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要把身家性命押给小程序?
2017-01-10 09:01 黑马快评 小程序

短期不可高估,长期不可低估。毋庸置疑,“小程序会取代APP”之类的言论还是过激了。

不出所料,黑马哥的朋友圈今天被微信小程序刷了屏。无数人赞叹于它的“惊艳”,好评多于“差评”。

这又是一次“蜂拥而上”。不过,黑马哥还是相信一句对小程序的评论:短期不可高估,长期不可低估。毋庸置疑,“小程序会取代APP”之类的言论还是过激了。

豌豆荚联合创始人、前CEO王俊煜再创业,推出了新产品“轻芒杂志”,并且第一批参与了小程序的内测。对于小程序的体验他同样赞美有加,但当我们问及是否会放弃APP的时候,他依旧认为,读者有很多深度需求,iOS依然是他们不容忽视的主要阵地之一。只是如果“小程序表现足够优秀,那我们可能考虑不再开发安卓版”,前提是不影响他们对安卓用户的覆盖。

在小程序和APP的博弈上,朝夕日历创始人程昊坦言,小程序能解决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因此“对于小团队来说很简单,就是开发一个小程序。”但是他同样肯定APP的存在价值——服务重度黏性用户。

与在APP端“一贫如洗”的创业团队选择开发小程序相比,程昊认为,反而过去APP做的量很大的要更痛苦,“你一做的话,就觉得好不容易做的量都转微信上去了。”这是残酷的事实,但似乎又有点杞人忧天,因为从iOS到安卓再到小程序,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创业者自始至终都是弱势群体。

虽然人们不分行业领域的“一窝蜂”跳进了小程序的试水大军,但开发者平台“很快”的联合创始人宋畅始终认为,有些领域显然与之不相匹配。

“最不适合的就是自媒体。”宋畅在黑马哥举办的小程序研讨会上对在座的嘉宾解释道,“因为自媒体没有场景,小程序即用即走,自媒体没有讲故事讲道理的场景。”除此之外,她还认为游戏开发和版权类应用同样不适用于小程序。前者是因为微信不敢轻易撬动苹果的“蛋糕”,而后者则是其猜测微信团队毫无兴趣去插手版权的审查和监管。

小程序正式上线后,有自媒体撰文对其无法改变当下生态提出了十点理由。其中,缺乏入口和体验不够好分别被列到了第一第二位。该文章认为,小程序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它并非万能,只是众多选择之一。

“审核”也成为很多创业者所担心的点。俱牛网创始人鲍禹卿就认为,小程序每次修改后都需要走一遍审核/发布流程,效率上不如H5便捷。大家都明白,在微信的大生态下做事,必须要能洞察微信的心思。

如今,一个疑问是,被大肆追逐的小程序,真的降低了创业者成本吗?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说本来三个人专注做安卓、iOS和公众号营销,现在不得不又招人做小程序,没减负反而增加成本。

与之类似,好奇心日报前端齐修就曾表示,“微信小程序就是一个类似RN的轮子,从技术栈来讲我不喜欢,并没有减少产品的开发成本,反倒是多了一个开发流水线。”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可小程序的理念。起码,有人提出了质疑,说即用即走的理念并不适合创业。该观点认为,创业讲究留存,消费者买了就走意味着没有用户,对于创业而言,它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工具,而不是创业的原点。

对“第一波红利”的追逐引发了小程序开发风潮,但也有人为此忧虑。白鹭时代创始人张翔就对这所谓的红利期持不太乐观的态度,他告诉黑马哥,“所有人都认为它(小程序)是一个机会,所有人都为第一时间抓住这个红利跳进来,在这种情况下,我反而认为红利期不会很长。”

张翔的“不太乐观”不代表悲观,他的担忧也不代表不看好小程序。正相反,事实上他是小程序的坚定支持者。只是,他认为,优秀的公司不仅是看红利,也注重抓住长期价值。

总之,小程序确实有很多独特之处,也在尽量提供完整的原生的APP体验,较为理智的看法认为,它会替代很多APP提供服务,但不会也不可能完全颠覆APP生态。甚至有观点认为,小程序能够实现的功能并不是增量,事实上已经在订阅号和服务号上实现了。很多人看好小程序,很大程度其实是看好微信,去追小程序,背后其实看到的是微信的价值和生态。

黑马哥认为,服务号做得不太理想一直是微信的心病,所有在此基础上升级做出了小程序。很大程度上,它承载着微信在应用和服务的“不死心”和野心,具有战略意义。

但它依然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尤其对于创业者而言,如果你赌上各种渠道,押上身家性命,把命运交给微信和小程序,黑马哥认为这并非明智之选。

“任何创业都必须讲一个留存,过去很多企业让消费者买了就走,现在头疼得一塌糊涂,因为他们没有用户。无论是当年的APP还是今天的公号都有一个留存概念。从这个角度讲,不会出现类似APP创业、公号创业的小程序创业,它注定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工具,而不是创业原点。”TMT观察者魏武挥如是评论。

而最后,黑马哥想提一个疑问,一个社交产品真的需要和能够承载那么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