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翔对话王作冰:STEM教育市场,谁是老大?
2017-11-10 15:39 stem教育

教育行业当中的自我约束,将伴随着你在管理上一定要采取稳健的手段。

黑马基金管理合伙人胡翔和投后企业贝尔科教创始人王作冰聊了聊STEM教育市场问题和贝尔科教的市场地位问题。以下是内容提炼:

翔哥:STEM市场很好?

作冰:STEM市场很好。

翔哥:你是老大?

作冰:我是老大。

翔哥:人没认你是老大。

作冰:那我不是老大。

翔哥:你要做老大。

作冰:我不要做老大。

翔哥:你赢了,老大!

......

以下对话太啰嗦,读者们可以不用看啦。

关于行业:STEM,AI教育的钥匙?

胡翔:STEM当前在中国是怎样一种状态和格局?

王作冰:STEM当前是市场爆发的前夜。从市场角度来说,是被家长和孩子特别追逐的一个行业,愿意掏钱买单。政策层面也有利好。但从提供产品的角度,目前市面上的产品还是五花八门的,没有形成标准,大家的产品还没跟上。很多行业都是在看起来繁荣的时候,产品如果跟不上,这个行业会走不下去。(注: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简称,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胡翔:STEM在校内和校外两块市场分别是怎样的状态?

王作冰:校内和校外的玩法不一样。校内主要是以器材和教材采购为主,2B的市场,这部分实际上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规模不大。校内也有选修课的形式,但现在都在给学校里送课,形成不了规模化的盈利模式。校外是在早教的范畴,从市场规模来说,校外肯定要大于校内。一个是卖课程、卖服务,另一个是卖产品、卖硬件。

胡翔:现在我们讲AI时代,从STEM到AI相关的教育,中间有怎样的逻辑或关系?

王作冰:第一是我们要考虑如何应对AI时代到来,要做哪些教育方面的调整去迎接那个时代。基本结论就是AI能干的事,我们尽量去弱化,进而去培养孩子在AI干不了的事情的能力。AI是适合复杂的逻辑去运算,是重复性的,那这些东西就不要训练。很明确的是,公立的教育体系不再适用AI时代了,因为AI可以自动把它做了。但复杂沟通甚至讲故事的能力,艺术的鉴赏能力,创造力,想象力,是在这个时代AI无法取代的。

胡翔:STEM教育是应对AI时代的合适的教育模式吗?

王作冰:合适的方式之一, AI这个事分析清楚了之后,我们就要把这些东西抽出来再提升一个标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AIQ。AIQ就是人与人工智能打交道的能力,人工智能商。应对AIQ的教育是在STEM的基础上再升级。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人怎么利用AI这个工具。我们回顾人类发展的过程,每一个时代,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用工具用得最好,它发展得就最好。比如说在航海时代的西班牙、葡萄牙,到了工业时代的英国用蒸汽机解放生产力。未来,哪一个民族运用AI驾驭AI的能力强,就一定是最有优势的。

怎么能用得好呢?最基础的就是你要知道AI是怎么来的。这里面我们说打开AI的钥匙是什么?很重要的是儿童的编程,当他理解了AI是怎么构成的,理解数字世界是怎么个运转的方式,下一步才能更好地去驾驭这个工具。

关于公司:贝尔是不是老大?

胡翔:现在贝尔的发展情况怎样?

王作冰:我们目前直营店在100家左右,加盟店300家左右,已经是国内最大的。产品部分有自己研发的五条机器人产品线,在这个领域是最全的。我们的线上平台Bell Code,又会把线下的用户跟线上的用户做一个打通。线上是解决边界的问题,用户怎么最有效地学到东西,以及在我们没有校区的地方也能够把我们的理念和知识传达下去。线下是解决体验感的问题,它是不能被替代的。

胡翔:贝尔在STEM教育里是怎样一个地位了?

王作冰:我们实际上是在国内开创了这个品类,我们是行业的领跑者。

胡翔:你是老大吗?

王作冰:绝对老大。

胡翔:但是在市场上好像公认性还不强。

王作冰:这个领域因为它也算是刚起步,而教育这个品类区域市场性比较强。比如说贝尔在已经占有的这些城市里都是绝对的老大,但也有未涉及到的区域。加上行业刚刚开始,所以还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品牌为消费者所公认。但优势已经显露出来,无论是营收的规模、产品的品类、渠道的广度,甚至是数据化的能力,这些已经是能够看得到的。 

胡翔:当我们说谁是某品类老大的时候,重要的是顾客心智的认知,一说到某一个品类,第一反应的是谁?比如讲英语教育第一反应还是新东方,那新东方就是老大。按你的描述,贝尔好象还不是。

王作冰:目前,这个行业还没有哪一个品牌能够做到这一点,准确地说贝尔也做不到。但如果再对细分项评分的话,贝尔一定是在各个维度的加权平均最大的,所以也是最接近的。

胡翔:从投资的角度我们也希望我们的投资企业都能成为某个领域的标杆。但感觉在市场上贝尔的影响力还很不够,包括很多的行业报告,也会去忽略贝尔公司。

王作冰: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在行业是不发声的。因为行业发声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第一,我们不缺融资的渠道,第二,我们行业的合作伙伴也不是急切地需要用这种方式来拓展。用户是不看行业报告的。我们只对C端发声。

胡翔:那面向用户端的发声呢?

王作冰:我们是希望用产品和服务来作为基础,也就是说产品和服务是一,发声是零,然后发得越多,零加得越多。但是如果这个一甚至没有达到我们自我满意的时候,这个零加得越多可能是障碍。

教育这件事还是很严肃的,还是需要打磨的。可能因为这个行业太初期了,榜单上的那些企业,所谓的产品,如果把它对标在那样的标准上,我们早就应该大说特说了。这些企业从来没在我的眼里,我也从来不会去跟这些企业对比。

胡翔:要不要做市场推广,能不能加零的前提是你的产品有没有立住,有没有走过从0到1。即使是实现1了,产品也有个持续优化升级的过程,从1到2到3,但市场动作是应该同步推进的。那现在的问题是,咱们产品是从0到1了,还是在1以上了?

王作冰:准确来说,定义品牌和市场的这部分工作,我们之前不是工作重点。2018年开始会在这方面发力,但对于整个公司来说还是在产品端发力更大一些。

胡翔:明白。所以我们现在的基础是不是及格了?还有什么因素在限制我们的市场的发力?

王作冰:从建品牌来说,我们是区域打透的战略,不是撒胡椒面的战略。比如说重庆,基本上适龄孩子家长90%都知道了,但是行业的人是不知道这种情况的。如果是撒胡椒面的战略,你就要伴随着全国性品牌的建设。但是你区域打透的战略就不能用这种品牌建设的方式。

教育本身是不给试错成本的。其他行业我们说扩张不成功可以关。教育行业你的扩张,伴随着相应的责任,对孩子来说,这堂课没弄好,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可逆的。所以在教育行业当中,你会有很多的自我约束。这些自我约束就伴随着你在管理上一定要采取稳健的手段。

在做品牌推广上,你可能都要有以一个师者的规范来要求,你就不能像杜蕾斯一样来做品牌推广。单纯在教育这个品类里面,我们可能已经是非常快的成长了。比如说我们9月份的时候开学季,两周三个城市招了2万多人,这已经是很快了。

胡翔:好吧,我总体都是蛮同意的。教育领域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反面的案例,跑太快,Hold不住,然后就要关店,用户的充值都没法收回来。深挖渠,广积粮,缓称王。

王作冰:现在还不是称王的时候,第一我们要解决边界的问题。第二我们要解决模型的问题。这些都是为了在称王的时候,能够影响力最大,能够接得住。

胡翔:未来,贝尔能成为怎样一家公司?

王作冰:我们希望能成为全球顶级的创意科教类公司。中国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企业,特别在教育领域非常明显。出国热的时候诞生了新东方,应试热的时候诞生了学大、学而思,现在技术大潮来临,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在这个领域里面也有可能会诞生一个教育时代型的企业。在这个大趋势上,我们就是要做时代的企业,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