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金融乱象调查:“福音”项目怎么变成了美丽陷阱?
2016-06-26 18:56 校园金融 学生 贷款 分期

校园金融走上了一条前方充满迷雾的危险之路。

文| 刘雪儿、张一

从当年的校园助学贷款发展起来的校园金融,已经悄然走上了消费金融和分期信贷之路。随着前一两年上百家小微贷和互联网金融公司把目标纷纷瞄准校园,校园这块净土也跟着现出了一个个美丽的陷阱。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学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学的身份,从不同的校园金融平台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高达数十万元,当无力偿还时跳楼自杀。随后的裸条事件,也让校园贷一时之间被大大诟病。

有人说要加强监管,有人说要限制大学生消费,但问题真的这么简单吗?校园金融业务究竟已经在学校里影响多大,学生们又是如何看待它们,它们到底在校园内是一种什么样的应用状况?

在假期来临和毕业季前夕,i黑马走访了不同高校,实地了解了更多校园金融的真实情况。

都是谁在“提前消费”?

来自不同地区学校的同学们,为i黑马讲述了这样一个个故事。

两年前,石家庄某高校大一学生小楠注册成为“爱学贷”会员,并由此分期付款购买了一部苹果手机和一部平板电脑,为此她多付了将近600元的利息。根据协议,小楠要在12个月里每月还款800元,而她的生活费每月仅有1000元。

回忆起当初所作的决定,小楠说:“我考虑了整整一个星期,毕竟两样东西加起来已经破万了,而且要分一年还完,压力很大,但又很想买,便想着通过勤工俭学打工挣钱来还。”

在小楠的同学里,和她一样使用分期信贷的人很多。小楠说,大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但囊中羞涩,于是很多人愿意尝试贷款买东西。“每个月生活费也就是1000多,比如一个手机6000元,分期买,一个月还500元。分期付款能让有需求的学生很快捷地用上这些新产品,不必再等很长时间。”

但同样在石家庄某大学就读的小李,就惹下了大事。他利用自己和舍友的关系,拿到舍友的身份证,在某校园贷平台上大约借了十多万元,然后携款而逃。当催还的信息发给借款人时,他还茫然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而小李所在的学校,也因为禁止学生使用校园贷业务。

但对校园金融抱有好感的学生,也仍然有很多。

在广西某高校,今年将要毕业的小王,想去北京实习,实习工作是落实了,但住的地方呢,三个月的合同大概需要五千到六千元,这把他可愁坏了,他听朋友说可以使用京东白条,然后去注册,垫了房租。

小王事后对我们说,利息太高了。不过对于手头紧张的他来说,这类业务确实帮助很大。

太原某高校,小张说:“我室友用分期乐首付一块钱买了个5S,在我们班上大出风头。直接从网上下单然后货到付款,送货的人验证下你的身份证学生证可以了,对于我们这些办不了信用卡的大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啊!”

还有很多学生对此采取了谨慎的态度,但此类业务也照样融进了他们的生活。昆明某高校的小恒也使用了分期乐,但他的主要是为了饿了么的九折订餐以及充话费优惠。他没在平台上进行学生信息认证,所以只有2500元的额度。但他从来不使用分期付款,只用来充过4次话费,92充100,他觉得非常划算。

为什么学生愿意使用“校园贷”?

网络小额贷款这一方式,在大学生中已经十分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利用网络借贷平台满足日常消费需求,如购买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如果消费金额超过生活费上限,愿意考虑用网贷的方式暂时缓解购买压力。

经过我们的梳理发现,学生贷款可选择的途径主要有三类:

一是以名校贷、拍拍贷、借贷宝等为代表的p2p网贷平台;

二是以分期乐、趣分期等为代表的校园分期购物平台;

三是以电商网站衍生金融业务,如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为代表的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而屡屡出问题的“校园贷”,往往出现在p2p网贷平台之中。“校园贷”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的确为尚未具备收入自足能力的大学生,打开了一扇“经济解困”的窗。它要比第一类和第三类具有更大的自由性,这些借贷而来的金钱是自由支配的,然而,这也意味着高风险,尤其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

正如我们不能将大学生借贷视为一种拜金和过度消费的陋习,同样,我们也不能认为每一笔“校园贷”都使用恰当。大学生较之社会而言,是不成熟的,他们一方面急迫的要自己来做主,但他们又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来支撑他们的主观意识,所以很容易形成一种错位,想法上面的不成熟性和金钱上面的依赖性以及行动上的冲动和偏激性,得不到制约和平衡。难免不能理性的对待袭来的诱惑,也正因为贷款门槛低、条件限制少、办理快捷,才具有校园吸引力的校园贷频频的向这群涉世未深又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大学生挥手。

而较大的分期购物平台,以及京东白条、蚂蚁花呗这样的信贷服务,又和校园贷有什么区别?校园金融类的创业项目,要怎么做才能杜绝校园内的“陷阱”的发生?

“陷阱”如何在校园金融项目内产生?

校园里的金融陷阱,不是靠学校和家长管住学生的钱袋子,相关机构查处校园贷就能避免的。在每一个项目的起点,就应该杜绝,每一个可能会出现陷阱的环节。为什么有的平台,会发生诸多的问题呢?

1、平台缺乏资金支撑

一般校园贷平台没有强大的平台做支撑,也难以获得资本青睐,资金的投资理财也存在诸多风险,学生的授信资金难以保障,甚至会存在跑路的道德风险。

为什么大型电商平台的信贷业务相对风险较低?蚂蚁花呗对接的是蚂蚁小贷公司,蚂蚁小贷通过中介机构将表内的信贷资产打包,形成一个有限期的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刊行可买卖营业证券来实现资金融通,从而来支撑客户授信资金,这背后是资产证券化的运作。

京东方面表示,白条的垫付资金都是京东商城的自有资金,并没和任何一家银行合作。分析认为,京东商城与供货商有一个月的货款交付期限,白条资金或许来自应付款项,刚好对应白条业务的还贷时长,而京东方面也没有否认会动用货款。

2、本质模式不同

一般校园贷是先贷款再消费的纯粹信贷模式,平台只管找到贷款人就好,不管贷款用途。哪怕大学生用于赌球、风险较高的初次创业,消费承受不起的电子商品、股市投资等,平台也无法知晓。这就在源头上给款项收回埋下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而先消费再贷款的电商信贷模式,与信用卡功能类似,借款平台知悉借款人的具体用途。具体来说,京东白条覆盖京东自营及开放平台的实物产品,蚂蚁花呗支付淘宝、天猫上的消费购物,但为防止套现,二者都会对虚拟产品充值卡、礼品礼券、团购、投资性贵金属等有所限制。

3、缺乏信用评估

一般校园贷平台,根本没有纳入央行的征信系统,对借款人的信用没有数据沉淀,也就无从谈起信用评估。没有征信,盲目放贷,最后结果,也只能通过“裸条”来催债。这种小凭条,一般是通过校园代理拉到同学等,然后递交身份证、学生证信息,以及家长、老师、同学的联系方式,再通过线下实地考察或电话沟通甚至网上视频方式来验证身份,至于信用考察的真实性,不排除借款人事先串通好中介或联系人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没有消费场景、形不成闭环体系、缺少资金和征信支撑,这样的校园贷项目,最终只能通过高利率获利、暴力催债,几乎成了变相“高利贷”。各种问题也就接踵而来。

一般校园贷平台,借款利率普遍较高,还存在名目繁琐的手续费、服务费与高额的逾期费。以趣分期平台的产品“趣白条”为例,借款3000元,借款期限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应的年利率分别为24.0%、17.5%、15.4%、13.5%。

以名校贷为例,借款3万元,3年内还清,月利率是0.99%,年利率是11.88%,还需要缴纳0.5%的充值手续费,平台会扣除20%借款额作为咨询费,3万元在3年后需要还4.0692元,如果逾期,30天内每天滞纳金是应还款金额的0.15%,逾期超过30天,之前扣留的20%借款的“咨询费”也不会给借款人,虽然借款人负担了100%借款额的所有利息与各项费用。

有业内人士表示,“行规”是下款只放80%,利息按100%收取,其余20%美其名曰“手续费或押金”(实际大多不退回),这也变相提高了实际利率。

一般校园贷的信用额度相对来说也差不多,从几千到几万不等,但由于监管和风控各方面漏洞,容易出现冒用他人信息借款、从多个平台借款、借款对象倾向高风险借款人等情况,从而使得实际信用额度大为提升,河南大学生欠款58万元就是一个例子。

而这种放贷,一般也就无法通过法律手段追债。一般校园贷催款方式较为粗暴,多为言语威胁和恐吓,有的直接到学校骚扰学生及其老师同学,或威胁家长催款。

美国校园贷项目是怎么做的?

在美国,学生们大多使用4%-7%的政府贷款,少部分使用网络贷款。以提供贷款给MBA学生的贷款为例,Sofi的浮动利率为2.89%-6.07%,固定利率为4.25%-7.75%;CommonBond的10年期固定利率为5.78%,15年期固定利率为6.09%。

虽然网贷较为优惠,但只提供给信用良好的学生。例如,SoFi主打为名校学生提供贷款,而CommonBond对学校和专业等也有着严格的要求,这就在源头上控制了风险。

同时,国外校园贷平台在资产证券化上发展较为成熟,这位后续扩大规模打下了坚实基础。例如,3月末,美国最大的校园贷平台SoFi宣布推出了全新的对冲基金子公司。根据其CEO表示,该基金一开始规模是1 500万美元,但很快将增长至5亿美元到10亿美元。虽然它刚融了10亿美元并不缺钱。

另外,如果客户出了问题,平台也不会坐视不管。比如SoFi会提供免费事业咨询与找工作帮助,这对国内的催款处理或许有些启发。

总之,国内一些校园贷平台之所以经常出事与诸多因素有关,一方面缺乏完善的征信系统支持,也不会所有校园贷都可以拥有电商平台那样的数据沉淀来评估信用,另一方面,校园贷平台普遍缺乏闭环流动的资金链条,一旦发生欠款,平台不免慌张不已,高额逾期费和野蛮催收方式也就可以想象了,国外的资产证券化可以是一个方向,蚂蚁花呗也在使用。

要想避免悲剧事故的发生,除了学生和网贷平台加强自我约束外,监管部门也应该落实好职责,呼吁是收效甚微的,唯有严密制定的法律政策和严格执行的监管力度才是校园贷行业朝向规范之路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