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麦当劳、巴黎贝甜等一线零售商,非码告诉你聚合支付究竟拼什么?
2017-04-28 13:48 非码 聚合支付 移动支付

非码是聚合支付赛道的选手之一,成立3年,覆盖64家主要客户及下辖30000多家门店,其中不乏麦当劳、全家便利店等知名品牌。目前月均完成交易量6500万笔,累计交易额120多亿元。

非码公司概况­­­­

最近一则刷爆朋友圈的新闻:有两个小伙子,不远千里从云南跑到支付宝的大本营杭州,一连抢劫三家便利店,最后只抢到1700元,被抓的时候还在问,你们杭州怎么没有现金呢?

其实我只想问,年轻人,你们不用手机支付的么?

据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69亿,年增长率为31.2%,网民手机网上支付使用比例达到67.5%,移动支付行业发展迅猛。

在此大背景下,支付场景呈现出崩裂式的“碎片化”,第三方支付已难以招架,无法针对性地提供高效的精细化服务。为此,聚合支付应运而生,为消费者和商户提供灵活、便捷、全场景、全渠道的支付服务。

非码是聚合支付赛道的选手之一,聚焦零售行业交易场景,关注头部客户,打法自上而下。成立3年,覆盖64家主要客户及下辖30000多家门店,其中不乏麦当劳、全家便利店等知名品牌。

业务上,非码以零售场景的聚合支付为切入,希望构建一个互联网业务交换平台。简单来说,非码的一端连接着各种渠道或平台的互联网业务,另一端连接到客户门店,这样客户只要与非码连接,就可以拥有其平台的所有互联网业务。

目前,非码对接的主要互联网业务分为三类:支付业务(支付宝、财付通、翼支付、银联钱包等);卡券业务,对接大众点评、美团、天猫、淘宝、携程、银行、移动等主流平台的各类卡券,支持满减优惠、千店千面等多种应用场景;外卖业务,对接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等主流外卖平台业务。

除交易场景外,非码还是一个开放平台,接入第三方开发者功能,打造门店与消费者互动场景的支撑与运营系统,包括会员管理、充值储值、互动游戏、微店商城等。

非码产品图谱

稳定、便捷是商户对非码平台的主要评价。目前系统每周进行1-2次迭代,支持每秒2.5万笔交易,月均完成交易量6500万笔,累计交易额120多亿元。

近期,爱分析对非码创始人兼CEO,Derrick进行专访,访谈中Derrick针对聚合支付发展、线下零售企业现状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现摘选部分内容与读者分享。

|聚合支付的行业价值

Q:纸币、POS机,再到现在的手机支付,支付形式变化的背后,线下门店经历了如何的发展过程?

A:我把支付过程发展分成三个阶段:

传统的支付:现金or刷卡,特点是不记名,比如刷信用卡在任何环节都不允许留下卡号。不记名的方式导致门店无法追踪,这是传统支付的根本问题。门店只能通过会员卡之类的方式来与客户实现连接,但体验糟糕,这是为什么数字化/互联网化在新的支付方式出现之前是无法做起来的。从2012年开始,阿里开始推进二维码支付,但是未能做起来,因为当时阿里的支付宝是余额支付的方式,必须先在支付宝充值,再进行支付,导致其使用局限。2013年下半年,快捷支付出现,只要绑定银行卡,支付宝可以直接从卡中付钱,这个就带来条形码/二维码支付,克服了之前的障碍,通常的虚拟支付完成了技术上的实现。

Q:聚合支付行业在现阶段出现的契机是什么?

A: 我们通过支付宝和微信的支付案例,开始思考在门店的收银界面上需要两个不同的按钮,需要收银员和顾客进行支付方式的确认,这是个麻烦。聚合支付解决的问题就是整合支付方式,实现一键支付。

最早的时候聚合支付的条件尚未成熟,主要在于支付方的编码很随意,无法判断归属于哪种支付方式。2014年底到2015年初,非码一直与各支付方沟通,促进规范化固定化编码规则。通过这样的方式,行业形成了规范,商业生态更加开放。

Q:支付宝和微信,在整个手机支付/在线支付的占比?

A:95%以上,这是由用户的消费习惯决定。

Q:聚合支付本质上整合了微信和支付宝等主流支付方式,除了这个服务外,还有否提供其他的服务?行业的门槛是否很低?

A:行业门槛本来就不高。门槛主要体现在技术上。通过手机支付的方式,导致门店的线上支付交易量大量提升,对系统和网络体系的要求很高。

我们的平台可以提供每秒2万多次的并发,而且要解决准确性、及时性、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对账准确,对整个系统平台的要求超高,传统的IT公司很难满足要求。

Q:现在线下支付的门店,是否收银系统都要重新打造?改造成本如何?

A:不用,只要在传统的POS机里安装非码的插件,或者安装非码的智能POS。

成本还是有的,具体视环境复杂度,比如互联网环境,内部流程是否都要改进,不同工作量成本会有所差别,但总体来看,采用非码平台和插件,改造成本很低,正常情况下1个礼拜内即可完成。

|线下门店需要什么

Q:线下门店现在是怎样的生存状态?

A:我们接触的都是一些品质不错的门店,市场上有几十年的沉淀,做得都很不错,他们很欢迎非码,因为非码给他们提升了服务体验和运营效率。

Q:线下门店的核心服务需求是什么?

A:门店需求分成两个方面:1.企业内部管理;2.门店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场景管理。内部管理非码是完全不碰的,因为在ERP、生产、库存、供应链方面,我们不是专业公司。

我们的专业在于支持门店与消费者之间联通的所有场景。不仅仅是支付,我们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除了支付,卡券、外卖、会员、微商、游戏、电子发票,都是非码可以做的。

同时,我们致力于打造门店互联网化开放平台。所有能服务于门店与用户的场景都会被并入平台,为每个场景提供升级服务,同时把后台的支撑管理做到位。

Q:根据我们对行业的调研,营销类服务应该是商户更核心的需求。

A:我们擅长提升交易的服务体验,我们不是以营销为切入点,而是以交易体验为切入点,营销只是我们附带的功能。比如,我们会寻求供应商,来实现整体解决方案。

Q:从未来看,进销存也会有互联网化的机会,内部管理类服务从长期来看,最适合的是由哪家公司去做?美团这类的公司是不是更容易切入进去?

A:门店未来想要的东西,和美团提供的东西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门店确实需要美团,但门店需要有自己的东西。美团可以帮助做引流的服务,但是门店有自己的互联网诉求。

比如:有第三方平台的外卖,也要有自己的外卖。未来智能商业,需要有技术和数据支撑。我们正在帮门店构建这一块。非码的主要立足点在门店,解决门店面临的问题,我们也会将美团构建的体系通过非码,接入门店。

门店未来会面临很多的互联网接口,我们早期的商业想法,就是做一个互联网业务交换平台,满足各种互联网业务。做完之后,又发现门店拥有了数量可观的微信粉丝,我们就又开始帮门店构建顾客画像、管理客群等。例如,我们协助客户用开发微信商城服务,利用自己的公众账号,半年内实现了1.24亿的新增销售额。

Q:是否关注过有赞这样的公司,既关注交互,也关注门店管理。

A:个取决于公司的定位策略,有赞在纯电商的微店上做得很棒,这块确实很有价值,但是我们还是专注在门店服务上。消费升级,无外几个过程,源头在供给侧,中间是生产管理,到最后的服务体验,就在非码的手上。各个公司可以从不同的源头侧重,共同实现消费升级。

Q:需求从逻辑框架上可以怎么去划分?

A:我们用框架的方式去定义不大合适。大概说来,不叫模块,叫服务,如订单服务、支付服务等。我们都是在现有的体系之上的需求。门店讲究运营的稳定性,因此在改造的过程中,门店不希望改变固有的系统和流程。我们必须去适配客户现有的系统。

Q:您在看同行业的公司,会从哪些维度去看?

A:我们主要看对方在解决方案和服务能力方面,走得有多远有多好;在某些方面,会否有创新,且创新是否以品牌方向为视角的创新。

|关于非码团队

Q:公司规模如何?销售团队的构成?

A:母公司120多人,子公司20多人,一共150人左右。销售团队只有10来个人,70%在产品研发和运营,其余为支持部门。

Q:在外卖领域这块儿,非码主要就是提供系统么?核心改变了哪些方面的效益?

A:我们做了三个事情,一个是出解决方案,二是技术服务,三是基础运营。比如外卖,在没有非码平台之前,就是传统的电话方式,还有就是通过美团、饿了么来做。有了非码平台后,效率提升主要体现在:1.订单流转效率,快速接单,智能接单,且避免漏单;2.门店信息、菜品、菜单等智能化运营管理;3. 配送的优化,门店自有配送+第三方配送+平台配送,智能调度等。

Q:非码服务的品牌平均门店都在600-700家,属于业内的头部优质公司,非码是如何获客的?

A:非码都是从顶级的品牌开始,第一个便利店,我们就切的全家便利店,快餐就切的麦当劳。获客方式就是点对点,星巴克跟进了2年。还有一家大客户从开始创业到现在一直在跟进。

Q:在服务方式,有些比较轻,如仅仅实现支付功能,有些则更加全面。合作方式如何确定?

A:通常,在与客户接触之初,我们会根据内部的互联网服务产品模型,提供给客户一套全面的解决方案,由客户来选择具体的服务内容。

Q:每个客户是否都需要做定制化的技术服务?

A:平台级的不用定制,但接口需要进行适配。我们的插件灵活度很高,可以适配各种的操作系统,主要就是订单、交易、商品、sku这些属性的东西。其他的业务逻辑都在我们平台上流转,包括安全、监控、工具链、支撑系统、开放平台等等。

门店会觉得非常简单,只要对接非码,不用花费精力在其他的事情上,这个过程我们称为“集成”。在三年的服务过程中,没有哪个门店说对我们的服务不满意。

Q:变现模式是怎样的?能否介绍下公司的收入结构?

A:平台给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的返佣,我们不希望支付业务成为收益的大头,我们不依赖于支付业务,因为支付类的行业没有话语权,国家政策未明确,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收入均为服务费。

Q:未来是否有想过在产业链上进行拓展,还是仅仅铺线下门店?

A:所有在我们定位上有所提升的,都会做,但是纵向产业链没有考虑过,会希望与做企业内部管理的公司做一些合作。

Q:非码17年的目标?

A:希望服务的品牌数到150个左右。目前条件已经成熟,我们已经有了充足的生产力,人员也比较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