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下半场之争,除了人工智能这三件事也很重要
2016-12-26 16:04 地图

地图之争下半场看点是什么?

12月23日,百度地图在北京举办“智能出行新启点”生态大会,发布了国内首个3D地图,上线了杨洋导航语音完整版,还推出了涵盖等多个合作方的“城市伙伴计划”。看上去这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科技发布会,不过,百度地图在大会上抛出的重点方向却是前所未有的,我总结为百度地图要搞“四化建设”:虚拟现实化、智能化、共享化、全球化。为什么百度地图要办这个大会?为什么会选择主攻这四大方向?答案是:地图下半场已经开打,而百度地图则想通过“四化”打赢下半场。

地图大战正式进入下半场

如果说要给2016年的科技圈找一个关键词,我最先想到的会是“下半场”,不论是O2O还是电子商务还是互联网行业,人们都说“下半场”来了,其实“下半场”的理念在任何细分行业都有所体现,地图行业会不会迎来下半场?答案是肯定的。

之所以互联网的各行各业都在进入下半场,一个关键在于中国互联网人口趋于饱和这个大环境,人口红利消失,这对地图行业的影响同样很明显,地图已过了通过预装等方式去获取用户的阶段,要想增长必须想新的办法;同时,基于图层的导航功能已很成熟,地图必须要有颠覆式的功能创新,给用户提供新价值。所以我认为,地图之争进入了玩法全然不同的下半场。

与过去几年地图行业频繁出现收购合并这样的大事件不同,2016年的地图行业显得有些“沉寂”,从多家混战走向了百度与高德对决的双雄格局。下半场,百度与高德的双雄对决将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

半场的竞争方向是什么?

上半场大家围绕着三个关键点竞争:数据、用户和开发者,百度地图与高德地图在这三个关键得分点上都超过同行,成为下半场的两大玩家。地图之争下半场的竞争力则体现在这四个方向:

1、虚拟现实化:

地图是空间的映射,不过,只是部分空间在某个时段的“索引”,并且数据还是在“二维像素级”,与现实世界有很大差距。在地图之外的行业我看到“虚拟现实化”已开始上演,直播成为主流内容形态,体现出“影像虚拟现实化”。再比如VR和AR的方兴未艾,体现出了对现实世界更强的数字化能力,让人们身临其境或者对世界进行“操作”,可以说是“交互现实化”。

地图厂商一直对现实世界的数据保持着强烈的饥渴,下半场同样会追求做“更逼真的地图”,比如更逼真地呈现现实世界的空间信息,百度地图本次发布的3D地图,就是要更全面地呈现现实世界;更多的POI,更精细地呈现空间信息,比如高精地图、4K地图;此外 ,更实时地呈现世界的空间信息,包括道路修缮信息、交通拥堵信息等等。未来,更多、更细、更全、更新的空间数据,将让地图无限逼近现实世界。

2、智能化:

2016年人工智能也是高频词汇,巨头在布局与借势,创业者和资本在大举入场,人工智能正在改变各行各业,是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代具有颠覆性的技术,而地图与人工智能技术有许多结合点。

一方面,地图的数据生产之前人工为主,今年夏天我在参观百度佛山地图基地看到的是,百度地图数据生产环节已大量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百度地图外采数据有超过80%的工作都能实现自动处理,人工处理在百度地图的数据加工中只占约20%的比例。人工智能对地图数据生产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即有利于提升运营效率,还能够让数据更全、更多、更细、更新,提升用户体验。

另一方面,地图的产品体验要走向智能化。让产品体验更智能,在一些产品上开始陆续出现,如华为Mate 9、小米电视等。而人工智能技术与地图产品同样有很多结合点,并且不是伪需求:基于图像识别可实现AR导航,百度地图已支持某些场景下的AR步行导航;基于语音识别可实现驾驶中、走路时的语音交互,这些产品功能几年前都在尝试了,但这几年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很快,将会带来真正的全新体验,同时,也会有更多AI类产品创新出现。对于用户来说,智能化之后的地图使用将更好用更准确,想象一下出行时身边有个活地图是多么方便吧。

3、共享化:

为了在可控成本内,实现更高的真实化,地图的数据生产必须要发挥眼下流行的“共享经济”模式,引入众包力量参与,并且是PGC模式为主,UGC为辅。百度地图本次推出“城市伙伴计划”就体现出了共享化的思路,其中还包括了联合中国交通广播、北京交通广播等数十家电台和电视台成立“天琴路况播报联盟”。还有,11月,交通运输部与百度地图合作建设的综合交通出行大数据开放云平台“出行云”上线,这一平台旨在实现地图数据的生产与使用的共享。因为 ,要实现专业级数据采集,就必须与交通部门这样的特别数据拥有者参与才行。

通过构建生态并形成PGC的共享数据模式,实现共同生产与利用,既可节省数据采集成本,还可获得通过自采无法获取的数据,并且提升地图真实化水平,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基于PGC的共享能力将是地图之争的一大关键。

4、全球化:

中国互联网市场进入红海,各行各业都在谋求全球化,曾被认为全球化难度很大的O2O、电商、支付、文化等业务也在大力推进国际化,阿里电商、支付宝、微信支付、今日头条,都在走向海外。百度地图今年已进入全球209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性地图。更多中国人、更多中国业务走出去的大趋势是地图全球化的机会。

地图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

过去地图的主要价值是基于图层的导航,因此使用频率较低,虽然说有O2O、POI等想象空间,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至少还没有成为事实上的O2O入口。随着互联网各行各业进入下半场,地图的黄金时代可能真的来了。

第一,互联网正在实体化,更需要地图。物联网意味着更多物理设备会联网,它们要么可以采集地图数据如交通摄像头,要么会十分需要地图例如自动驾驶汽车。O2O不再是一个热门概念而是一个常态化形式,互联网与实体世界无缝打通,需要地图的连接,比如新型零售业,不论是门店还是物流,均依赖于地图数据。总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业务离不开地图。

第二,共享经济成为主流,很依赖地图。滴滴为代表的共享出行是中国的现象级产业,不论是Uber还是滴滴都依赖于地图。滴滴之后又出现了共享单车潮,共享经济的共同特点是基于本地的实时化的供需匹配,在这些领域,地图都不可或缺,是很重要的支撑。所以共享经济成为主流,也是地图的机会。

第三,人工智能日益普及,地图是支撑。前面提到地图需要人工智能技术来优化体验与高效生产,实际上,人工智能要在各行各业更好地应用,很多时候需要地图,比如人工智能要被用到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就需要地图来引导机器的空间认知能力。再比如人工智能被用到企业营销中,就需要用户的地图空间数据,比如这几天火起来的的支付宝AR红包就是基于实景图片(人工智能)和LBS(地图数据)的,人工智能与地图往往不可分。

因此我认为,不论是实体互联网还是智能互联网,抑或共享经济热潮的兴起,对地图都意味着更广的应用空间,地图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

百度地图明确“四化战略”的意义

百度地图“四化”方向的明确,在我看来,主要是支撑百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的大战略。最近一年,百度着重强调两个方向:一是人工智能,李彦宏成为中国互联网最积极的人工智能布道师,百度整个公司在瞄准人工智能。二是国际化,BAT都在国际化,百度世界大会曾宣布,其在海外已有16亿用户,4个国家收入过亿,国际化进展很顺利。百度地图将为百度生态业务的智能化、国际化提供空间数据和地图服务上的支撑,同时是百度智能技术的使用者和进入海外的一块跳板。由于百度在智能化与全球化上已形成优势,百度地图在这两个方向上优势明显。总之, 相对竞争对手,百度地图在下半场更想“玩大的”,故事很大, 技术很前沿,市场野心也大,也似乎握有更多胜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