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未来科技论坛:人工智能可能会出现颠覆性改变,但是路还很长
2016-06-25 23:40 人工智能 大数据

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大数据一定要结合产品,结合一个行业的知识和背景,离开了这个来谈是没有意义的。

i黑马讯6月25日消息,“2016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世界未来科技分论坛在成都高新区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3楼天府厅举行。会议由IBM中国研究院总监苏中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副总裁罗龙保,毕马威中国科技及信息业务合伙人吴剑林,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教授程洪等人分别就“人工智能与未来”这一主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以下是会议内容,经i黑马编辑删减整理:

主持人第一个问题我想先给到丁院士,你觉得未来在机器人发展方面,技术角度,产业角度有哪些重大的前景?

丁汉:从技术角度来讲,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在工业机械上,我们现在在汽车工业所用的机器人的这种形式,将来有没有可能放在3C工业里面,当然这个比较难一点,需要一些灵巧的操作。第二,机器人的机床,机床可以有多长,如果要6,7个机器人的这种那就很厉害了。我到德国去看,机器人叼了7,8个机器人,他们做得非常好,是机床厂家与数控加工的一起协调它把做好的。从产业角度讲,走进人的生活中的机器人难度更大一些,怎么让机器人和人在一起工作,像怎么帮助解决老龄化问题,怎么帮助年轻人增强某些功能,帮残疾人恢复部分功能等,我认为可能未来的机器人会呈现出这几个趋势,现在机器人主要是应用在工业上,如果机器人有一天真的走到家庭,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主持人我知道程洪教授也做了很多跟康复有关的机器人,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程洪:在全球现在的机器人领域都很热,我觉得社会机器人或者服务机器人将来一定会像手机一样,甚至比手机的力度更深度、更广度的去重塑整个人类社会。我觉得目前从技术来讲,机器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大概是这样几个纬度。第一是智能型,第二是仿生性,第三是社会性。从智能性来讲,人工智能是封闭的,很多的算法在一个数据体上做测试,我们业界叫刷分。那我们能不能在一个开放的环境去超越,所以我觉得下一个就是开放的人工智能。刚才丁院士也讲到,未来人和机是不会产生冲突的,这是我一直讲的人机的智能,未来更高层面人机的协作,共融。未来从功能来讲,机器人是交互情感意识的,或者说是人的一种情感的反映。

主持人:吴剑林先生您怎么看人工智能这一块?

吴剑林:毕马威是全球四大服务机构,我们布局在56个国家,并形成了一个创新创业的生态圈。我们关注的创新领域,第一是人工智能,第二是物联网,第三就是数字货币。在这几个领域中,人工智能可能会走的更快一些。第一,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在金融上使用越来越普遍,尤其在一些是计量的数据上,比如怎么样在所有的金融交易中识别反欺诈行为,现在在这块已经有了不少的应用。第二是在工业制造方面,尤其是跟汽车相关的领域会走的稍微快一点。第三是健康医疗领域,这一块也在比较快速的发展。第四个是跟很多消费升级直接相关的领域。

吴剑林:我们一直不断的在反问自己,将来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我们大部分人的工作,其实我们分析下来真的是有部分的工作真的是有可能的。举个例子,一个大型的银行,我们每年需要看超过一万个贷款合同来评估这个银行的资质是否足够,这里面包括很多东西,每个案子我们平均要花三到四个小时做,如果一个计算机可做到,我们初步的尝试可能在10到20分钟可以模拟完成同样的工作,这是一个很大的质变,会对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样的,在我们咨询行业,我们相信未来有可能出现颠覆性的改变,可能有一些简单的咨询问题是通过机器人回答的。到了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再回到人这边来处理。

主持人:吴先生描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场景。刚才讲了很多金融行业,汽车行业的运用,今年也是人工智能60周年,真的是非常不一样的一年,我们也看到大数据热炒。从这个角度我们畅想一下,大数据、人工智能会怎么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给一个时间点,五年,十年,大家发散一下,还是吴剑林先来吧?

吴剑林:我觉得人工智能是不断进步的过程,它不是马上完全代替人类,它代替人类目前也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我们很多思考的方式可能它可以模拟出来,但人有些特性,尤其在情感认知方面,它很难完全的模拟。举个例子,你说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是不是非常成熟呢?它在封闭的环境下可能比人做的更好,但回过头来看,你让机器人做打开门的动作,其实还没有做的很好。为什么呢?这里面牵涉到比较多的复杂因素要考虑,像这对于人的动作完成来说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规律。我觉得机器人现在不能完全像人,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

主持人:我们台上的嘉宾有没有不一样的观点?

罗龙保:我觉得机器人如果要具备很强的能力,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我觉得要分,如果是标准的可以模型化的脑力活动,这个在五年之内应该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跟我日常相关的,比如扫地的机器人,现在都慢慢普及了。但同时要看不同的行业,如果是艺术相关的,或者跟情感相关的,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

丁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一个很好的助推器,可以很快的把时间成本缩短,但最核心的是在产品上做出创新,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把以前克服不了的问题克服了,带动这个行业的发展。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大数据一定要结合产品,结合一个行业的知识和背景,离开了这个来谈是没有意义的。最近我们的计算机得发展得益于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但是无论是载体还是产品,离开了产品创新,离开了行业的背景,炒人工智能的概念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可能会误导一些人才的发挥。我觉得不能看人工智能,大数据,关键是效果要好,不能是空话。

主持人:我们刚才听到几个声音,一个是顺势而为,一个是和应用结合,需要有真正的价值,空谈不行,尤其人工智能在这么火的场景下,其实大家也需要多听听丁院士这样的建议。程教授呢?

程洪:我觉得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在未来会发展的很快,所以我同意丁院士讲的,但语音识别开发环境下的人工智能怎么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人工智能长期是可以去预见的,短期的路径上则很难去讲,因为它中间有一些非线性的变化是很难掌控的。第三,在工业领域一些重复性劳动的工作未来一定会被机器替代,所以在未来会有大批人员下岗。最后总结一点,人工智能发展过程应该很长,也是我们未来期待的。现在在技术层面可能也有一些小的冲突,但在人力这方面可能还远远达不到,有很长的路走。

 主持人:时间的关系,特别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最后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我不知道人工智能是第几次革命,在工业革命的时候人们解决的问题是把我们的体力劳动和机器结合,在30年前很多人的吃喝问题尚未解决,很多是农民在解决了这个问题后从农村进入到城市。我们现在看到一个新的浪潮,有一些新的技术,通过大数据把一些我们觉得很繁杂、很费时、偏脑力方面的工作用机器代替可能有人觉得很悲观。但从另一个角度,发明蒸汽机的人确实让农民失业,但同时也让社会有了更好的发展。我们今天这个论坛看到了新的机会,看到人类创造的机器在帮我们做一些低层次的,或者简单的重复性的动作。我也坚信这一点,这样的技术会进入千家万户,进入企业,进入很多行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以前是从农村进入城市,说不定我们以后的生活还会从城市回归到田园,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