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的第一次合伙创业......
2017-06-02 14:19 创业

不上进,就沉沦,不下水,就永远学不会游泳。

来源 | 世相微语(ID:shixiangwy)

文  |   微普子

互联网界的教父级人物,初创企业孵化器 Y Combinator 的创始人 Paul Graham ,在著名的《黑客与画家》一书中,分享了一个观点:

如果你想要变得富有,你要如何做到呢?我想你最好的筹码是自己创业或加入一家创业型公司。

2014年年初,我还在一家外企工作,每天一门心思的敲代码、搭架构、做评审、走流程,偶尔会出差几天,忙碌但不在 on fire 状态。那时,随意浏览一个科技类网站,都能感受到移动互联网浪潮正席卷而来。

移动互联网改造、重塑各行各业的苗头已经初显,如何才能融入其中?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程序员,一直以来只带过研发团队,毫无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对外部世界也知之甚少,资金就更不用说了。单凭一己之力去迎外面的风口,结局显然是给别人垫脚的( ¯(∞)¯ )。

所以,靠谱一点,还是找一个创业团队,加入他们。

先是在熟人圈里找了一下,虽然认识的人不多,基本以同学同事为主。不过还是有同道中人,只是他们和我一样,大多都是闭门造车的程序员,最终也没能出一个靠谱的商业idea。

而后在51job、猎聘网、拉勾网等各大招聘网站搜罗了一通,这显然是找错了路,折腾了一周,无功而返。如果是求职创业公司,招聘网站是靠谱的,但想找创业合伙人,还是另找渠道吧。

不过最近,听之前的一位同事说,通过Boss直聘找到了技术合伙人。所以这事没有绝对的,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多尝试,多条腿一起走。

之后又参加了几个线下的技术沙龙,还去CSDN、ITPUB等技术论坛,还有知乎、缘创派等网站咨询、搜罗了一番,虽然最终未果,但至少了解了互联网创业的一个大致脉络。

中途遇到过一位销售总监出身的高管(号称管过几百人的销售队伍),准备做一款专为卡车司机服务的手机APP:包括一键发布送货需求、一键接单、自动派单等功能。通过线上稍作交流之后,在线下星巴克又碰了面。对方不愧销售出身,能说会道,从人脉资源(认识很多货运公司的老总),到点评小米(给我详解了雷军的七字真诀:专注、极致、口碑、快),从公司布局(杭州研发中心,他老家-宁波营销中心),到上市规划(三年时间挂牌新三板),侃侃而谈,听的我当时内心是汹涌澎湃。

末了,他问了一下我当时在公司的薪资情况,我就如实回答了。他沉思了一下,诚恳的说:合伙人的薪酬待遇,薪资就象征性的5K,另外再有 1%~2% 的期权,三年期行权。我问了一下公司注册资本:200万。我噼里啪啦算了一下,折算回来,还不如我当时两个月的收入。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忽悠”?

后来,在一家创业咖啡馆外面的走廊上,无意中看到了一张张白板,上面贴着各种创业项目和团队的介绍,还留了联系方式。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联系了两家。

一家是做跨境电商的,这也是当年的一大创业热门。无论传统零售还是电商巨头,都纷纷布局跨境进口电商。我联系的那家,走的是所谓的C2C模式,即买手(海外代购者)入驻平台开店,客户通过平台店铺购买,这就类似个人代购的平台化运作。考虑到有淘宝、天猫、京东这几座大山,个人当时不怎么看好,所以聊了一次就没继续了。

另一家是做健身APP的,可以记录运动量,以及饮食控制的提醒,还会录制(或下载)一些视频教程,供学员模仿练习。电话上聊过一次之后,觉得蛮靠谱,对方也觉得蛮合拍,于是第二天又约了星巴克继续深聊。

他们当时也就两人,一位是杭州一家传统健身器材制造商的老板,据他描述,员工有三百多号人,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地。另外一位是技术出身,年龄稍长,一直从事手机端的研发,从塞班到安卓,再到苹果,据说都会,听上去很厉害的角色。健身确实是未来很有前景的一个行业,当时市场也还处在蓝海。

于是我们仨一拍即合,打算先兼职整一个MVP(最小化可用产品原型)出来。

分工也很明确,我后端,顺带公司官网;另一位技术负责安卓+IOS;那位老板负责产品设计。

连环踩坑拉开序幕。

作为一名Java的熟练工,搭建这样的一个服务端显然不是难事。我花了两周的晚上和周末,基于SSM(Spring、SpringMVC和Mybatis)、Kafka、Dubbo等框架,一个高性能、可伸缩、可扩展的分布式服务就搭建完毕了。前端的JS挺久没接触,倒是有些生疏了。不过不逼自己一把,咋能知道自己潜力有多大呢 o(^▽^)o 。吭呲吭呲又折腾了一把JS,当时用的还是AngularJS框架。

两周之后,我们碰面讨论项目进展,另外两位的情况...简直令我大跌眼镜。

那位负责APP的,说是在等产品设计稿,而且这两周其他项目正忙,也没时间。另一位老板就更无语了,拿了两款别人家的APP,在上面捣腾了几下:就按照这个功能开发就好了...瞬间情绪低落到了极点。

正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可这事与我想象的,也相去甚远了点吧。

项目还得继续,怎么说也是我两周的心血,总不能半途而废。商议了一下,我们决定接下去两周先开发一个安卓版本的APP(DEMO),简单约定了与服务端的API接口。我继续完善服务端,实现接口。那位老板,产品设计是不能指望了,他就负责去做市场调研、投融资、公司注册等事务。

但现实总是会出乎我的意料。两天之后,那负责APP的哥们跟我说:他最近实在抽不出时间,要么教我开发安卓APP?Java程序员转Android开发也容易。而且当时采用的是混合应用(Hybrid APP)开发模式,UI交互更多的是基于H5,开发简单快速。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这次算是有了深刻的体会。

自己不想付出,只等着别人投入。毫无疑问,我一口回绝了。于是那哥们立马心生一计,要么找外包?

当时我就职的公司就有不少外包人员入驻,对外包这个行业,不能说了如指掌,也至少心里有底。外包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人员情况也是鱼龙混杂,项目外包不是不可行,而是踩坑的几率甚高。能有多少精英程序员会选择去外包公司工作呢?这和培训机构培养出精英程序员的几率大致持平。

前两天看到一篇《量产型炮灰程序员》的文章,对培训班批判的挺彻底。虽然文章有哗众取宠之嫌,有些观点我个人不敢苟同,但确实也戳中了部分培训机构的痛点。

但项目总得推进下去,我们三人讨论了一番,无奈最终还是决定找一家APP的外包公司试试。简单做了评估,1.2万价格,两周时间(安卓DEMO),敲定了一家外包公司。

顺便提一句,如果是现在,可以选择众包模式,通过码市、云沃客等平台来发布开发需求,也许更靠谱吧。

于是负责APP的哥们和我,花了两天时间研究了几个竞品,依葫芦画瓢,再结合点自己所谓独到的设计,草草做了需求设计稿就交给外包团队开发了。后续由负责APP的哥们跟进。

之后与外包团队之间的各种讨论(扯皮)就不多废话了,两周之后交付的DEMO半成品,简直不忍直视。作为踩过坑的过来人,我只想奉劝一句:

核心的,免不了需求变动的,自己都没考虑周全的,别指望外包团队能帮你搞定。否则等待你的只是推倒重来,延误产品上线的时机。

吃一堑长一智,那哥们痛定思痛,可能也是过意不去,终于决定亲自动手了。

原本想基于外包团队交付的产品做迭代升级,可没想到那哥们代码品味颇高,嫌那外包技术人员写的代码过于丑陋、不够优雅(原话),自己另起炉灶开发了全新的APP,那外包的APP就这样被束之高阁了。时间差不多又过了两周,安卓APP的DEMO版终于面世了。

第一次有了一点团队的感觉,坎坷也好,踩坑也罢,产品DEMO总算是出来了。团队差不多已经有了两个月的磨合,彼此之间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是时候放下情怀,谈谈钱的问题了。

涉世未深的程序员,这个时点最容易踩坑。

那位制造商的老板作为出资人,自然是大股东。我们两位技术合伙人未出资,技术入股,各占6%股份,第一年薪资折1/3。在汝拉小镇餐厅,一派欢快祥和的气氛下,就这样口头敲定了。除了薪酬股权,当晚我们还畅谈了企业未来的愿景、规划、市场格局等等,大家畅所欲言,相谈甚欢。但,一切看似坦诚相待,实则暗藏玄机。

过了两天,我们又聚了一次,那制造商老板介绍了另一个人,说是也会一起出资入股。当时我正忙着安卓1.0版本的后端研发,没太在意股份的事情,也没细问出资情况。

又过了一些时日,那制造商老板通知我说企业注册完成了,让我尽快办理离职手续,正式入职新公司。于是,我顺手在类似企查查的一家网站,查了一下企业注册信息。

不查不知道,一查就发现问题。股东信息一栏只有他们三位的名字,唯独少了我。我立马微信询问了那位老板,他解释说:我的那部分是期权,由他代持,分三年期行权。而且由于后面多了一人出资,占比30%,再加上10%的员工期权池,所以我的比例不是起初约定的6%,而是稀释后的3.6%(6%*0.6)。

这个时候,除了感叹一下人心险恶,或者城市套路深,真不知道还能做点什么。当初出于信任,都只是一些口头承诺。这个时候谁也说不清,当初说的是原始股还是期权,比例怎么稀释更没谈到。我想,对方一开始也应该不会挖空心思设圈套,只是在切身的利益面前,人性总是禁不住考验的。

即使有点心有不甘,最终还是走到了一个不欢而散的结局。我的第一次合伙创业就这样草草收场。后面听说那项目也黄了。

前几日还刚看到了一篇资讯:街电科技发生人事动荡,软硬件高层全体离职,原因是被大股东坑了,承诺股权不兑现,现有股权被稀释成厕纸。之后又是上演创投圈惯常的剧情反转再反转,一如去年冯大辉与丁香园的期权互撕事件。

套路太深,孰是孰非,我也不去评价了。只是我们也需要思考一下,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在自己身上发生?

有人说,口说无凭,一开始就应该签署一份完善的股权分配协议,或期权授予协议。协议固然重要,但协议条款如此之多,包括激励方案、行权安排、退出机制、回购方案等等,很少有程序员,能把协议条款考虑的很充分,更不会请个律师帮忙审核一下。

所以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找一家有潜力的公司,找一个可信任的合伙人,才是上上策。创业初期,信任无价,纯粹反而是最珍贵的。

自己创业,或投身创业团队,本身就是一场冒险之旅,也是对自己最好的风险投资。摆正心态,正视内心,不必过多苛责,成了我运,不成我命。遇到坑,绕开走便是了。

最后,Just do it,别想那么多,冲动是魔鬼,冲动也是天使。不上进,就沉沦,不下水,就永远学不会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