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晖创投曾浩燊:如果你投资成功多失败少,那说明你太保守了
2016-10-27 15:32 晨晖创投 创业 投资

投资人压力大,那是瞎扯,要说承受的压力、在一线往前冲的兴奋感,还是创业来得直接,也更过瘾。

文|石慧

晨晖创投成立于2013年, 管理合伙人曾浩燊主要关注VR、AR、机器人、物联网。曾浩燊拥有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计算机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斯坦福大学的电子工程硕士学位,本科毕业后进入硅谷的芯片公司,拥有较为深厚的技术背景。

2008年,28岁的曾浩燊决定创业,他回到上海,和两位合伙人一起创办了蓝思软件。后来,蓝思被美满电子收购。在美满电子,曾浩燊又做了谷歌电视,又开发了Sony的PlayStation VR。

2015年,曾浩燊加入晨晖创投。目前,他重点关注VR、机器人、物联网领域。

晨晖创投管理合伙人曾浩燊/受访者供图

以下为曾浩燊采访实录,经创业家&i黑马编辑:

创业家&i黑马:在VR领域投了什么项目?

曾浩燊(以下简称“Ray”):我们投了一家VR公司,它是做内容的,我看中的是它的体验。这家公司把很多精力放在VR世界的用户体验上,核心点就是希望把用户体验做到最好,让用户能再来一次。

现阶段,VR离钱最近的就是线下店,别的地方还没钱可赚。所以这家公司现在在做一些线下游戏。他设计的几款游戏,你在里面会有更多交互,更多可玩的、有趣的东西。举个例子,有一个火把,你走过去就会感觉到它的温度,拿到手上你会真的感觉到拿住了一个东西,你还能闻到东西烧焦的味道。这是一种体验,游戏是一个载体,通过游戏让你获得更好的体验。

他们花很多时间去研究设备。研究哪一个是最好的设备,哪个设备什么特性。体验是一体的,缺一不可,硬件、软件都要兼顾。

我看了很多VR项目,但这一年来我就投了一个。我两个合伙人问我干嘛不投,我说越看越不敢投。投的这家公司融到天使轮了,他们现在要专心把产品做好,那个创业者也是我喜欢的类型,很踏实,用很多数据去判断下一步该怎么走。他会找很多人过来试验产品,试完之后他们的系统就会记录每个人在VR产品里看到每个场景的时候会做什么,等等各方面都记录下来,然后研究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他们做得很专业,体验非常好。

创业家&i黑马:VR和AR从去年年底开始火,但现在很多投资人觉得布局有点早,可能的还得三五年,您怎么看?

Ray我一年前就说过这话了。我看了很多项目,而且我比大部分人更早接触VR,蓝思被收购之后,我去了美满电子,在那儿的最后两年,我做了Sony的PlayStation VR,所以我经历过整个开发、研发过程。这段经历让我觉得VR水很深,所以我对这块的看法相对保守。

做投资以后,我很奇怪为什么在行业里相对保守的一件事,在资本市场上这么火,这么激进,大家都冲得这么快,我觉得很恐怖。有时候参加活动,现场100个人,问有多少人听说过VR,基本上所有人都举手,但再问多少人玩过VR,可能也就30%的人举手。

玩都没玩过,但是听过,还愿意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听VR讲座,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最后问他们有多少人家里有VR设备,可能举手的就两三个人。   

所以你会发现不对称的情况很严重。我想说的是,现在冷下来是必然的,也是一件正确的事,它会延续下去。可能还要三五年才会起来。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是我太保守了,大家都觉得VR很热,但我觉得VR一定要有非常不一样的、非常好的体验,能吸引你多次尝试。只有非常让人享受的内容和平台才能做到这点。大家低估了这个门槛,或者说大家可能还没有试过,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

创业家&i黑马:在物联网领域看了哪些项目?

Ray我投了一个芯片的项目。它是一个做模拟芯片的,主要是在充电的市场,简单来说,以后充电宝可能半个小时就能充完。这个团队很好,有国际优势,他们做的事全世界没有几个团队能做,这是我投他们的原因。

其实我自己本身很抵触芯片,本来不想投芯片的,因为我做了十几年芯片,一开始就在芯片公司做软件,我们叫嵌入式软件,通常做这个行业的人就会对行业有各种各样的抱怨,而且芯片在中国确实活得不是特别好。从2003年开始有一些海归回来做芯片,做得不好,因为到最后不是拼单点技术,拼的是整合,那你肯定拼不过巨头,活得挺难的。

但我们是投早期嘛,这个团队很好,对的人做对的事,另外这个行业在中国也有一定可能性,所以最后决定投。

所以一定要投一些我懂的项目,软件和硬件相结合,要不然我就捣乱了。我投的肯定是自己相对比较熟的。芯片这个案子很特别,很多是纯硬件的,但我太喜欢那个创始人了,没办法。

创业家&i黑马:物联网领域接下来有哪些新趋势?

Ray物联网讲了这么多年,其实一直没有真的做起来,在中国,现在小米系智能硬件估值比较高,还有其他几家都在做。核心问题还是在于行业里的几家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物联网行业里,大家没有动力相互打通。

大家都在讲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够大,但我一直不相信这件事。我相信在智能硬件领域最终会是单点突破,就是你真的能够通过所谓的软件,所谓后端的大数据,解决用户的真正需求,而不是伪需求。举个例子,我的家庭空气净化器,我能在手机上控制,这是伪需求,因为这不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但如果我买一个空气净化器之后,你能帮我省电,这才是最核心的点。

现在国内越来越多人觉得这个大故事讲不下去了,就开始寻求单点突破,使劲把一个产品做好。这是件好事,具备了这个条件,每个单点都很强,才能把大家黏在一块儿,各家再去谈可能更合理。

物联网领域出现越来越多的单点突破,通过软硬件结合解决一些核心的问题,这是一个方向。

大家现在都没有找到真正核心的痛点,也不知道怎么去解决。硬件本来就是很难的一件事,有很多坑,创业团队也会很累。但单点突破需要照顾的点没那么多,真正抓住痛点就行了,所以他们还是有一些机会的。

创业家&i黑马:国外物联网的发展情况会好一些吗?

Ray其实也是各占山头,三星不会跟LG去聊,LG也不会跟索尼去谈,唯一做了很多工作的是Google,做了一些后端的事,想把大家拉到一块儿,整合起来做个大的。但很难,因为抓手不够牢。要重复安卓的故事,是比较难的。

还是先要每个单点去做,国外的单点做得比较透了,也已经有了好几个成功案例。国外可能会比我们快一点,过几年就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整合出现。

创业家&i黑马:您是如何做投后管理的?

Ray最核心的就是帮公司对接业务,不管是上游还是下游的业务。怎么对接?我的方法是,跟投过的公司,一开始两周见一次面,告诉他我是你的资源,让他告诉需要我帮他做什么,聊聊他最近的发展,这是一点。

另外要帮他梳理一下。技术出身的CEO,很多东西没有经历过,所以往往很痛苦,当他在做的时候,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不明白的事情。他有时候不懂一个问题,但觉得问出来的话挺low的,他不想问,不想示弱,但在公司没几个人真能够帮到他,那我跟他聊,就能帮他解答一些在我看来比较简单的问题,因为我做过,就觉其实很简单。

再具体一点,就是帮他们梳理业务,做一些简单的决定,告诉他们这条路可以怎么走。还有招聘等等工作。

我真的会跟我的团队一块儿去见他的客户,现在我投的案子不多,有这个能力和时间去参与,这也是我享受的事情。

创业家&i黑马:您之前的创业经历能在哪些方面给予创业者经验?

Ray在创业上,我们肯定有共同语言,但在具体行业上,区别还是很大的。所以跟他们分享创业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另外更重要的还是对行业的认知和理解。我经常说,投资人的工作就是天天出去接收新信息,去看不同的东西,而CEO往往都是低着头构思,去做他们最擅长、做得最好的。

所以有时候投资者的意见对创业者是有帮助的,让他知道行业里发生了什么事,给他一些方向性的东西。但这个线要划在哪儿,你不能过度参与,也不能给他们太多压力和噪音。

这一点我很注意,我一直跟创业者强调,你想知道的我会告诉你,你不想听的我就不说了,不要我讲什么你就听什么,如果这样我不会投你。其作为一个创业者,你一定是说了算的人,我是帮你的,这个定位我很清楚。

创业家&i黑马:会不会觉得做投资没有创业过瘾?

Ray我觉得不一样,哪个投资人跟我说他们很累,压力很大,我觉得他们是瞎扯淡。

投资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承受的压力、在一线往前冲的兴奋感,相对没有创业来得直接,还是创业更过瘾。投资好的一点是能接触很多很好的人,跟不同想法的人碰撞,这是这个职业带给你最重要的东西。

创业要往一个点打,做投资看的面要更广,你要逼着自己跟着社会不停往前走,始终拥有好奇心,这也是我的性格,骨子里就比较喜欢这件事。起码到现在为止,我觉得做这个决定是对的,是一件挺好玩的事。

但不管你有多好,失败率肯定比成功率高,如果你成功率比失败率高,那就很神奇了,说明你非常保守。

当你看过很多案子,你会变得很挑,现在回头想,我现在会不会走我第一次创业的那条路,肯定不会的。以前是无知者无畏,我现在知道创业会有种种难点。

创业还是需要一些傻性,多少有点盲目往前冲,现在看得多了,知道的多了,反而稍微有些保守。

我从创业转到投资,一开始也会有点保守,慢慢地就找到节奏了,等知道该重视什么不重视什么看,可能会再快点。我问过好几个前辈,他们都是这么说的,从创业到投资一开始都是很慢的,我只能说我符合这个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