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烂片那么多?
2017-03-29 10:32 电影

这是从未有过的现象,也拉开了一个疯狂时代的序幕……

“我们今年还有很多票补没用完。有些电影送票也没人看。”淘票票负责人原源在2016年夏季媒体沟通会上这么说。

来自BAT等的疯狂票补,曾在2010-2016年间,助长了中国电影票房的高歌猛进。9.9包邮,使原来没有观影习惯的人群走进了电影院。来自广电总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首次过百亿,且之后每年以28.9%的速率增长。这是从未有过的现象,也拉开了一个疯狂时代的序幕……

标志性事件是徐峥的《人再囧途之泰囧》,这部小成本影片在2012年底拿到了12.68亿票房,使所有人看到了电影市场所带来的巨大财富机会,也开启了中国电影的新商业片时代,它自带的标签或许有:IP化、喜剧类型片。“大概从2012年开始,资本就开始涌入了。”制片人李明阳描述起几年前的盛景依然记忆犹新,他承认,自己制片的《疯狂的蠢贼》是时代和热钱的产物。这是一部吴镇宇主演的商业喜剧片,当时的票房是千万级别。没有令他赚到大钱,但并不亏。此后他“凭借”此片在青年电影手册举办的第四届金扫帚奖颁奖典礼上领了个“金扫帚奖”奖,并向观众鞠躬致歉。他也是该奖举办四届以来,唯一现身并领奖的人。

2012年之后的几年间,国产电影开始被“IP”包围。囧、网络小说、综艺节目、夫妻CP、郭敬明、相声组合、小鲜肉IP等等,皆成为资本的第一目标。

我们梳理了近两年,口碑和票房倒挂的几部典型影片,如下:

2013年

《天机·富春山居图》,被网友称为“天雷滚滚的无敌神片”获得了超2.9亿元票房  并引发“越骂票房越高”的现象  豆瓣评分2.9 

2014年

《小时代3:刺金时代》  对郭敬明来说,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观众”破5亿票房,也使得小时代系列获得总计近13亿票房

2015年

《恶棍天使》5亿票房  网友称“集低趣味之大成”

《奔跑吧兄弟》根据跑男“改编”的电影,被网友评论“实则是在大屏幕看了一集综艺节目”   豆瓣评分3.4分,票房4.3亿元

《何以笙箫默》  票房3.3亿 

2016 年

《盗墓笔记》票房破10亿  媒体标题称“火了票房、输了口碑”

输了口碑,却赢得票房,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这是产业的黄金时代,却是行业的悲惨世界。

尽管业内人士终日在媒体发声,内容为王,故事重要,可真实现象却是,内容、导演不重要,IP重要,演员重要——甚至唯一重要。“现在行业的问题是,大家的目的并不是去拍一个好电影,而都在想怎么‘黑钱’。”李明阳说。

此外,BAT等巨头发起的票补游戏,上亿的票补因拉会员、营销、促进排片的目的投向市场,而观众本身,成了营销者的流量本身和票补方的会员数字。加之电影院迅速在四五线城市开花,市场需求被不断推高,观影人群不断扩充,截止2016年,中国观影人次已超13亿,也早已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票仓,但充斥着整个市场的,却是良莠不齐的产品,供需端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不和谐之音也开始出现……

2016年年前被曝光的“《叶问3》票房造假”事件是市场危局最显见的端倪,16天票房达到7.8亿高度,但最终被爆出造假3200万,以及自买票房5600万。在这里,电影被当成了资本的玩具。好奇心日报记者韩洪刚后来在文章中分析称,“在 2015 年的股灾之后,娱乐行业成了不多的能够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消费领域,也令它成了不错的投资标的。于是,离开二级市场、外汇、贵金属等领域的部分资本,在影视行业会师。”

而这里的信号是,电影市场已经被严重资本化了。

此后,幽灵场事件、票房注水等事件频频被媒体曝出。掺水的票房,各网站成群的水军,只为了上映前几天的票房数据好看,从而影响更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前往观看,也只为下一次的投资继续有人买单。幽灵场的排班规律甚至进化到,为防止被一眼看穿是假票房,制片方会分别向各场次影片进行注水,而不像以前逮着一场猛灌水,颇有赵本山宋丹丹小品“不在一只羊身上薅羊毛”的意思。

《美人鱼》为2016年的电影市场开了个好头。然而危局却潜伏其中。这是一个令人预料不到、猝不及防的危局。因为就在当年春天,新电影公司还在不断成立,演员、歌手、主持人等还在自带IP纷纷入局,各家的IP名单也被不断拉长。2015年票房是440亿,大家兴致勃勃地预估着,2016年会达到600亿!

2016年的五一档、暑假档、国庆档,无一例外,纷纷遭遇惨败。

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无往不胜的郭敬明,他的《爵迹》竟然失败了。启用了范冰冰、吴亦凡、杨幂等片酬昂贵的明星,它的预估票房是超10亿,但却只达到了3.6亿,不及前一部小时代系列影片的近5亿票房。

紧随其后的是阿里的《摆渡人》。这是财大气粗的阿里进入电影业以来,最为声势浩大的一战。押宝了张嘉佳、王家卫、梁朝伟、金城武等,就凭这几个男人在年轻女性中的票房号召力,外界猜测,几乎没有可能不赢。

奇迹发生了,《摆渡人》惨败。网友指责它“故事苍白无力”、“梁朝伟金城武演艺生涯受损”。

在一片慌乱之下,日本影片《你的名字。》毫无征兆地准备开始上映了。要知道,2016年的进口片配额早就用完了。

动画片《你的名字。》取得5.77亿票房(超越去年国产动画电影成功者《大鱼海棠》的5亿票房)。这个打脸很厉害:蛋糕没有变小,是做的方式不对。

电影市场经过长达6年的洗礼,是否到了重回内容本质的时代?

有人乐观、有人悲观

在《疯狂的蠢贼》口碑失利后,李明阳进行了反思,并将目光投向了小成本的文艺片。“虽然没有商业片那么大的利润,但起码这个行业的人相对是想认真做电影的,投资几百万的话,也没有‘黑’钱太厉害的事。”他所指的“黑”钱,指的是电影市场的“黄金时代”到来之后,下到剧组司机,上到制片主任,层层卡投资方钱的“潜规则”。“资方钱多,也不是很在乎,更何况,他投了很多电影,一部赔了还有别的。”这导致的现象是,一部号称成本过亿的影片,在层层注水之后,真实成本可能只有六到七千万。

这也导致,做出上亿成本“渣画质”的制片方大有人在。成本两亿多的影片,光请明星就可能花去一亿多,真正用来做影片的预算已经不多。但在“明星IP”被认为是票房的保证之时,小鲜肉、流量明星们依然最为抢手。

这是市场自动选择的结果,也是市场最终会发生变化的根源。

国产片圈钱、洗观众的时代即将结束吗?

有人悲观有人忧愁。

李明阳自认属于“悲观”那一类。现在他的想法是,要把电影拍好,“起码没有违背几年前刚入行时的想法。”

对韩国电影市场颇有研究的知名影评人小韩认为,中国电影市场暂时还不会迎来“内容时代”,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期。同时她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前提是,“进口片份额放宽甚至是全面放开”,由此倒逼市场自身净化。

台湾影评人肥内则认为,大陆电影行业本身,技术和配套设施并不缺,而差在了“know how”(专业技能)上。作为影评人他也表示,去年引起热议的影片相对变少了,身边朋友对于国产片的热情和兴趣也普遍不大。

2016年,商业片没有引起热议,但有两部文艺片却引起了关注。《路边野餐》,在国内以0.8%的排片率、最高日均排片不足2000场的情况之下,获得了650万的票房,要知道它的成本只有几十万。之后主创人员在华策的投资下成立了荡麦影业,堪称文艺片“以小博大”的代表案例。

不难看出,《路边野餐》给了制片人单佐龙对于中国市场的信心。他认为,“今天中国,留给正常的、有野心的艺术电影的空间在增容。”通过《路》一片的实战经验,他用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想象空间”来形容今天的文艺片市场。

他同时也强调,没有前几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增长,没有此种商业构建,也是“绝对没有文艺片的市场空间可言的。”因为生态被建立起来了,其中包括线上购票模式、银幕数的增长、观影受众的增加等。

狂奔的市场下,有些东西被冲刷下去,有些东西则被留下。

2016年底,引进片《血战钢锯岭》在中国本土获得4.26亿票房,成为清淡市场的一剂强心针。引进方熙颐影业CEO韩薇据此很有信心地认为,中国电影即将迎来内容时代。她列出的原因是,“观众不再仅仅对大制作、大卡司电影盲目追风,而对剧情以及观影体验有了更高的要求”。

她将目前市场的清淡形容为“转型期”,即观众在经过了一段时间海量作品的洗刷后,逐渐产生了自己的评判系统,对低质内容产生了抵触心理。在她看来,市场目前的状态是,开始挑剔和选择内容所带来的正常转型。如果转型成功,“接下来,我们将有机会看到更多优秀的作品出现在银幕上。”

这些从业者、观察者无一例外地提到,目前正处于转型期。这也必然代表着阵痛。在资本潮水退去,裸泳者离开后,中国电影的下一个五年会是怎样?依然是产出大量令人痛心疾首的“国产IP片”,还是顺利转型成功,市场逐渐成熟起来?

如果说市场和观众已经成熟,或逐渐成熟了,电影从业者、内容制造方又是否有诚意、有实力迎接这样的“内容时代”?如果无法迎接,而市场需求又需要释放,这一断层又会带来什么?

在今天我们又是否可以问一句:如果说电影的本质就是内容,在多年大量不合格内容充斥市场之后,中国电影市场即将迎来它的本质时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