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学车刘老木:互联网驾培很特殊,我们的打法是让学霸学渣共同战斗
2016-07-07 14:19 趣学车 互联网驾校

坚持以弱小为本,永远像个创业狗一样去工作,像游击队一样去生存、去战斗。

翻开趣学车公司内刊《趣看》的第一页,和logo一样的橘黄色文字写着几个大字——“让天下没有难考的驾照,成为马路杀手的杀手”。这是趣学车的使命,也是创始人刘伟俊(江湖人称“刘老木”)和他的小伙伴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随着驾培行业中“自学直考”等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红利,一时间资本和创业者纷纷涌入互联网驾培行业。不同的是,趣学车在政策来临之前就已抢占了先机,率先深耕行业。公司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趣学车目前已在全国23座城市开通驾培服务,预计今年9月份开通50座,到年底前开通80座。

从0到1,学霸学渣共同战斗

2012年9月从加拿大完成学业回国后,刘老木开始了人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创业,面向驾校做IC卡计时系统。彼时,他的这套系统管理了江西省几乎所有(114个)驾校,3500个教练,每年培训的学员约25万人左右。

虽然一直在做2B的生意,但能够接触到C端的机会让他深切体会到学员的痛点。他发现,尤其在二三线城市,等待时间长、教练服务态度差、收费不透明等成了传统驾校最明显的诟病。“我们原来是给驾校提供服务的,记得那时有位员工为了上驾校,请了一个月的假,这是很糟糕的,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来说,离开一个月基本就不用再回来了。”

后来,刘老木决定投身互联网驾培行业。

当下,互联网驾校出现两极分化的模式,一种是发展速度很快但缺乏深度和粘性的平台型公司,另一种则刚好相反,重资产、重垂直但发展速度过慢。所以,要么太轻,要么太重。

刘老木意识到,不能一开始就投入重资产做直营驾校,这样会让创业公司起步跑得很慢,但也不能仅仅做导流平台,那样无法真正解决驾培行业的痛点,于是,趣学车在这两者之间十分巧妙地找到了一个平衡,也就是校中校模式。“可以理解为大驾校中的小驾校,比如驾校的50台车里面有一部分车是我们的教学点,我们提供专业的教练,整套的驾培服务。这样,成本和速度都只有重资产的几十分之一,但是发展速度也提升了几十倍。”

如今,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趣学车目前已在全国23座城市开通驾培服务,城市的铺张速度很快。而从组建团队开始,趣学车的打法就很独特——让学霸和学渣在同一个战壕里战斗。

刘老木认为,驾校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很多问题单靠学霸精英解决不了,单靠有丰富线下经验的学渣也不行,必须将两种人放在一起,高度互补,高度融合,相互欣赏,彼此成就,才能形成一个拥抱变化的接地气打硬仗的团队。

在趣学车的团队中,有独角兽公司创始团队的成员、BAT出来的技术和市场大咖、饿了么和达达的90后创业老炮、国家部委离职官员、国内资深记者,同时也有三本大学都没毕业,但从大学开始就连续创业的众多线下城市负责人。“把这些学霸和学渣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尊重知识,但绝不迷信学历,而我们每一个趣伙伴必须在在学霸和学渣两种文化里自由切换。”刘老木介绍。

最开始的趣学车还是个只有七八人的“小团伙”,到现在已经是200多人的“大团队”,北京总部的办公地点已经快要坐不下,刘老木说:“年底我们线下会扩张到1000人。”

制敌法宝有三件:理想、省钱、忧患意识

当大部分互联网学车平台还处于拿天使投资的阶段,趣学车在今年1月份已经完成了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而在2015年7月的成立当月,趣学车就拿到了来自梅花创投和安芙兰资本的500万天使投资。

“为理想而奋斗”这话说出来很简单,听起来很虚无,但在趣学车却有这样一群人,“拿很少的工资,每天工作16-20个小时,每周工作7天。”

在说这些的时候,能看出刘老木是骄傲的,“我们真的是在为理想而奋斗。”

就像我们在第一次接触一个新事物时,总会难免抵触和抗拒一样,传统驾校在面对突然兴起的“互联网+驾校”时,也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看不起”到后来“看不懂”,最后到“怕来不及”,“主动拥抱”的过程。许多时候,这个融合的过程并不容易,而在刘老木这里,这些并不是难题,实现这种“融合”的正是“理想”。

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刘老木跟传统驾校校长谈合作时,双方总会彼此尊重和欣赏。“我经常跟传统驾校校长开玩笑说,我其实是一名地下党员,因为我只拿一块钱工资长期在敌后工作,我们公司有一大批这样的地下党,大家为了我们的让天下没有难考的驾照,成为马路杀手的杀手而努力奋斗着。”

创业就是九死一生。在刘老木看来,真正让一个创业公司死去的原因并非是外部的竞争激烈以及所谓的资本寒冬,而是来自团队内部,“创业公司是一个游击队的胚子,每天要面对极其艰难的生存和战斗环境,但要是过早的过上了养尊处优的国军生活一定是不行的。”

所以,与大多数喜欢烧钱的创业公司不同,趣学车将更多的重点放在了“回归商业本质,创造商业价值”上,在低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了快速发展。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最缺的就是钱,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资金,创造出价值,这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刘老木认为,蜡烛不能两头烧,要么赌未来,要么图现在,“一旦两个想要,那就会出大问题。”

趣学车的小伙伴告诉i 黑马,如果公司团建时多点了几个大菜造成浪费,大家心里都是很难受的,刘老木也说,“我们争取做到不要浪费一粒米,不要看轻一个人。但真的很难!”

另一方面,在该花钱的地方和时候,他们却一点都不含糊:“技术开发、产品迭代,品牌建立,市场推广,团队打造,企业文化落地,这些都是我们特别愿意去花钱的地方。”

在采访中,刘老木多次提到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时刻保持对美好未来盲目乐观,对自我短板极度恐慌。”因为他始终觉得,对一个企业来说忧患意识很重要。

“如果创业团队一开始就呈现出成功者姿态了,放心吧,他们差不多快挂了。而如果一个公司每个人都很紧张,都觉得我们快死了,放心吧,他们一般死不掉。”

商业,始终要回归本质

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特定时期。如果阿里巴巴一直做B2B,也许今天的马云就不是“马云爸爸”了。

在刘老木眼中,互联网驾校还处于起步阶段,是初期的初期。现阶段趣学车的目标十分清晰,回归商业本质,即产品服务有人用,用户愿意买单,用户愿意让我们有合理的利润。

为了坚持“让创业回归商业本质”,刘老木在公司成立之初就坚持“三慢一快”政策:在初创阶段花钱要慢、在实验阶段发展用户要慢、在创业之初,股权的分配要慢、而产品迭代速度和业务发展规模要快。

在刘老木看来,烧钱补贴对于互联网驾校来说用处不大,“和打车不一样,正常学车如果要三千块,并不是说你便宜五百块用户就愿意做决定,学车是建立在有信任,服务好,口碑好基础上的,这些是无论补贴500还是补贴1000都无法改变的。”

老木说,趣学车并不是完全不认同烧钱烧补贴的快速扩张模式,而是在驾培领域,最大的痛点来自于重塑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协调和满足好学员、教练和驾校三者之间的利益诉求,“烧钱烧补贴的方式至少不适用于这个行业的初创公司。”

为了建立优质高效的教学服务,趣学车专门成立了自己的品控部,它独立于所有部门的,不需要进行利润、招生KPI考核,考核标准只有一个——质量监管,刘老木透露:“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它是我们公司的中纪委。”品控部会对教练做严格的要求,包括教练的筛选以及培训、考核等,保证学员的服务质量和学车体验。

在刘老木看来,现在互联网行业有一个怪现象,“企业赚点钱或者没亏钱就觉得很了不起了,这其实是一个大问题,难道企业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创造利润吗?”老木说,创业者需要有“永远弱小”,“永远谦卑”的心态,才能走得更远。

就像在几天前,一封名为《贯穿弱小,让人才密度成为我们的护城河》的创业公司内部信在创业圈、投资圈中广泛流传,它的作者正是刘老木,在那封刘老木写给内部员工的信中,他这样勉励自己的小伙伴——

“弱小是一种美,弱小是一种力量”,但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还有人艰不拆的后半句:壮大了就会失去生命力,壮大了就不再美丽了。牛逼的公司,不是因为小时候走过了多少艰难,而是因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依然能认清自己的发展阶段,保持初创时的战斗状态和人才密度。

“坚持以弱小为本,永远像个创业狗一样去工作,像游击队一样去生存、去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