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贷平台的自我造血能力炼成记
2016-09-08 09:32 车贷 P2P

车贷平台生存不下去可大致归结为这几个原因。

车贷一直是P2P行业里相对成熟的资产类型,抵押物易处置,业务易标准化,但是盈利空间非常有限。至少在目前来看,很多平台尚未扭亏为盈,特别是线下成本,仅仅在展业环节就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据第三方权威机构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涉及车贷业务的P2P平台达到1300多家。除了排名靠前的微贷网、投哪网,还涌现了融金所、果树财富等大批新兴潜力平台。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6月19日,包括上述提到的平台在内共10家知名车贷平台联合发起了国内首家车贷联盟,标志着车贷行业在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方面建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车贷行业就此迈向新台阶。

车贷是最早一批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爆发的资产类型,传统银行视其为鸡肋,又脏又累还受罪,远不如以往一直服务的高净值用户,但全国汽车保有量连年增长,小微金融需求持续不灭,为网贷平台的立足和壮大创造了万亿级别的市场空间,特别是近几年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看到商机先后布局汽车金融产业,未来这一细分领域的竞争将渐趋白热化。

十年过去,互联网金融行业已从萌芽期步入了规范发展期。十年之间,车贷行业几经波折,近日更有类似“车贷神话将被打破”的传言,笔者并不认为车贷行业就此走向没落,这个潜力无限的行业,平台生存不下去可大致归结为下列原因:

第一批死掉的平台:动机不纯/朝三暮四

近期,笔者观察到很多原先做金融超市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始转型,深耕汽车金融领域。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因为市场上专注做车贷业务的占到P2P行业总市场份额的1/3左右,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来看未来还将继续增长,毕竟车贷跟消费贷、信用贷、房贷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易定价、流动性强、足值抵押、单笔坏账不影响整体盈利。无论是新入场的平台,还是看上汽车金融这块肥肉的巨头,车贷都是一个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理想切入口。

但既然选择了车贷,就要恪守初心,先将车贷业务做精、做强,再去考虑涉足其它资产类型,而不应该抱着一种“捞一票就走”的心态,或者今天想着做车贷,业务还没巩固的时候又想着做私募基金,做珠宝贷,朝三暮四最后只能一事无成。

第二批死掉的平台:经营不善/风控不力

风控是平台运营的核心,也直接决定了平台能否存活。一般而言,车贷平台的风控体系均由贷前审查、贷中核查、贷后管理以及逾期处理这四个环节构成。车贷业务主要以汽车抵、质押借贷为主,市面上的抵押车放款一般为6~9成,质押车放款一般为5成甚至更低,所以总体来说,就算借款人严重逾期触发了贷后催收机制,平台也可以通过在短期内变现抵/质押车辆快速回本。

国内的二手车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价格透明、评估较易、需求也大,业内预测未来5年二手车交易量有望赶超新车交易量,因此对于车贷平台来说,处理逾期和坏账时完全不愁没销路。如果出现了经营不善的问题,很可能是在风控环节出了问题:在风险和收益中没找到平衡点。要么太宽松,为了业务出单放松对借款人的资质审核,要么太严格,将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也流失了客户,拉不到业务。所以,目前绝大多数车贷平台都处在通过共建和担保等手段把控风险的阶段,只要确保业务增长量高于坏账就可保证公司盈利。但总的来说,业务增长归根到底是对平台风控能力的考验。

第三批死掉的平台:缺乏自我造血能力

自我造血能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公司是否有良好的内生机制,是否有持续盈利的能力。自我造血能力如何连就练就?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第一,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众人拾柴火焰高。因为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相对较新,第一批跟行业同时成长起来的人才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而培养人才也是需要时间和成本的,因此很多平台会选择高薪挖人,而这些“空降兵”很可能会水土不服。为了缓解这一尴尬,果树财富等平台已经将选拔人才的方向转向企业内部,在内部培养接班人,从而实现人才资源的不断输送。除了以轻松活泼的工作氛围和足够的发挥空间吸引人才,果树财富还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培训体系,通过专业内部培训讲师领头,将专业领域突出的人员、潜在型骨干培养成公司内部讲师。

第二,战略上寻求最优合伙人,背靠大树好乘凉。车贷平台要想真正做大,最终还是要面临融资需求。通常而言,A股上市、港板上市、引入央企/国企背书是民营系平台的三大出路。IPO是最优选择,次优级是借壳上市,如寻找优质的PE和会计事务所等资源,最次的选择是跟上市公司换股......具体找谁合作,还要看平台自身的定位、股权分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

第三,运营上尽快确立在细分领域上的品牌优势。汽车金融并不局限于单纯的质押、抵押借贷服务,而且就目前P2P汽车金融的渗透率来看,汽车金融的产业链潜力还待开发,特别是车辆保险、维修保养等围绕汽车金融的一站式周边服务,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在汽车金融真正爆发以前,小平台需要看清自己的劣势,如成交规模小、背书不足、运营团队经验不足等,但也不宜妄自菲薄,小平台身轻如燕,跑得也会更快——成交规模小,说明待收压力小,集中兑付的风险也小,平台资金负荷较低;运营成本低,扎根二三线城市综合成本低,广告、拉新等推广费用低,因此利润空间更大;小平台更注重口碑,更注重用户体验,更迫切地想得到投资人的认可和支持;小平台绕开一线城市大平台,率先进入二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可快速在细分领域上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发挥先行者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