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悦资本李潇:和创业者一起“雕刻”项目
2016-08-11 10:26 资本 投资

“投资,是值得放在一生长度中去做的事。” 如果把项目比作璞玉,他就像众多投资人中那个耐心的雕刻者,和创业者一起等待时间的验证。

本文授权转载自愉悦资本JoyCapital微信公众账号(ID:JOYCAPITAL)

当投资这个行当变得和创业旗鼓相当,越来越热的时候,做投资无异于进入了一个你追我赶的角斗场。

“当初行当里人也很少,社会认知也没有那么强,竞争更没那么激烈。结果,过了两年就不一样了。现在这‘行当’,真成了一个大‘行当’。”

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李潇喜欢把投资称为“这个行当”。5年的投资生涯,他见证和参与一家家创业公司从无到有、从0到1,看多了一家家后来大成的公司如何从“七八个人、三两杆枪”的原始状态一路走来,李潇逐渐爱上了做投资这个看似短兵相接,实则细水长流的行当。

离钱太近的行业难免有些浮躁之风,快进快出博机会的投资人虽然也不少,但李潇倒不急着瞄准猎物。冷静如他,看领域、找项目之前,得先将自己心中那把猎枪擦得铖亮。一旦做足功课,他就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拿到项目,再细心地去雕琢项目的一沟一壑。

极速迸发的子弹

论职业生涯,李潇是个经历丰富的“子弹选手”。一旦迸射出膛,就能以极快的速度接近“红心”。

2004年,刚从国外留学归来,他就被德勤会计事务所录用了。

国内外的工作氛围截然不同,尤其是在会计师事务所。在国外的德勤,刚毕业的同学会被安排进行各种系统训练,2~3年后才算出师。而在中国,一入职就要被“关小黑屋”、直接扔到项目里,进行实战型的残酷训练,几个项目下来,就可以出师了。而李潇,做完第1个项目,物美超市,就直接出师了。

“好的项目经理会教你一些,但大部分时间还是靠自学。” 李潇想起做完物美项目不到3个月,还是个新兵的他就成了老手,也开始带实习生接项目了,颇有点像赶鸭子上架。他一边学一边实践,上手非常快。“快速学习、团队精神和专业精神,是我在德勤学到最多的。”

在德勤完成了从学校到社会的第一步之后,李潇希望能够到一个更接近产品和业务的环境里继续学习,这样,他加入了甲骨文。

HR、渠道、政府关系、战略、BD……作为管理培训生,李潇有机会在不同的岗位得到锻炼。每到一个新部门,他都会投入巨大的精力和热情,立刻进入岗位需要的工作状态。

当时,恰逢甲骨文全面实施“金色中国计划”,业务高速发展,李潇也参与了很多重要的项目和投资,一切看起来都顺利又美好。

2008年,奥运会让那个夏天格外热烈,也正是甲骨文最好的时光,但李潇却选择了离开:“我们那个年代,大家的优先选择就是投行、外企,投行招的人非常少,IBM、甲骨文、微软、可口可乐、雀巢这样的外企很吃香。现在如日中天的房地产、证券,还有BAT在那会儿都不是优秀人才的第一选择。但时代的趋势真的很难预料。时代、命运,总能让人出其不意。”

从甲骨文辞职,李潇走上了创业之路。

一句话成为转折契机

李潇不太喜欢做的一件事,是规划整个人生和职业。在他眼里,做事有计划是必须的,但那些十年规划,实在不大必要。更何况,人生中有那么多不期而遇的随机事件,也许在某个时间点、某个人,不小心就改变了人生的发展方向。

就像他自己一样,若不是因为朋友的一句话,李潇估计到现在还做着和投资相隔十万八千里的工作。

甲骨文之后,李潇加入了一家做彩票的初创科技公司。作为创始团队一员,他参与了公司从0到1 的整个阶段,也带领产品团队帮助公司连续3年实现高速发展。但是,彩票行业虽然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但是属于政府高度管制行业,创新的空间很小。

外企、创业公司都干过了,李潇想给自己充充电了,于是开始筹划出国读MBA,还买了书,做起备考打算。

这期间,朋友聚会时有人提起来说有个正在做VC的学长叫刘二海。VC这个词,李潇从朋友口中听说时,还是头一回。中国的风险投资,和互联网的发展近乎同步。2011年后,一家又一家明星创业公司上市,顺带着把原来隐身在幕后的投资公司的名气也带了起来。整个风投行业逐渐走向台前,投资的风潮起来了,一些机构也声名在外。

“做过那么多不同岗位的具体工作,或许我还可以试试投资。”当机立断,李潇通过朋友找到当时还在君联资本担任董事总经理的刘二海,聊了聊投资,觉得听起来挺有意思,于是就投了简历,进入了投资行业。

真正进了投资这行,李潇没想到的是,做投资比创业还拼。

进君联之前,李潇准备到杭州休个假,刚好有个项目在杭州,他的休假就演变成“白天去见项目谈,晚上到了酒店忙到凌晨2、3点,做好财务模型,假期也该结束了,于是我带着财务模型飞回北京,直接进了办公室” 。

投资不是一个容易的行业。最初的9个月时间,李潇参与了16个项目。每个项目,他都做DD、访谈、做协调,一共写出几千页的PPT,垒起来估计有一米多高。作为投资新手,这种高强度的训练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帮助他快速掌握这个行业的基本功,不间断的项目让李潇一下子接触到大量新事物。”我们的团队也是一个强大的后援团,比如二海,就是一个好的导师,在你需要指导的时候给你很有意义的指点。”

刘二海也是对李潇影响最深的mentor。他研究事物的方法、对行业的理解、关键节点的把握、大格局……都让李潇受益匪浅。

越过成败的山丘

近一两年间,投资变得炙手可热,私募几乎成了一个公众名词。“这个时候其实需要冷静,所谓的‘风口’来了,到底是不是一个真实的机会?还是一阵风式的热点?这些都需要‘冷思考’。一个优秀的投资人,必须要经历几个项目的周期、一个基金的周期、一轮经济周期。这样才能培养出来冷静客观的独立判断。”

这几年,国外很多新模式一出来,国内就争相出现模仿者,拼凑团队、做估值,投资人也蜂拥而至。“投资和创业,都是蛮难的事情,没有固定的公式可以套。创业公司三五个月的时候,不太可能摸清楚模式;投资没有三五年,也看不出来项目到底会怎样。而且,两者都不是前一个成功,后一个就百分百能成的事情。”所以,做投资就得心态放轻松,“期望值要有,但总体还是得淡定。把你的项目放到很长的时间轴上看,就不会只注重一个时间点的得失。”

李潇喜欢那种和创业者一起奋斗的感觉。那些技术、模式创新的项目,那些创业者的品质和精神,时常会让他有所触动,或者给他带去启发。

和途虎养车CEO陈敏的两次见面,就令李潇特别难忘:一次是在大热天里,他走进途虎养车刚搬进的大仓库,就看见陈敏和一群光着膀子的小伙子大太阳底下一起搬轮胎,十几个客服女孩开心又积极地接着电话,公司的氛围特别让人兴奋;另一次,途虎养车遭遇恶性竞争,刚好两人都到美国出差,晚上凑一块,坐在酒店里谈了4、5个小时,一步步梳理后续的打法。

他也非常尊重创业者,把创业者的项目当成是自己在创业。

“一个项目,离不开人和事的相辅相成。很多人都是在关键时点上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机会转瞬即逝。投资的作用就是在CEO徘徊、顾虑,需要有人一起来讨论事情的时候,陪伴他。”说到自己投的项目,李潇更爱用“兄弟”来称呼自己和创始人们之间的关系。

投资,是值得放在一生长度中去做的事。如果把项目比作璞玉,他就像众多投资人中那个耐心的雕刻者,和创业者一起等待时间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