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资之城”厦门:这么安逸,怎么创业?
2016-02-15 22:02 厦门 软件园 互联网

本文是i黑马【回乡记】系列第四篇,i黑马小鲜肉记者回到老家厦门,这里被称为宜居“天国”,它充斥着安逸与宁静,以至于许多创业者都离开这里来到北京创业。厦门的创业环境究竟催生了怎样特质的创业者?对于这里,是促人上进的乐园,还是牵绊前进脚步的负作用?

大多数人眼中,厦门是一个宜居的“天国”:秀美的景色、蔚蓝的天空,还有满溢的小资情调。每年的黄金周假期,总会有数百万人涌入这个只有北京朝阳区四分之一面积的小岛上(132.5平方公里)。

厦门软件园二期  摄影/汪晨

厦门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也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从早期的站长聚集地,到现在美图、美柚、飞鱼科技、他趣、三五互联等多家大规模的互联网企业,有人统计,已有28家厦门企业估值过亿。“2008年4399刚搬进软件园二期的时候,这里空荡荡的,现在连停车的地方都找不到了。”他趣的创始人黄天财说。

但是,厦门太安逸、宁静了。也有不少创业者离开了厦门,来到北京创业。在他们看来,厦门的格局、视野不足,也缺乏促使企业发展的人才等各种要素。米律、比邻等厦门本地创业者就是这样离开。

厦门的环境,催生了怎样特质的创业者?对于他们而言,这样美丽温和的环境,是促人上进的乐园,还是牵绊前进脚步的负作用?

低调、务实的草根乐园

虽然在资本和格局上比不过一线城市,但闽商“爱拼才会赢”的传统,也融入了厦门创业者的血液。从PC时代草根站长崛起的时代,这就是他们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很多人信奉的信条。

很多人了解厦门创业,大概是从蔡文胜开始。厦门互联网创业的火苗也是从那时燃起。在黑马会厦门分会的成立仪式上,蔡文胜曾回忆起当年厦门互联网创业圈形成时的景象:

“2000年,我刚到厦门的时候,租了一个80平米的房子,就在厦门的电子城旁边,800元一个月,客厅就是我们的办公室。那时厦门最有优势的就是域名生意,三五互联的前身商务中国,当时已经是一个企业了。但除此之外,厦门做互联网的人非常少,都找不出几个,但我还是把他们都找出来了。比如阿飞(飞鱼科技CEO姚剑军),他是泉州人,2001年来到厦门;吴欣鸿(美图科技CEO)是2002年来厦门的;易名中国的孔德菁也是2002年来到厦门。那时候我天天跟他们混,形成了良好的圈子氛围。”

他趣创始人黄天财选择在厦门创业的理由很简单:为了生存。2011年,他在厦门创立了一家团购网站,项目失败后他曾考虑过去北京创业,但最终还是选择留在了厦门。“我们没有条件去北京。那时候账上已经没有什么钱了,那点资金去北京租个房子都不够一年。我们在厦门虽然苦了点(住城中村),但至少能存活下来。”现今,黄天财所创立的情趣电商“他趣”(原性价比)已经申请挂牌新三板,并在去年8月获得了8500万元的融资。

在厦门这个充满小资情调的城市里,低调、务实却是这些厦门创业者身上最明显的标签。早期厦门互联网创业者们,几乎都是草根起家:他们本身或许没有很高的学历,懂得草根人群的用户需求;大部分人是先通过个人网站聚合流量,再转型做互联网产品。比如,蔡文胜一开始做的是域名生意,之后创办了导航网站265.com,在将网站卖给谷歌后成为了国内成功的天使投资人之一;阿飞创立了站长之家,之后转型做页游“神仙道”,之后与开发了“保卫萝卜”的小鱼(陈剑瑜)共同创办了飞鱼科技,并于2014年底在香港上市;吴欣鸿早期也是从域名生意起家,做了30余个产品后,围绕美图秀秀的庞大用户群,逐渐开发出了一系列围绕图片处理的产品和生意。

厦门的这些草根精英们,大部分不喜欢一开始就高谈阔论宣传什么模式,而是喜欢专心从一个需求点出发,再慢慢延伸出自己的一套商业模式。这是同步推创始人熊俊的看法。对厦门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历史,他是非常熟悉了: “厦门大的互联网公司里,美图现在是慢慢从工具向社交、电商方向延伸。美柚也是如此。飞博共创是做社会化营销的,它用各种粉丝量大的微博、微信公众号聚合流量做生意。他们大部分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一上来并不是先讲要做多大的模式,而是从工具或者某一个切入点入手,向外去慢慢延伸。”

曾在美柚做过公关工作的王丹丹对此也比较认同。“这里的公司,通常比较低调,比较喜欢闷头赚大钱。在外界,很少看到它们十分密集的媒体宣传动作。”

厦门有互联网创业的底蕴,也有比较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但是,在平静低调的创业环境下,这里的创业者们,仍然感受到了创业的局限。

厦门软件园二期   摄影/汪晨

安适和缓水域下的发展暗礁

和黄天财类似,“比邻”创始人刘进龙也曾在厦门创立团购网站,“我们2010年4月份开始做的,到当年8月份时,已经在深圳、广州、南京、重庆、苏州、厦门等七个城市建立起了分站,每个月的销售都还不错。”

但彼时“百团大战”正酣,要想生存下来,必须进行融资。“可那时我们在厦门,没有太多资本运作的经验,也没有这个意识。等我们有了这个意识之后才发现,在北京的公司们都已经拿到了几千万的融资。”在丧失先机的情况下,刘进龙只得选择将网站出售给窝窝团。

因此,事后回忆起来,刘进龙认为,厦门相比北京,融资环境还是欠缺,创业氛围也不够浓厚,因此他于2012年前往北京创业。到了北京后,他的感受是,“在厦门,你没法接触到这么多的投资人,没法把你的商业模型和其他创业者、投资人进行经常性的交流和沟通。所以,在厦门,你对融资的敏感度,以及战略思考能力就会比北京的创业者差一些。”

与刘进龙有类似观点的,还有米律的创始人郑明龙。“厦门我感觉其实是在舞台下,北京则是站在舞台上,从台上你是俯瞰,能看到更远的东西,信息也在交换得更频繁,更能够拓宽你的视野。”因此,最后这位律师仍然选择离开厦门,他认为,北京的创业氛围更好,更适合将自己的业务范围向全国辐射。

而在2000年就拥有了大量优秀个人站长的厦门,在发展互联网产业时,仍然主要受到了一个问题的制约,这也是厦门创业者给i黑马的普遍回答:缺乏优秀人才。

在厦门,高校较少是很大的不足。厦门目前仍只有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等几所高校,人才产出明显不够。熊俊向i黑马举了个例子:“以厦门大学软件学院为例,2002年成立到现在,这十几年间它培养的毕业生不过才2000多人,一部分出国留学、一部分去北上广,剩下的也不多了。”

为了寻找优秀人才,有财力的厦门创业者开始选择向外辐射,同时也顺便拉人来厦门。

美柚创始人陈方毅向i黑马表示,美柚已经在杭州设立了一个70余人的电商团队,以发展其电商业务;同时,美柚也努力从BAT中吸引人才到厦门工作。“只要他是人才,想来厦门,就努力挖到我们公司来。喜欢稳定的人还是会愿意来厦门的,这里对他们来说还有不错的吸引力。”

熊俊则将视线投向在台湾。为了开发同步推的安卓应用,熊俊专门在台北设立了一个10人的研发中心。在他看来,在台湾招人或设立办公地点比大陆更加方便。“厦门离台湾很近,比去北京近很多,坐飞机1个半小时就可以到。而且台北和厦门都讲闽南语,风俗习惯也都很相近。而且台湾这十几年没怎么涨过薪水。大陆这边招人,年薪上涨幅度可能要达到15%-20%大家才会满意,但台湾只需要大约5%的年加薪幅度,比从北京挖人来得便宜、更稳定。”

但是,并不是所有创业公司,都有美柚、同步推这样的财力。

“这里不适合快速扩张,你没有急躁的资本”

是不是安适悠闲的环境,就不利于创业创新了?对此,蔡文胜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这样安适休闲的环境,反而更能够让创业者得到提升:“当年那时(将265.com卖给谷歌后)我很想调整一下,因为在北京的四年里,我天天都非常辛苦。在北京,除了创业、工作,几乎没有个人生活。我觉得,在天天干的时候,你必须要有自己的空间,留给自己时间,这样你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熊俊则有另外一个比喻。他认为,厦门其实有点像美国的西雅图:“西雅图在硅谷北边,那个地方的人才相对来讲也比较少,比较适合居住,但是西雅图还是产生了像微软、亚马逊这样的公司。厦门不是硅谷,但厦门更像西雅图。这里的人,比较踏实和务实,非常适合静下心来,把一件事情磨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而且往往这些事情在开始时适合比较小、相对比较偏的市场,然后再磨到比较大。这里不适合需要快速扩张的公司,因为在这里,你没有这个急躁的资本。人才等各方面的东西都不够。”

不过,厦门还远没有达到西雅图这样的层次。在这里,美图还仅仅是一个600余人的公司,没达到微软、亚马逊这样的巨大规模,对厦门地区起到的人才输出和示范作用仍有限。安适的环境,可能只是对创业者进行了一次“过滤”,留下了踏实、追求生活与工作平衡的创业者。

厦门软件园二期   摄影/汪晨

黄天财还认为,厦门互联网的发展真正开始快起来,还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相比广州、杭州这样的城市来说,仍然起步比较晚,底蕴还不足,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虽然说2007年、2008年厦门有开办站长大会,但那时候厦门的互联网产业,实际是没有成型的。那时,我们只能说,能做起来,是这些人的个人能力很强,个人站长的知名度很高。”

另外,厦门的产业聚集效应还未形成。比如杭州,在阿里巴巴的发展下,产出了大量的电商人才。阿里巴巴的上市也附带产生了多个熟悉互联网的本地资本,并由此产生了良性循环和清晰的城市名片。而就像前面提到的,当下厦门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是吴欣鸿创办的美图科技,但美图科技还没有这样庞大的公司规模,其示范作用仍然有限。

现在,厦门地区的互联网创业氛围也在升温。以软件园的投入为例,从2005年9月软件园一期破土动工,到2014年10月四期定址,厦门的软件园总建筑面积已突破163.64万平方米,二期几乎满载。而根据厦门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12月,厦门市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90.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0%。

软件园在不断新建,孵化器、加速器、创客空间正在兴起,资本的关注也在加大,但厦门的互联网创业大势,还需要一段时间,逐渐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