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资本如何能相爱不相杀?
2016-06-13 12:12 阿里影业 电影资本

泡沫迟早会挤破,但价值投资永远是最真实的。

i黑马讯 昨日(6月12日),阿里影业旗下淘票票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论坛开幕。围绕“电影与资本,相爱不相杀”这一主题,阿里影业CEO张强、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华谊兄弟影业CEO叶宁和导演黄建新等嘉宾展开了讨论。

第一,资本对电影业有什么影响?

第二,资本会不会给电影行业带来泡沫?

第三,未来该如何利用资本来帮助电影业健康发展?

对于资本给电影行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阿里影业CEO张强最有感受:十多年前,电影人是拿着剧本去找钱,现在是很多投资方拿着钱去找剧本,找创作团队。

谈到影视行业是否被资本注入泡沫时,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说,泡沫迟早会挤破,但价值投资永远是最真实的。

关于资本和电影的关系,华谊兄弟影业CEO叶宁认为,进入工业化制作的电影,成本会越来越高,资本会越来越重要;而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则认为,资本过热可能会对电影产业带来浮躁,投资者和创作者的心态一旦发生变化,会对内容的关注度下降,这可能会导致电影质量下降。

以下是精彩对话节选,经i黑马编辑:

资本给电影业带来新机遇?

画外音:随着资本涌入,中国电影行业呈现出高速发展趋势。2015年,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超过440.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7%,成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如果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中国有望在三年内超越北美,跃居全球最大电影市场。

黄建新:2012年,票房将近100亿,我作为电影人很兴奋,但是在资本眼里,这个数字还是太小,有人告诉我中国票房达不到300亿,根本就谈不上产业化、工业化。后来,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去年的票房达到了400亿。其中,资本对电影产业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许有人认为,资本会对内容有干涉,但这是一个悖论,因为任何时候,资本都是一把双刃剑。

叶宁:资本和电影的关系就如一个组织里需要血液一样。尤其现在,进入工业化制作的电影,成本会越来越高,资本就会越来越重要。

如果资本能促进好作品的诞生,这样的资本当然是越多越好。反之,如果资本的力量只是在烧钱,内容越做越差,那等资本退潮后会有一批人被拍死在沙滩上。

于冬:我非常鼓励、也很热切地盼望资本能进入中国电影产业,因为只有这样,中国的电影产业才能去跟好莱坞相抗衡。但是,我们现在也需要跟资本博弈,而不是仅仅依赖资本。我们既需要强大的资本推力,也需要与资本进行有效地配合,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

主持人:一个不被资本爱上的行业,一定不是一个有希望的行业,但是爱到失去自己可能也会带来很多苦恼。

曾茂军:中国电影与资本的关系主要有三点。

首先,内容本身需要大量资金,资本和电影必须要相爱。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电影年产量接近700部,如果平均每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在2000万到3000万之间,那么,仅仅在电影内容制作方面,每年就需要投入150亿~200亿的资金;

另外,中国电影要想进入全球化竞争中,就必须拍更多重投资的电影,因为能够参与全球竞争的电影,其基本制作成本可能都在一两亿美元以上。如果没有资本的介入,就很难拍出大制作的电影。

第二,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电影企业进入了资本市场。正是因为资本的介入,许多公司才能快速地完成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完成生态圈的布局。

第三,资本的介入也有不好的方面。资本过热可能对电影产业会带来浮躁,投资者和创作者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对内容的关注度下降,这也导致电影质量下降和观众审美疲劳,进一步影响电影行业的长远发展。而一些复杂的电影金融产品,甚至会给投资者造成损失。

所以,对于资本和电影的关系,关键是怎么把握好“度”。

张强:首先,我最大的感受是,现在资本在中国非常活跃。十多年前,是电影人拿着剧本去找钱,叫僧多粥少。但现在是很多投资方拿着钱去找剧本,找创作团队,是粥多僧少。

其次,资本正在中国创造更多的、新的商业模式。从线上售票来看,中国的线上售票高达90%,全世界遥遥领先,背后就是资本力量。而且,具有新商业模式的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入,这背后也是资本推手。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现象,虽然中国资本这么活跃,但资本却处在弱势地位上。前几天跟一个老板聊天,他说他去美国找导演,在宾馆一坐导演就来见他,但在中国,投资方抱着钱却找不到导演。中国最强势的是大导演和大明星,他们才有话语权。

影视行业被资本注入泡沫?

画外音: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发展,进一步吸引了资本的关注。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在电影与娱乐行业,中国企业共计发生了125起并购,并购总金额高达927亿元,成为国内资本市场投资并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资本是趋利的,大量资本的进入必然会导致电影行业出现泡沫,影响到电影投资、影院建设,甚至电影票房都有可能出现虚高,“去年440亿元的票房,其中有不少是各大平台的补贴。”

张强:我不认同票房泡沫这个说法。也许有资本泡沫,但票房基本上是真实的。去年票房高跟票补有很大关系,当买票越来越便宜,越来越方便时,就会刺激大量观众走进电影院。而今年票房走低,是因为票补在减弱,而且这段时间的影片也不是特别好。看电影不是刚性需求,出现季节性变化非常正常。

但是从大趋势来讲,中国票房在未来五年保持30%的增长速度是可以预期的。因为,总体来看,电影票价越来越便宜,而大家收入在不断提高。我认为,中国票房会突破两千亿,大大超过北美票房。

主持人:IP泡沫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有人认为IP没有那么值钱,过去几十万元就能买,现在变成了上千万。你觉得IP有没有泡沫?

于冬:我对“IP”无感,我拍电影不太考虑IP。我不认为只要有好的IP,产品就一定能成功。我对电影充满了敬畏心,每一部电影的孵化、运作都充满了艰难万险,我们要像呵护生命一样去保护它。当一部电影要投资生产的时候,需要有人做决策,这个过程固然要尊重业内很多专业人士的意见,但你也可以选择不听,往往这时最需要勇气和魄力。但是,IP如果落在不懂的人手里,过时了或做出来不好,那就浪费了,这是行业的损失。

所以,我希望,买下IP后,投资人要多听听专业人士的意见,多跟行业内的专业同行合作。单打独斗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我们需要多方合作共赢,可以是项目合作、投资合作,或者一起签创作人员,大家通过资源共享,共同做好一个产品。

主持人:你对影院的投资泡沫有什么认知?

曾茂军:对于影院的投资建设,谈泡沫还太早,中国银幕数量目前还不到4万块,按照美国的万人拥有银幕数,中国可以容纳11-12万块银幕,考虑到上座率的差距,中国银幕数达到8万块左右比较合理,如果是8万块以上,那么,中国电影院发展速度会急剧下滑。所以,我预计国内银幕增长,在超过7万块以后才会开始放缓。

目前,从大盘来讲,中国的电影院还谈不上太多泡沫,但是一些低端电影院需要趁早选择卖掉或者关掉。过去,资本只是介入内容,今年,资本已经开始介入电影院,但很多资本是没有经营能力的,它介入电影院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买下来以后能够尽快溢价百分之五十或者百分之百地打包卖掉。这样的资本介入电影院,可能会出现泡沫。

我总体认为,中国电影业未来更多的泡沫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其背后带来的衍生产品。

资本会对未来中国电影业带来什么影响?

主持人:由于中国电影的回收结构比较单一,现在影院票房仍然占整个电影产业回收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中国电影业将来有没有可能像欧美国家一样,影院票房只占30%收入?

曾茂军:有可能,趋势是对的。但是,首先要解决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们通过网络或者其它手段回收的可能性就很小。

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仅体现在电影内容方面,也包括衍生品的保护方面。比如,最近正在热映的《魔兽》,上映前《魔兽》的衍生品在中国的销售额就已经超过了1个亿。如果知识产权保护跟不上,后面就会有大量的仿制产品。

美国的电影工业做得好就是因为知识产权做得好。未来几年,电影业在视频点播、音乐版权,以及一些影游互动和主题公园的IP转化方面的收益会越来越高,如果不做好知识产权保护,那我们永远无法突破这个瓶颈。

主持人由于资本的介入,许多电影引入了国外比较流行的保底发行模式,你认为这对中国电影业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未来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叶宁:我觉得这是个短期现象。核心问题是,当行业和工业体系不成熟时,大家会通过把钱压在这里来寻求一种安全感。但是,公司如果想要获取中长期利益,一定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我们了解好电影创作的难度。即使是一个好IP,如果它要真正变成一个高质量的电影,这其中的艰辛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他们不仅要怀揣着对电影的尊重、热爱,还需要有创作好电影的能力。

我希望所有投资者,包括我自己,在投资人或者企业时,要看一个核心能力,即它有没有真正去创作电影产品的能力。也许这个公司是小公司,只是参与到电影整个大系统里的一个专业环节,但如果它做得非常好,那这个公司在未来一定会极具价值。而资本就应该投资有价值的电影公司。

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很多资本不懂电影,他们投资电影时缺乏专业化。美国资本很懂电影,有一帮专业的人士在为资本所服务,所以美国才能形成工业化和职业化的系统。中国缺乏这一点,又拿着钱,所以,最终造成了保底发行模式的流行,这是不成熟的市场,是一个暂时现象。

主持人:你觉得资本有没有可能推动新导演出来,以及使电影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黄建新:最近已经开始有这个苗头了,很多资本开始参与到新导演和编剧的培训计划。但我想提醒大家,资本进入一个企业一定是设计好了退出机制,它会在最赚钱的时候退出去大部分留一部分,如果企业办得好,资本会继续留那一部分支持你,否则就彻底退出去。所以,企业一定要提高自身能力,这样才能跟资本保持对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