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能够代替死去的你吗?
2017-03-16 18:31 AI 人类研发

这位叫Ash的男子,不幸因车祸身亡。但他的妻子Sarah却在那之后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了。

沉浸在痛苦中的Sarah几番纠结,启动了一个大数据+云计算系统,把Ash在Facebook、YouTube等网络中的信息输入进去,但出乎她意料的是,系统竟然可以模仿Ash的口吻,和她进行对话了。

更震惊的是,系统供应商还可以提供智能机器人形象定制服务。

于是,和Ash长得一模一样的机器人出现在了Sarah的生活中,和她说话、陪她睡觉。

但他毕竟是机器,不是人。

这款机器人完全听从Sarah的命令,没有喜怒哀乐,也不了解Sarah的性情和感受,在Sarah让他跳崖时只知道遵守命令。最后,绝望的Sarah把它束之高阁——Ash生前也把自己已故亲人的照片放在阁楼上。

然而,Sarah的女儿一出生就与机器人生活在一起,她并不觉得它有什么不同,过生日时还要拿着蛋糕拉妈妈一起到阁楼上与它庆祝。

这情节,来源于英剧《黑镜》第二季第一集,呈现了人类与AI的关系一种可能的未来图景。

多年前,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曾经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些我们在网站和社交媒体上的账号、问答、发帖,代表我们想法的一切一切,是否是我们的遗产?在我们死后,它们将如何处理?如果将它继承,是否能够复制我们的思想?

我相信还有很多人记得这个讨论。

但到了AI时代,这个问题却突然改变成了——当我们一旦死去,或者说,我们的肉体被消灭,却有我们遗留下来的思想和其他内容被AI继承,它,能够代替死去的我们?

这种事情细思恐极。但不要觉得它遥不可期,或者只是个虚拟的幻想。AI所能做的事情,不仅仅是在比赛中击败我们,打击一下我们“高级智慧生命”的自信而已。一些变化已在发生。在我们还没有关注到地方,很多不同领域内,部分人的人生轨迹已经被悄然修改。

当AI替代人类工作……

比如我们不可能再复制某些成功人士的人生历程,因为机器已经把它夺走。埃里克-斯波尔斯特拉,迈阿密热火队主教练,当年他只是初级NBA视频协调专员,从海量的比赛录像中,一路成长起来。但现在,这样的人已经不可能再出现,因为当初他的职位,现在,已经被机器所取代。

当我们讨论“机器取代人类工作的未来”时,还觉得它很遥远。但是,蝴蝶效应的翅膀已经开始震动。

比如鉴黄师。当这个职业刚刚在媒体上被曝光时,人人都用惊讶而又好奇的目光投向他们。对于大型视频媒体而言,可能需要几十人的团队,来进行监测,人工要一张一张用肉眼识别违规信息。

现在,固然这个职业需求量仍然巨大,但是,在很多企业已有的团队中,也比之前悄然有了节省人力的办法。因为,企业只要用互联网音视频有害信息监测系统,就可以自动识别网络上传播的涉恐、涉暴、涉黄信息。

通过音、视频双通道进行有害信息检测,语言类内容为主的音视频,采用语音识别、关键词检索技术检测;图像类内容为主的,就通过定时采集关键帧图像,进行图像识别,判断是否为色情、性感、正常。

我们的系统对直播平台涉黄图像检测的准确率高达99%以上,误报率低于1%,需要客户进行人工复核的比例不超过3%。人工复核后的数据会被收集起来进行迭代训练,不断提升识别的准确率。”极限元联合创始人马骥说。

有了如此智能的系统,人力成本和管理费用也省了。以一家月直播10万小时的中小直播平台为例,如果采用传统的内容审核技术,100人的内容管理团队每月成本大约80万。如果借助人工智能监控内容,人力投入可以削减到10人左右,综合投入不过10-20万。监视设备费、办公场地费也不再需要。

这类监测系统,在网络监管部门、公安部门、互联网直播平台公司都已经无处不在。单纯依靠人工监测的企业,已经不复存在。

比如客服和呼叫中心。大型呼叫中心的坐席,也在比以往有了缩减的几率。以前,人工客服超过50%的时间,都在处理用户咨询的大量重复性问题。现在,用AI机器人客服屏蔽掉这些重复问题,就减轻了人工的工作量,并且以客服助手的形式提高人工客服的工作效率,也给企业降低了成本。

这背后的技术原理使用的是统计语言模型(Statistical Language Model),一种基于概率论的算法。简单地说,语言模型就是用来计算一个句子的概率的模型,即利用语言模型,可以确定哪个词序列的可能性更大,或者给定若干个词,可以预测下一个最可能出现的词语。

如果输入的拼音串为nixianzaiganshenme,对应的输出可以有多种形式,如你现在干什么、你西安再赶什么等等。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转换结果呢?利用语言模型,就知道前者的概率大于后者,因此转换成前者比较合理。

智能客服公司智齿科技CTO吴立楠以乐视为例,解释了实际的应用场景:“在乐视,智齿科技机器人解答环节可以挡住60%的用户。也就是说,100个咨询者只有40个会转到人工,另外60个都被机器人服务了。

原来一个客服只能同时服务5个用户,有了机器人的辅助,现在可以同时服务15个。如果最多只有100个用户咨询,原来一共需要20个客服,现在只要3个就够了,节省了85%的人工成本,并且机器人的准确率达到97%。”

这种模型广泛应用于各种自然语言处理问题,如语音识别、机器翻译、分词、词性标注等。

AI已经在各种细分领域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什么职业将被机器改变?和黑智谈过的众多业内人士也总结,劳动并无高低之分。那些和数据相关,重复性较强、边界清晰的工作,容易被机器所取代。

当然,机器并不是毁掉人类的恶魔。机器本身,并没有获得更好的工作,以及更高的职位的欲望。就如同昔日纺织机的出现,曾经引发纺织工人的愤怒,但是那些提花织机,并没有宣告裁缝和设计师们的末日来临。

可是,长远下去,或许它会颠覆某些职业形成的途径。正如NBA正在构建算法,用于整合来自其SportVU系统的数据,为球队提供战术研究一样。一个潜在的优秀的主教练,也许就这样消失,不再出现。

而他自己并不知道这些。而或许本来应该对他一脸崇拜的球员们,将在机器的指挥下,露出钦佩的神色。

我们在看《北京折叠》时,互联网已经折叠。而在未来,也许AI,也将折叠。

那么,当人类都开始被AI取代……

《黑镜》中的Ash机器人是否有可能成为现实?当然,前提是死者留下的信息量够大,比如根据之前的聊天记录,进行建模、特征提取,经过一定的训练后,机器可以按死者的特征(习惯)与人聊天。

即便如此,包括打败人类围棋高手的AlphaGo在内,也都只是“弱人工智能”,是纯粹的工具,不会有喜怒哀乐、自由意志,自然也不可能产生“征服”或“毁灭”的动机。

不过,“弱人工智能”发展为“强人工智能”的那一天总会到来。所谓的“强”,就是超越工具型智能,就会有思想,有情感,有自由意志。

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李开复说,未来10年AI会取代50%人的工作。雷军很支持,还相信只多不少:“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这样,他革掉了一些落后的东西,但是又新增了大量的新的工作机会。”

史蒂芬·霍金最近在英国《卫报》的专栏中写道:“工厂自动化已经让众多传统制造业工人失业,人工智能的兴起很有可能会让失业潮波及到中产阶级,最后只给人类留下护理、创造和监督工作。”

#2027年3月10日 中国 北京

早上7点半,李露坐在达到L4标准的无人驾驶汽车里,一边吃着早餐,一边滑动眼前的虚拟屏幕浏览新闻。她只是公路上所有无人驾驶车中的其中一个车主。

“叮铃~”她收到了一个语音信息:“李露你好,这里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恭喜你通过了“AI监督师”的资格考试。证书已发送至你的个人信用账户,请查收。”Yes!她刷脸打开账户,看到证书后,急忙点开视频把好消息告诉了家人。

十年前,李露是个天天熬夜敲代码的程序员。后来AI可以自动编写代码,李露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了出来。但是AI的程序还是需要人工来检查,避免出错,所以社会就新增了“AI监督师”的职业,李露报名参加了考试,结果还不错。

鉴黄师小刘,可以选择留下转做“AI监督师”,也可以干脆离开这一行,去搞一直以来就喜欢的美术,塑造他心中真正美的人体与意象。客服静静是个有耐心、乐于助人的女孩儿,她可以去医院做护工,或者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幼师。翻译小冰可能对国内外的文化融会贯通,于是自己创业当老板,做外贸生意……

在这个阶段,AI对于人类,就像在马车时代,未来的汽车对于人;就像在汽车时代,未来的飞机对于人。

AI技术是工具化进一步加强的保障,人工智能正在渗透到各个领域,但都是为人类服务的,从某些角度讲,会使人生活得更“懒”。

如果把目光再放远点,100年后,世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史蒂芬·霍金预测,生物大脑与电脑所能达到的成就并没有本质的差异。从理论上讲,电脑可以模拟人类智能,甚至可以超越人类。

那时,一个新世界就会诞生。

#2117年3月10日

AI不会生病、死亡,他们脑中有海量大数据,计算力惊人,他们的智慧远超人类,为人类提供科学与决策,人类也会因此更健康、更长寿。但是,AI没有血肉之躯,也没有血缘亲情,人类为AI提供其特有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以及与地球相处的经验。

大概你会想到《HER》,一个人和智能语音助手相爱的故事。但是,如果给Siri或小冰配上一个可与真实相比拟的躯体,你会不会和它来一场柏拉图的爱恋呢?那个和小冰聊了10个半小时,进行了一千多轮多话的宅男,大约不会拒绝它。

还记得那个性爱女机器人Harmony吧,它在年初被研发出来,具备12种人格特质,拥有加热器,可以模拟真实体温,具备学习能力,可以模拟人类情感。

也许,人类就会与AI恋爱,组成家庭。人类的数量可能会因此减少,为了延续后代而保持在一个低水平的数量上。

也许,人类会彼此疏远,沉浸在AI中无可自拔。

也许,人类面临AI的威胁,地球不再适宜生存,全部移民到某个宜居的星球,两者互不往来。

也许,AI也会变得像人一样贪婪、暴力,就算人类离开地球,AI也会发动侵略,并将人类一举灭绝。

也许……

作为人类,被自己亲手创造出的新物种毁灭在感情上是残酷而难以接受的。现在起,人类想要打开充满诱惑的潘多拉魔盒,更要学会如何使用和驯服他们,以免自取灭亡。

最近,伊隆·马斯克、史蒂芬·霍金在内的上千名专家联名发布了《艾斯罗马人工智能23定律》——人工智能应该在生产力、道德和安全领域遵守的23条基本原则。

有趣的是,这23条原则都是围绕人类研发、应用AI的目的、态度、手段、范围、价值观、利益等方面设定的。

说到底,开启潘多拉魔盒的钥匙掌握在人的手中,只有人类能决定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