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的中年危机:配得上福利,给得起努力
2017-03-22 10:08 创业公司 李嘉诚 裁员

创业公司又如何对待老员工呢。

本文由GPLP(微信ID:gplpcn)授权i黑马发布,作者 欧若拉

近期创业公司似乎不太平,从微软公司再掀“裁员潮”,计划在2017年6月前裁掉2850名员工以来,再到各大互联网公司轰轰烈烈的裁员消息,即便是很多30岁左右的投资人,也同样面临休假或者裁员的困境。

人到中年,该如何寻找自己的出路,创业公司又如何对待老员工呢,且听GPLP君为你道来。

从李嘉诚看公司如何对待老员工

华人首富李嘉诚,曾发家于塑胶产品。靠生产塑胶产品的长江工业总公司,在做大做强后,转向房地产等产业,成就了财富神话。然而,在塑料花日落西山时,李嘉诚却在寸土寸金的长江大厦保留了生产塑料花的车间,而且生产者都是些老人,效率低下。这不禁引起人们的费解。

有人建议取消塑料花生产车间,李嘉诚却说:“那些员工在我的企业里干了那么多年,是他们创造了塑料花的黄金时代,也成就了我的事业。现在他们老了,除了熟悉塑料花的生产工艺别无所长,我若停止生产,将他们推出门去,他们的境遇将会如何?”

李嘉诚对跟随他多年的有功于长江实业的“旧臣老相”,始终怀有感恩之心,以德相报,让GPLP君也为之动容。

不仅如此,李嘉诚在处理公司高管人员离职时,还给他们以低价购入长实系股票的机会,让下属分享公司的利益,使得公司拥有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原和黄董事行政总裁马世民离职时,就用8.19港元/股的价格购入的160多万股长实股票,按照当日23.84港元/股的市价出手,可以净赚2500多万港元。

都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然而在弥漫着铜臭味的时代,像李嘉诚这样的企业家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情味的存在。

因此,看一个人和一个公司能否走长久,需要考察的一个方面就是他们如何对待老员工,或者早期员工,因此这属于感恩。

阿里的榜样 早期员工加盟创业公司也有希望

阿里上市早就一批亿万富翁的神话一直是创业圈的经典。

据GPLP君的了解,真实的情况是,在阿里巴巴,凡是工作年限和岗位评级达到一定程度下,公司才会给予数量不等的期权鼓励。由此可见,这属于阿里巴巴的期权属于典型的老员工的福利。

GPLP君算了一笔账:假如我们以一名阿里持股员工来计算,假设其持1万普通股,阿里上市时行权成本63美元,阿里1普通股=1ADS股,阿里IPO当日股价为93.89美元收盘,如果假设该员工在阿里上市后马上行权,那么其在税前获得期权收益就高达308900美元。当然,这个计算仅限于当时股价所得收益,现在阿里的股价可谓一路狂奔,着意味着阿里老员工的收益远不止这些。

抛开股权激励,红包也是重头戏。据悉,阿里巴巴每年都会给员工发放特别红包,发放的原则是人人有份,主要根据员工在阿里贡献的年份多久而定,以鼓励员工持久在公司里长期发展。那跟随阿里一路打拼过来的老功臣们可是又收入一笔财富啊!

既然公司都这么给力,作为老员工也不能倚老卖老,坐吃山空吧,不然也会面临被辞退的危机的。所以即使处于暮年,也得上演一番励志的故事,以回报老板,激励新人。

阿里掀起了创业公司激励的狂潮,而对于其他创业公司来说,虽钱没有阿里那么多,但是你还有人情,对于老员工或者早期员工足够关爱,相信所有人都会投桃报李。

论老员工是如何被嫌弃的?

喜新厌旧虽是人之本能,然而,如何在竞争的社会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老员工也需要自己身上找原因,“我”是如何因跟不上时代而被单位所厌恶。

一、因为熟悉而居功自傲 甚至懒惰

创业公司度过了早期创业的艰难,很多老员工便开始居功自傲,学不进新的公司,然而,市场竞争千变万化,诺基亚这样的企业都倒闭了,你创业公司的生存显然也是一个问题。

然而,日常也的确有一些老员工不爱学习,同样缺乏危机意识,面对领导的要求,动不动以过去怎样来说话,甚至以我喜欢这样安定的生活为借口,管不能管,然而,过去已经属于过去,如今的你依旧需要努力奋进,为公司排忧解难才能够继续前进,否则只能面临被裁员的境地。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员工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甚至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都可以替代,他们思维活跃,不仅对工资没有要求,而且更愿意接受新事物。

因此,对比之下,只有真正做到无可替代,老员工才能最终成为职场的胜者。

二、细节是关键

一件工作做完了简单,做对了容易,做好了才是真本事。无论你的性格、能力以及处事方式都会在细节里体现出来,老员工最容易忽视这些问题。环境熟悉了,工作顺手了,同事都处的随和了,就松懈了,凡事以结局为主,那么出了问题就只能自己担着了。

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创业团队就像《西游记》西天取经的团队。在这个在唐僧带领下,由猪八戒、孙悟空还有沙和尚、白龙马参与的团队当中,每个人的角色,每个人的定位都各不相同。但是正是由于他们都有同一个目标,才能取得真经,得道成仙。而创业公司的元老们,不管公司有没有取得真经,是不是还记得一同创业的初心?这是最关键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