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耀:打造高效经营团队,突破增长瓶颈
2019-06-04 09:35 孙振耀 高效经营团队

5月25日,原惠普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领教工坊&及优学院联席董事长孙振耀老师出席2019黑马管理升级大课暨黑马成长营17期结业公开课,带来《打造高效TMT,突破增长瓶颈》,讲述了提升组织能力,做好人才管理对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重要性。

孙振耀老师,在惠普任职25年,积累了世界级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后进入民企工作十多年,带领海辉软件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创业两年,现为领教工坊&及优学院联席董事长。

从职业经理人到企业操盘手,孙振耀老师对打造高效组织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节选课程部分内容分享给你,enjoy~

01

组织管理是最靠谱的红利

任何企业,任何阶段,企业经营最核心的问题都是增长,且必须是高效有质量的增长。

那企业怎么才能持续增长?有以下几个条件: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总体经济在发展,水涨船高,只要敢去创业或投资,基本上会有回报,这是大势推动增长;其次是行业成长红利,跟着风口走,企业也会增长;还有创新的红利,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技术...都可以带来增长;最后是组织红利,因为任何创新的落地都要靠组织运营。

所有红利里面,最靠谱且企业家可以掌握可控的,是组织管理的红利。

企业组织管理能力,是解决如何让三个和尚有水喝,或者让三个臭皮匠变成诸葛亮的问题——简单说,就是分工协作。

分工提升效率,协作产生绩效,管理整合分和合的力量,由此推动企业持续增长。

02

打造高绩效组织面临三座大山

在打造高绩效组织的过程中,我们会面临三大挑战:

1. 企业家的认知、行为、动力

角色:处理不好自己与企业的关系,跟员工做一样的事情,不知道老板该扮演什么角色;

行为:以为过去的成功行为习惯,仍然能导致未来企业的成功;

动力:内在动力和激情在慢慢消减,不知道怎么找到新的动力。

2. 从带几个人到带几万人

其实管100万人和管1万人没有很大的差别,因为我们管理的有效半径最多10个人,唯一的差别是那10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刚开始做基层管理的时候,那10个人是兵;到管100万人的时候,那10个人是将军。

所以我们要不断盘点那10个人,什么阶段要换掉他们?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培养他们?这就是打造经营班子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3. 到达一定规模就停滞增长

我们来看一张图,橘色的线表示企业规模扩大,成本降低,产生规模效益。蓝色的线代表随着管理复杂性增加,成本增加,逐渐吃掉企业规模效益。

为什么有的企业做到10亿就做不上去了呢?不是商业模式的问题,也不是战略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组织能力弱,管理效率低,吃掉了规模带来的效益。

那我们怎么来应对这些挑战呢?

03

管理是永远的蓝海

要持续提升组织能力,有三个非常重要信念:

1. 管理是永远的蓝海。

蓝海是什么意思?就是管理是为你长期带来红利的一件事情。

2. 管理是一种系统工具。

企业管理需要一整套方法论和工具,它不是单点突破,切忌到处学习,拼盘式嫁接到自己的公司。

3. 管理成效需要时间和毅力。

管理和锻炼身体一样是慢功夫,不太可能说一练就产生效果,要持续去做,要花时间,要坚持。

04

CEO最大的失败是用人的失败

你们觉得CEO失败主要指哪方面?战略的失败、执行的失败、还是其他?《执行》作者在《财富》杂志谈CEO的失败时说,大多数CEO的失败,都是用人的失败。

为什么CEO在用人上很容易失败?

① 太感情用事

一起创业的人,他的成长跟不上公司的成长,你怎么办?要换,如果考虑感情用不合适的人,会把公司往沟里带。

② 不敢用聪明的人

很多老板都是靠比自己笨的人去管理,没几个人敢招比自己优秀的人,公司靠这些人是不可能持续增长的。

③ 在关键岗位上不舍得花钱

有一家企业,已经是12亿收入规模,老板想打造一个有100亿机会的新商业模式,需要至少搭建200人的销售团队。

我问他:“你的十大元帅里面,哪一个元帅最重要?是销售最重要?财务最重要?还是生产最重要?他们的薪酬怎么样?”

他说:“振耀,现在找的销售都是500万年薪,人力资源总监要100万,我觉得人力资源要多了。”

我说:“当下你认为是猎人重要,还是找猎人的那个人重要?你有100亿的梦想,100万都不愿意掏吗?”

这就是企业家认知问题,不清楚钱到底要花在哪。不是所有人都高薪,但是关键的岗位要舍得花钱。

④ 用不合适的人

你愿意教一只火鸡爬树,还是找一只松鼠?公司是动态发展的,公司战略改了,商业模式改了,人才结构也要改。管理不是马拉松赛跑,而是接力赛,要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选用合适的人。

05

如何帮助空降高管度过ICU阶段?

有数据统计,中国企业从外面找高管,三年存活率是20%,所以我想重点讲讲空降高管怎么融入现在的公司。

经常有企业老板问我,为什么千万年薪的高管离职了?

外来高管到公司来,就像你买了一颗大树种到自己家的院子里,你什么也不干,它会长好吗?很多老板都是这种心态,高价挖高管,挖过来后就双手叉腰,看他怎么干,从来不花时间帮助这棵树好好成长。

新高管来到公司,必然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第一,承担困难的工作。你为什么去找人呢?因为自己人干不好,所以他负责的事情就是困难的事;

第二,做事风格与老团队有一定的差异;

第三,空降高管与老板和核心骨干的关系需要时间建立;

第四,老板对空降高管的期望通常不现实或者不够清晰;

第五,空降高管的待遇通常高于老团队;

第六,需要时间理解公司文化;

第七,老团队通常抗拒改变。

那怎么帮助空降高管度过ICU阶段呢?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① 设定清晰的目标和期望,特别是优先顺序及时间点。因为新高管刚进来,他不了解轻重缓急,你需要帮他界定清楚。

② 帮他安排一位有影响力的内部支持者。

③ 携手参与重要决策,六个月之内,要一起参与重大决策,不要说我看你怎么做,要跟他一起讨论,让他了解企业做事的风格、潜规则等。

④ 帮助他与关键人物建立关系,甚至可以给社交补贴,让他先搞定关系。

⑤ 帮助他协调一开始的跨部门协作障碍。

⑥ 帮助他回顾公司历史,使命,愿景,企业文化。

⑦ 帮助他排除老干部的障碍。

⑧ 持续的评估和反馈,三个月再做考核,但全天24小时要做监控和关注。

⑨ 与融入过程结合的薪酬体系,薪酬可以有阶段性,融入期是一个,融入完成后是另一个。

这九件事企业一把手一定要做,空降高管完全融入公司一般要两到三年,他要掌握情况、明确目标、建立信任、获得影响力,这些都要花时间。老板如果从外面聘请高管,就要有耐心,帮助他、支持他,这样请来的人才就不会浪费。

现在很多外企的高管离职,这些外企高管很有能力,我们可以抓住这一波红利。这一批人才投向哪些公司,哪些公司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前提是用好这些人。

从用什么标准去找人,去哪里去找人,如何评估,到用什么方式吸引他,怎么激励他,如何融入,解决这些问题其实是在搭建组织能力发展系统,有了这个系统,企业业绩就能不断增长。

今天跟各位讲了很多,但真正希望你脑袋里能留下的就两点:

第一,提升组织能力的三条信念:管理是永远的蓝海,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成效需要时间和毅力;

第二,人才非常关键,尤其是外来人才融合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