直承担着打击假货的责任。此事对中国电子商务从业者和淘宝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决定投诉工商总局。

最终,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事件突然“峰回路转”,张茅专门在工商总局会见了马云。马云称阿里巴巴将配合政府打假,加强日常线上巡查和抽检。张茅肯定了电子商务对拉动经济增长,以及阿里巴巴在消费维权、净化营商环境、加强企业自律等做出的努力。事件得以平复。

常言说,商不与工商讲理……淘宝的这次举报究竟是在维护自己的名誉还是在为店家维权不得而知。但“打假”是一个长期的攻坚战,不仅仅要从卖家把关,更多的是要从源头查起,形成自律。

Case 2:团购O2O是继续血流成河,还是金尽而亡?都不是,来的是合并!

正在年初滴滴快的的合并似乎看起来有些遥远时,十一长假刚结束,美团和大众点评于10月8日正式宣布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估值可能将达到150亿美元。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团购市场上,在它们合并之前的三足鼎立时期,美团、大众点评、糯米三巨头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美团与大众点评基本处于胶着状态,双方很难通过服务和价格等因素取得压倒性胜利。

双方围绕三四线市场展开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的压力甚至让美团和大众点评的一线员工屡屡武斗,今年就已经发生四次。6月,大众点评发表声明称,针对近期发生的美团员工殴打大众点评员工的恶劣事件,已向美团总部发出律师函。

还有更为惨烈的价格战。2014年,美团斥资亿元,打算用包销品牌商户实现团购格局转换,处于更有利竞争地位,紧紧相逼的就是大众点评,通过更多的“免费吃喝玩乐”、“5元电影票”等营销活动来吸引更多的三四线城市用户,蚕食团购的市场。此外,为了防止辛苦耕耘的商家被夺走,美团不得不让中小商户签“独家”协议来阻止竞争对手挖“墙角”,随后大众点评宣布成立专门针对此举的“飞虎队”到各个城市去打破独家计划。

还有融资。在年初美团融资7亿美元之后,大众点评紧跟其后完成了腾讯等8.5亿美元的融资。随后,当美团的新一轮融资似乎遭遇瓶颈之时,流言四起,一边是美团下调估值的传闻,一边是大众点评启动新融资的爆料,三军整装,厉兵秣马,正当我们等着看新的一轮战事之时,突然,神转折来了,过了一个国庆假期,在这些恩恩怨怨背后的两家突然宣布“牵手”。我们这些看客目瞪口呆之余,只有付诸惊叹,大呼一声:伤不起阿!

“万万没想到”的后果就是,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匣,一轮轮的冤家合并层出不穷。

Case 3:携程去哪儿牵手,我又相信了爱情!

美团大众之后,下一个爆了观众眼球的就是携程和去哪儿。

这一对儿相爱相杀的历史也是相当长了。从价格战到垄断举报,两家公司各种斗法,不亦乐乎。比如2013年中秋节它们还是“情侣”,而到了2014年就“分道扬镳”,互不相认。携程的酒店、机票产品曾经在去哪儿上线,但最后,依然是产品下架,继续开战,但是总算也是有“牵手”的“前科”。所以,当今年上半年,携程即将收购去哪儿的传闻传出时,大众的期待还是很高的,毕竟去哪儿的背后控股方百度对携程的兴趣是有目共睹的。携程收购艺龙后,坐在了老大地位之上,去哪儿的市场份额虽在提升,但亏损也仍在扩大。合并,对谁都是一件好事。

在收购艺龙前后,携程正在与去哪儿进行收购谈判的消息沸沸扬扬,甚至连合并细节都被曝出。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去哪儿网CEO庄辰超于6月1日正式拒绝了携程的收购要约,表示将始终以开放的态度进行投资并购与整合。6月3日,被公开啪啪打脸的携程也宣称,基于去哪儿最近的业绩表现和公司行为,携程不再保留与其继续探讨可能的投资机会的兴趣。

说好的百年好合,就这样随风而去。

联姻破裂的双方再次撕破脸。8月,两家公司互相开展“举报战”。10月,去哪儿发布了国庆当天的入住间夜量,达到了50万间夜,在机票之后再次吊打携程。而就在相杀气氛高涨的时候,反转再度发生。10月26日,携程和去哪儿宣布“结婚”。

除了感慨、担心机票的优惠和“你逗我”之外,我们大概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纵观这一对一直以来的打打闹闹,我们只能送上祝福:从今之后,我又相信爱情了。

这之后,发生什么事我们都可以泰然处之。比如,我们很淡定地就接受了,孟非在今后的主持词里,大概会用“这是世纪佳缘百合网推荐的嘉宾”去做介绍了。

Case 4:股灾+暂缓IPO,股民没想到,回归的中概股们也想没到

今年国内资本市场上,和“新三板挂牌热”并列的,还有一个热门关键词,那就是“中概股回归”。

其实,中概股回归不是什么新鲜的资本话题。但是,今年的中概股回归狂潮确实有些出人意料。今年以来,仅仅是在美上市的200多家中概股公司里,就有32家先后收到私有化要约;下半年以来,已有一半中概股公司打算拆除VIE,回归A股。尤其是今年5-6月份,回归热度达到高点,5月13日,包括分众传媒、聚美优品、百度等多家中概股公司明确表示,公司的确正在积极研究回归A股方案,6月一个月中有14家美股公司收到私有化要约。尤其是奇虎360宣布私有化,把今年中概股回归事件的关注度推到了顶峰,也成为目前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公司私有化回归A股事件。

但A股市场瞬间变脸。

在股灾和暂缓IPO面前,意图回归A股的中概股面前的大门咣当关闭。在当时A股市场情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对于中概股重新上市和是否能获得更好的估值等方面,也有不少人并不看好。

除了IPO之外,想要回归,还可以选择借壳上市和登陆新三板两条途径。随着时间的推移,IPO重启,笼罩阴霾的中概股回归也看到了曙光。10月初,巨人网络借壳上市。11月16日,分众传媒借壳七喜股份获得证监会通过。

另外,回归路上,中概股们也是八仙过海。我们前面提到的世纪佳缘和通过和在新三板挂牌的百合网合并,完成了回归之路。与此同时,如家酒店集团被首旅收购的方案公布,意图保留VIE架构直接回归。

不管怎么说,回归国内资本市场,对于中概股们来说,就是一场巨大的赌局,各种风险,也抵不过资本的吸引力。自己选的路,无论如何,也一定要走完。

Case 5:360、酷派、乐视的“三角恋”,贵圈真乱

互联网圈总是撕逼无处不在。但是像这三家关系一样,反转反转再反转,爱恨纠葛堪比一场宫斗大戏的,也确实不算太多。

360与酷派的恋情是在去年年底时公开的。2014年12月16日,360与酷派结成战略联盟,向酷派投资4.0905亿美元现金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奇酷科技,奇虎360将持有该合资公司45%的股权,而酷派方面持股比例为55%。这使得周鸿祎多年进军手机市场的夙愿得以实现。

5月26日,360旗下公司Tech Time以4500万美元的价格增持了奇酷股份。6月27日晚间,周鸿祎向奇酷科技公司全体员工发出内部邮件,宣布了3位高管的任命。但意想不到的是,仅隔了一天,酷派“劈腿”了。6月28日,酷派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DataDreamland将以21.8亿元的价格将公司18%的股份出售给Leview Mobile HKLimited,交易完成后,乐视将成为酷派第二大股东。

360酷派联姻,乐视却白衣渡江,挖了墙角。红衣教主当时没有发飙,只是在朋友圈文雅地用英文表示:谁在我背后捅刀,我就一定会返还给他。

两个多月后,9月6日,周鸿祎突然发声:“谁拦我做手机,我就干死谁。”第二天,奇虎360宣布,由于酷派违反了双方签订的不竞争条款,要求酷派按照协议规定购买360在奇酷中所持有的全部49.5%股权,总价约14.85亿美元。可当时酷派市值才只有10亿美元。

郎心如铁,事情来得太过突然,酷派高管愤怒地在社交媒体上打开了口水战,但是仓促之间也只是骂战为主。作为第三方,9月10日,乐视表示,入股酷派交易合法,所有合作都是三方通气的结果。

当大众纷纷押注酷派未来何去何从之时,9月18日,360正式宣布,已经和酷派达成新的协议,360在奇酷占股增至75%。双方正式和解,酷派集团高管微博称,“伙伴们相处久了,难免会有争执,但共同的梦想和追求,会让争执只是成功路上的过程”,轻轻一句,结束了三方之争。

谁是赢家?谁能笑到最后?反正这场三角纠纷中的每一步都出乎了我们的意料,对于未来,我们也还是持续围观吧。

Case 6:悬崖边的P2P,猜中了开头,谁又能猜中结局

今年死亡最多的行业可不止O2O,还有P2P,但唯一不同的是P2P死亡中光跑路的占到了三分之二,堪称之最。i黑马统计了一下,截止2015年10月底,累计问题平台达到1078家,2014年全年才122家P2P跑路平台,今年6月一个月就完成了去年一年的跑路数字。

在跑路平台中也不乏行事出人意表的奇葩。比如10月1日发布清盘公告的P2P平台鑫利源,11月23日凌晨还发布了一份“跑路公告”,贴了两张已经空空荡荡的办公室照片。从上线到跑路,它仅用了3个月。

但是e租宝因涉嫌违规经营被调查的消息,还是来得这么突然。上线505天,吸金747亿,涉及89万投资用户,成为仅次于陆金所、网信理财、红岭创投,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第四大player,这样一个公司,它的事件带来的,是互联网金融整个行业的地震。

从异常成长到突然被查,现在事件还没有彻底尘埃落定。但还存活的P2P公司,又有多少从中吸取到了教训,我们也不得而知。对P2P业务的监管,以及如何拯救用户的信心,或许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亟需考虑的问题。

Case 7:互联网+出行本是好事,却被扣上“黑车”之嫌

这年头不谈一点互联网思维,就好像饭桌上不讲世界杯一样。在互联网思维的侵袭下想必每一位手机用户的手机中都有几款叫车软件,无论是滴滴还是Uber,抑或易到。因此,私家车顺势而行,用一个软件,就可以成为一名专车司机,并有不错的收入。但最近,看似方便你我的互联网专车出行软件,却被挂上了“黑车”的帽子。

今年初,上海就查处了12辆滴滴专车。对此滴滴打车发表声明称,专车其实是商务车,虽然外表看起来和普通的私家车无异,但属于汽车租赁公司,只能通过电话或软件召车,提供点对点服务。滴滴方面还称,只和依法运营的汽车租赁公司和劳务公司签约,从来不会和私家车签约合作。

而在10月10日,针对饱受争议的专车出行,交通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表示,将不得使用私家车作为专车运营工具,这一条款直接关闭了今后私家车做专车的大门。对于此,我们尚未知晓目前已经接入私家车的出行软件会如何解决,但最终定会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期待着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

以上这就是互联网圈的神转折,从头至尾汇聚成了一部所有“剧情”都不在你预想内的“万万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