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监管来了也别紧张,互联网金融至少三年内还是投资风口
2016-08-05 14:36 互联网金融 曦域资本 黄晓黎

在监管的长号吹响时,曦域资本这个半路杀出主投互联网金融的新基金能站稳脚跟吗?

文|刘雪儿 编辑|杨洁

从计算机专业工学学士到法律硕士,从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到景林PE的创始及管理合伙人,黄晓黎身上总有种不安分的劲儿,她仿佛一个满怀好奇心的攀登者,不断找寻着更高的山峰。

黄晓黎在景林投资工作了六年,曾带领景林投资进入了一流PE基金行列,管理基金达到70亿元人民币。韩都衣舍、红蜻蜓、颐海国际(海底捞调味品)、乐视影业、滴滴、达达等,都是她曾投资过的明星项目。然而,2015年下半年,不安分的她又一次选择了离开。

这一次,她创立了曦域资本,想打造一家专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精品基金。

“当时,景林投资无论是团队还是业务都已经成熟了,美元和人民币基金、VC和PE都有了。到了这个阶段,我希望做出变化,去做自己更想去实践的事情。”黄晓黎对创业家&i黑马表示。

而现时的互联网金融,正处于政策和监管的风口浪尖,P2P和校园贷等事故频发,也让它跌落到舆论的低谷。但是,黄晓黎仍旧看好它的爆发。金融业与互联网结合隐藏的巨大潜力,专业金融从业人员的纷纷“下海”,大拨细分领域创业者的几年历练期,这些都让她觉察到,时机已然来到。

曦域资本的投资策略非常清晰,专注投资成长初期的各互联网金融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一般为B轮左右投资。“我的基金只有几亿元的规模,投资六到八个不同细分领域的领先项目,平均单个项目投5000万元左右,既有较好的分散,又可以从容做到精细管理。”

在策略的具体实施上,黄晓黎的逻辑是这样的。“先对十几个可投的细分领域排出优先次序,再通过项目调研和书面研究筛选出我最认可的模式,再把这种模式下我能看到的团队都接触一遍,锁定领先的几家详细调研,最后精选出我认为潜力最大的企业。如果不是现在资本这么冷,我还真无法不紧不慢地完全按照我的逻辑做事。”目前,黄晓黎已经投了牛股网、群星金融、米么金服三个项目,都是细分领域中她认为国内领先的团队。

可能因为投资策略非常清晰,黄晓黎很快找到了前海母基金和不少企业家做LP。“相当部分LP来自金融领域,他们了解这个行业的玩法和核心,对我的投资方法也很认可。”

然而,只拥有少数人的支持是远远不够掀起大浪涛的。

在事件频发与监管趋严的互联网金融领域,政策导向是一面隐形的导航旗帜,在景林时擅长互联网与大消费投资的黄晓黎,会在风起云涌的大环境下做好互联网金融项目的投资吗?如何才能规避诸多风险在资本寒冬里淘到更多精品项目?

以下为黄晓黎口述,创业家&i黑马整理。

曦域资本创始人黄晓黎

互联网金融至少三年内都是投资风口

投资的核心就是要找到一个足够大的市场,然后深扎下去才能发现更大的价值,互联网金融就是我很看好的领域。

金融是个很大的行业,我梳理出的细分领域就有十几个,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移动支付、证券、资管、保险、征信、资产证券化等等,每个细分领域都是万亿级的市场,出来的公司至少可期待百亿市值。在“互联网+”时代,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其实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及互联网思维,与传统金融服务的结合。金融是电子化程度很高的行业,消费者通过移动手机消费和接受各种服务的习惯能够很快倒逼传统金融的移动互联网化,并最终倒逼产品甚至整个金融服务体系的变革。这种结合能有效解决传统金融由于成本关系达不到的小微企业和屌丝市场的问题,这些久旱的空白市场将依靠互联网新技术,高效而低成本地迅速爆发起来。

另外,一级市场股权投资行业是没有专门培养过投资金融行业人才的,投资TMT的年轻人更喜欢文化娱乐、消费和黑科技,金融相对来说就太枯燥了。在这个领域,缺乏能够详细剖析问题的合格的投资人,尤其是成长初期,财务数据还不是判断依据时,这个领域的投资是最难下手的。

我很幸运,有金融方面经验和人脉的积累,在做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期间,就为太平洋保险、交通银行、中国银联、海通证券、光大证券、新华信托等各类型的金融机构提供IPO、重组收购、产品创新和法律服务,对各种金融产品和环境变革都比较熟悉。在景林期间,也投了10多个互联网金融项目,涉及财富桥、老虎证券、中量网等资产管理和证券等领域。

另外,现在我愿意把互联网金融作为全部投资方向,主要还是缘于互联网金融人才正在成熟。

最早一批在这个领域的创业者,大多是互联网人,主要模式有两种,要么做流量,靠工具或社交聚集用户叠加金融服务,要么做地推,在空白金融市场野蛮成长。那个时期,我很谨慎,不敢重投。因为我觉得,归根结底,模式创新最终还要看成本和效率情况,信用建立和获取的成本、风控是否有效,以及杠杆是否有风险等。要看到未来传统金融机构和大流量平台参与进来之后,这个模式是否还有竞争力,是否还能够建立自己的壁垒仍能占据一席之地。

但现在不同了,随着互联网创业大潮的逐步演变,越来越多既懂技术又懂金融的人创业,互联网和金融结合的团队也不断成长成熟,涌现一批高质量的创业团队。就和当年电商刚兴起一样,找懂电商的人都难找,而现在已经有很充足的人才供给。互联网金融大发展瓶颈到今天仍然是人,真正有能力创业的人、会监管懂监管的人、理解互联网金融并掌握资源的人,这需要一个发展过程。

不管如何,一些刚刚成熟的团队已经在互金各细分领域崭露头角,对于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按照既定投资策略慢慢筛选到他们。曦域也会紧随这个大浪潮的脚步,就算三年之内只做这一件事情也足够了。

B轮左右的项目是主投对象

我们的投资策略是,主要投B轮左右的项目。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除了第一波互联网金融创业者,大部分人都是在2013年-2014年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这两三年时间,市场正好筛出来一批公司。这些创业公司团队的潜力与产品完整性都经过了市场的验证,企业即将或者刚刚进入快速成长期,这个关键点上资本助力对他们很重要,可以支持他们去铺渠道、做市场、做BD等等。

当然,我选择投B轮也与整个市场有关。大家的钱很容易往前扑,或者投向后期的稳定收益,而现在主要投中间轮的基金很少。金融和互联网结合领域专业性很强,这个时期财务数据还不能显现价值,判断项目是否在快速成长的初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投资竞争很少。竞争少市场冷,都能让曦域有条件坚持那个简单的投资策略:自上而下从容研究,自下而上从容筛选。

而对于互联网金融成长初期的公司,估值一般在小几亿人民币到两亿美金之间,离百亿人民币估值还有足够的空间。对我来说,下降趋势可控,上升空间足够。事实证明,我已经投资的牛股王、米么和群星金融在投后不久就实现了盈亏平衡,并开始逐步盈利。

未来谁具有领先地位?

通过连续的项目调研,我发现更让我放心投资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通过技术做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连接平台,平台上面直接服务于小微企业或消费者,平台下面仍然与金融机构连接。就像我投的群星金融,它通过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做了一个服务平台,快速低成本地将核心企业的信用传递给上下游小微企业,让小微企业快捷地通过供应链业务活动获得低成本的融资,而其背后,以前似乎还没变,传统金融机构仍然通过其平台提供资金多做业务,保理公司仍然为客户做通道牌照业务,而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都获得了收益。

米么金服(么么贷)也一样,将线下商家、消费者、线上风控连接起来,有效地获得高质量的消费分期资产,后面的资金仍然由金融机构提供,它也是在消费者和金融机构之间做了有效连接,对消费者和金融机构都做了更好的服务。

监管趋严,互金过冬更难了

金融最终要通过风控能力赚取信用差价的钱,或者能赚到信用定价的钱,并且任何业务的基础都是要算成本的,大量的金融空白市场不是传统金融不做,而是成本太高做不了,现有有了新技术,可以做了才有解决办法。而反映到创业项目上,很多人还没搞清P2P的获客成本与资金成本究竟是什么,就跑去做了,当然会失败。

比如前段时间引起热议的校园贷问题,其实核心还是信用问题。企业设了再高的违约金,但用户确实没钱了又能怎样呢?关注它是熟人借贷还是裸条借贷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商业模式中采用的方法根本不可能解决金融信用的核心问题。

金融永远是强监管的,监管也是必要的,但监管如何把握技术性和节奏感就比较难了。希望监管机构不能简单地一刀切,以免引发整个互联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另外,国内证券市场不大稳定,注册制延后、新三板拒绝互联网金融公司等,也会影响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业。我比较担心这样发展下去,国内的资本市场会逐渐缺少好的供给。一些好的企业被挡在外面,上市资源价格会上升,真正做价值投资的机构会受到排挤。而对于金融行业来说,美国市场正在好转,一些好的企业可能会寻求去海外上市,一些有价值的公司不得不卖身给有牌照的BAT,资源又会趋于集中,从而造成不良循环。

在这种背景下,曦域的投资领域主要是普惠金融类的,个人消费类的,以及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基本都是以技术为驱动力的,符合国家提倡的方向。毕竟我是律师出身,也会把握好度的问题。

对于创业者,我建议一定要去深刻理解监管,严守底线,做能够创造价值对社会有意义且国家鼓励的事。还有,资本市场一时半会不会好转,大家要准备好过冬,要好好想想你的策略是否要调整,最好的公司才能拿到钱。但要学会居安思危,那些看得长远、有战略又行动谨慎、创造足够高价值的公司,现在的机会属于你们,你们有时间通过更公平的竞争脱颖而出,而不再让资本压得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