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想占领VR营销的高点,可这步棋到底会怎么下?
2016-05-25 09:53 VR 暴风

当暴风有了魔镜,也大肆购买了影视、游戏、音乐的IP,它还想做什么? VR营销这个概念被暴风最早提出来,希望用已有的资源储备,去撬动这块未经发掘的大蛋糕。但面对这个新鲜事物,暴风到底有没有做好准备?它到底做了怎样的布局?“妖股”暴风,将给出什么答案?

当你置身纽约第五大道,感受着繁华与时尚,在快节奏与美国梦的交织中,将纽约的气息跟眼前闪过的广告印刻在一起……

当你潜入数百米的海底,穿梭于色彩斑斓的热带鱼之间,随着珊瑚毛茸茸的触角来回摆动,在蓝色的海水中寻找一片净土与遗失已久的梦……

当你在虚拟影院看着VR演唱会、欣赏热门大片时,画面的右手边也许正是一杯冰爽可口的饮料,左手边有一份精致的小吃,你会不会突然来了食欲,想尝尝舌尖美味……

恭喜你,你正在体验一种新的营销方式——VR营销。它正在慢慢走入我们的生活。

暴风科技集团副总裁李媛萍不久前提出 “创造新营销”,而这,正是其所要切入的场景。

这种“新”的营销正在利用VR技术,创造沉浸式、交互式、虚拟式的全新游戏规则,与以往隔着屏幕的营销不同,VR营销试图帮品牌商去创造新的场景,使目标用户在这个场景里感受品牌的真正力量。

这也意味着,VR可以帮助品牌打通线上、线下的营销通道,把以往不可能实现的创意,用更加科技感的形式展现出来。打破传统流量营销的限制,真正完成对用户的触达与锁定。VR,或许将成为下一个营销风口。

李媛萍曾提到,国外75%品牌客户已经开始享受VR的红利,国内品牌也正在开启需求模式。

对于最早提出VR+营销概念,并最早试水的暴风科技来说,其到底对于VR营销有着怎样的布局?

其对于VR营销的理解是什么?

VR营销目前处在怎样的节点?

对此,VR圈对暴风科技集团副总裁李媛萍进行了独家专访,探探曾创造“妖股”神话的暴风科技,这步棋到底想如何下?

以下为VR圈与李媛萍对话部分摘要。

VR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做VR+营销的布局呢?

李媛萍:去年10月份魔镜4上市,包括一体机首次亮相,我们已经尝试做一些商业化探索,比如与龙泉寺,以及汽车客户的一些合作。

后来我们发现,它既能满足2B用户的体验,又能更好为2C用户提供一些内容,觉得这里有一些机会。

从去年11月份开始,VR+营销的概念就慢慢产生了。以硬件为基础,加上内容,加上BD,加上营销形成闭环。营销也开始作为一块垂直领域,开始发力。

VR圈:具体来讲,这个所谓的VR创新营销,怎么来实现?

李媛萍:一方面,暴风营销中心整合集团的13个方向,15个项目,不断挖掘新元素。以我们DT娱乐数据,去调动全平台资源元素整合以及再创造,形成更具有内力的创新营销。

另一方面,在整合资源助力新营销的同时,暴风还在加强对内容、软件、硬件、传播等方面的布局,暴风的加油站和暴风私人影院项目BFC、云视频,以及VR、秀场、暴风TV和TV助手等,而这些将最终构成用户平台+娱乐内容+商业模式的产业链,创造全新的营销生态圈。

VR圈:能否说说目前的进展?

李媛萍:目前已经成立了VR营销研究院,集合了一批广告、营销、数据、投资等领域专家。

第二,线上、线下同步营销。目前已有了内容制作+专属VR头盔+暴风私人影院体感座椅的组合通道,提供线下私人影院。

第三,暴风摇滚音乐IP内容与北京电影学院成立VR项目研究中心,为影视产业提供原创孵化。

第四,将超级IP资源与电视台进行“台网联动”,今年下半年会有主流热播剧在暴风平台上线。同时,网红经济、音乐IP大联盟以及暴风自制节目,统统纳入进来,为广告主提供多元化营销手段。

VR圈:VR营销目前有哪些案例,与传统品牌植入的区别在哪?

李媛萍:最大的区别是,对于品牌的体验感倍增。

具体的案例包括,针对汽车品牌,采用全景品牌主题影院的植入模式,让用户仿佛置身在汽车里,进行别样的观影体验。

现场感倍增的同时也极大调动用户下单的兴趣,让用户与品牌发生更多的强关联。

除此之外,暴风科技还运用VR技术,通过全新的拍摄方法与植入模式,帮助合作伙伴加速完成品牌升维。

比如通过暴风魔镜VR拍摄技术,为用户做全景式VR广告片。美宝莲纽约是暴风尝试的行业首个VR广告片。

此外,在VR社交平台《极乐王国》中,品牌合作伙伴能尽情的展示自身品牌与产品,并与用户发生更多的交互。

再有,暴风科技还做了VR探访龙泉寺,用户能在暴风真实还原的《全景龙泉寺》中,体验全景视频、森林影院、佛教早晚课、全景动画和觉悟的声音五大板块的内容。

VR圈:美宝莲是暴风科技尝试做VR+营销的首个案例,可否具体讲讲?

李媛萍:这个项目是在1月15号VR营销学院开完会就开始碰了。碰完之后,其实我们也没有想到会来这么快。

美宝莲之前在全球已经开始尝试VR了,所以他觉得在中国区可以先做一个案例出来。

由于美宝莲今年的主题是Make it happen,其所倡导的也是女性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在不同的场景的超越和挑战,以及重新塑造自己。而VR本身可以改变人生活和行为,与美宝莲所谓的“体验习惯”基于同样的新趋势。因此,美宝莲就觉得这类VR营销跟主题的匹配度很高。

但在具体拍摄过程中,第一人称的脚本叙事方法,是遇到的很大挑战。

这个在国内,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拥有广告、商业、以及VR拍摄经验的人,几乎很少。

VR圈:通过美宝莲这个案例,有哪些收获呢?

李媛萍:首先是影响力,大家对VR的影响力有了关注,也让我们在客户与VR的结合点开始了很好的融合和落地,而不是飘在空中的概念。

第二,我们有了一个很大的发现,创新一直在客户的脑袋里,只是没有被激发。客户喜欢新的东西、喜欢创作,我觉得营销也一直需要被创造。创新其实一直在客户的头脑中,只不过有两个壁垒。

壁垒一:没有人告诉他怎么做。

壁垒二:同质化比较严重,客户也慢慢地成为了习惯,去习惯性的选择。

一旦这个东西通过市场抛出来,客户的很多创新点也开始大量被激活了。

第三点,初步形成了样本和标准。通过这几个案例,可以对拍摄场景,拍摄模式及拍摄方案,制作成本等进行一些标准化。

未来,我们会不断完善这个标准化样本,将制作成本降到最低。

VR圈:VR营销的关键点是什么?

李媛萍:营销的关键点,无论是超现实营销,还是体验式营销,还是沉浸式营销,或者代入式营销,是挖掘消费者终端的需求点,即你跟用户之间,到底通过什么点进行连接。

基于此,有三个工作需要做:

第一、找到连接点。

第二、价值研究,重塑连接点。

第三、数据研究。

去年11月到今年3月,我们做了两次数据调研,面向消费者、广告主客户。调研数据包括,客户怎么看待VR营销,希望解决什么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我们会铺设相关的节点,去解决其中的营销关键点。

VR 圈:是否看准了营销是个盈利点,才发力这一块?

李媛萍:坦白讲,当初并没有想营收。

VR圈:营销战略会在多大程度上开放?

李媛萍:营销中心并非像暴风魔镜一样,做平台,将所有合作伙伴纳入进来,而是先打样,自己做出一些产品进来。营销中心不做平台,我不是一个大生态,但我会把标准建立好,然后部分开放,纵向开放,将可以提供营销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纳入进来。这边更加着力的是,模式化和标准化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