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阿里撑腰,饿了么全面向京东到家、百度、新美大开战
2016-06-08 11:30 饿了么 张旭豪

如果说原来饿了么还是一个外卖平台,接受了阿里巴巴战略投资后,正全力扩张,全面杀入O2O领域,与京东到家、百度、新美大等巨头全面开战。

i黑马 周路平 6月8日报道

6月7日,饿了么晒出最新成绩单:“517”活动当天日订单量首次突破500万,刷新饿了么的订单峰值。

据称,这个单量足以让饿了么跻身国内单体业务订单量第三大互联网交易平台,仅次于淘宝和滴滴。

这个消息的宣布选择在饿了么总部一片未完工的工地上,现场脚手架林立,地板还没来得及铺,仅在上面覆盖了一层地毯。几个月后,新的团队将搬入。饿了么的快速扩张已经使得工位紧张,一位饿了么在北京的公关人士表示,他两个月前来上海总部时还有空位置,现在都已经坐满。据了解,饿了么已经是一家员工人数超过一万五千人的公司,其中配送人员占了将近一半。

创始人兼CEO张旭豪当天看起来也心情不错,趁着机会玩了一把直播。他举着自拍竿,助理在旁边帮他拿着移动电源,绕着公司楼上楼下走了一大圈。张旭豪像网红那样,回答着网友对他的提问,偶尔也调侃一下坐在他身边的康嘉。或许是对当下爆红的直播不太熟练的缘故,他的脸常常霸了整个屏。

外卖的未来是O2O?

外卖市场已经过了当初的热乎劲,留下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三足鼎立。活动当天,饿了么的总部电梯广告牌反复播放着美团外卖的广告,大家似乎都习以为常。

市场格局一直没有太大变化,你来我往,多是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在暗中较劲。后来者几乎没有了机会,包括已经成长为独角兽的达达,当初也想从第三方配送切入到外卖平台,结果看来,已然失败。

在饿了么公布最新的数据之前,美团外卖在2016年5月也公布订单达到400万单的消息。尽管百度外卖从来没有对外公布过相关数据,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也将是百万级别。

三家加一起,每天送出的订单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单,外卖市场步入成熟期,饿了么们的未来增长空间在哪里?

O2O被寄予厚望。2016年4月,张旭豪发内部信,除了宣布新一轮融资,信中几乎没有单独提到外卖,强调“始终专注于到家服务”。获得阿里巴巴战略投资的饿了么开始有更大的野心——打造O2O入口,除了外卖,也开始配送水果生鲜和商超用品。

外卖存在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订单都集中在饭点,漫长的非饭点成了空档期,配送资源闲置。各平台已经开始着手解决,开始从原来的只供应正餐,扩展到下午茶、夜宵等全时段服务。

更重要的是在于配送品类的延伸。根据饿了么的官方数据显示,饿了么已入驻全国700多个城市,平台用户量超过7000万人。不仅有外卖,也扩充到果蔬生鲜、鲜花、超市便利店等品类,

饿了么存在优势,外卖本身高频,从高频切入在逻辑上走得通。张旭豪认为,用户对即时性电商的需求越来越大,即时性电商的特点是在平台下单,一个小时左右送到。

从当前公开的数据来看,饿了么平台上鲜花、水果等非餐饮品类在起步期出现快速增长。2016年5月,饿了么平台每天水果品类的交易额达到300万元。至于是否将保持增速,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饿了么向O2O其它品类的扩张,也将使其在外卖之外,全面向新美大、京东到家、百度开战。

除了O2O品类的扩张,外卖本身的存量也被认为还有待挖掘。张旭豪对创业家&i黑马透露,整个外卖的渗透率还不是很高,还有三分之二的空间可以往上走。而目前饿了么的平台上大概有50万商户,还有近百万家餐饮商户没有接入饿了么平台。未能接入的很大原因是物流局限,没有配送能力。去年开始,饿了么开始大规模的投入物流平台建设,帮助餐饮商户开展外卖服务。

存量的挖掘也开始往一线城市之外的地方进发,饿了么联合创始人兼COO康嘉透露,饿了么2015年5月一线城市的订单量占总量的41.44%,一年之后,这个比例降低为32.63%。明显可以看到,一线城市的容量饱和之后,饿了么开始向其它城市下沉。

饿了么的隐忧

张旭豪当天压轴上台,只分享了一个主题——食品安全。无论是口头上的表态还是实际举动,作为一家外卖平台的创始人,张旭豪从未像现在如此重视食品安全。

就在上个月,张旭豪还在内部信件上直言,“公司在快速发展之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食品安全监管环节上还有疏漏。对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地明确我们的价值观,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服务的是谁。”

食品安全问题的确时常令他们苦恼,他们也经常因为此事遭到外界非议。

“作为饿了么来说,我们是一个平台,更多的是让商户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张旭豪表示,尽管如此,平台却并无法免责。

饿了么很早就已经介入到了外卖配送的上下游,包括建立自有配送团队“蜂鸟配送”和众包配送团队“开放物流平台”,针对餐饮商家推出的供应链平台“有菜”等等。除了在线下自营餐馆外,饿了么已经渗透进了行业方方面面。他们需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庞杂。

6月7日,饿了么宣布将筹建公司一级部门——食品安全部,像当年淘宝为了治理假货成立打假部门一样,饿了么也开始在食品安全上有所行动。这个部门将会在四五百人左右,全权并独立负责全平台的食品安全监管事务,食品安全部负责人向CEO直接汇报工作,“部门保守的预算应该在一千万到一千五百万元”。

类似举动开始加强。包括与上海交通大学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达成合作意见,双方将在食品安全培训、食品质量监控等多项领域展开合作;发起“明厨亮灶”行动,并已在11个城市安装了一千多个摄像头,推出餐厅后厨直播;在企业内部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强化企业价值观;政企合作,对接政府监管数据,目前已在上海铺开,超过一万家的餐厅加入,打通监管部门的数据;等等。

饿了么所有的举措似乎都在向外界表明,他们在食品安全上并非漠不关心。只不过就像淘宝的假货一样,平台生意想要完全杜绝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没有可能。未来,饿了么依然将面临这方面的困扰。

有意思的是,张旭豪的演讲PPT的最后一张只有一句话:“互联网餐饮行业需要一个专业、客观和善意的媒体环境。”显然,这家重运营的平台公司,跟滴滴一样,在此前饱受媒体的各种轰炸和质疑。

尤其在今年的315晚会,饿了么被央视315晚会首个曝光,被披露存在食品卫生无法保障、商户审核不严等问题,顿时舆情汹涌,群情激愤,表达了对外卖平台卫生问题的担忧。

根据饿了么披露的数据,饿了么已经在审核方面严格把控,平均日审核商家2116家,其中有677家通不过,淘汰率达到30%。

如果食品安全在用户层面决定了饿了么的生死存亡。那另一个担忧则来自资本。创始团队因股权不合理或者丧失控制权最终出局的案例经常上演,包括汽车之家的李想。

外界对饿了么团队在掌控公司方面的忧虑并非毫无道理。首先,饿了么背后的大股东是阿里巴巴(饿了么的另外一家股东蚂蚁金服因为是阿里的控股子公司,一并算入阿里),这家公司早已有先投资后控股的先例和喜好,此前包括高德地图、UC都是在阿里巴巴前期入股之后,后期被整个吞下。

而蚂蚁金服也已经把旗下口碑网的外卖服务转到了饿了么平台,两者开始有了整合的迹象。

二是创始团队的股权稀释问题,尽管没有披露确切的股份分配数据,但经过多轮融资的饿了么,创始团队能占多大股份仍旧不得而知。

张旭豪当天给创业家&i黑马的回应是,“每一次的融资(人们)常规性地认为,会被稀释很多的股份。但恰恰我们的背后有特别信任我们的投资人,所以每轮融资后(投资人)还给我们增发一些股份,让我们整个团队有更大的激励机制,让我们能够仍然把控饿了么这条船往前冲。”

“AB股是美股上市后可能采取的一种方式,对于我们可能会有类似的方式来保证(团队的控制权),最终的效果和AB股是一样的,但是没有用AB股这种架构来做,这是一个技术性问题。”

500万订单的消息宣布当天,正好是2016年高考的日子,饿了么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然而,要得到用户和投资人的持续满意,这家重运营的TO C平台要做的还很多。当然,相信麻烦事也同样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