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只有聪明还不够,还需要经验,还需要敬畏
2017-07-03 11:26 聪明 经验 敬畏

新金融与传统金融如何共存共生?5400字干货给你答案。

来源 | 红杉汇(ID:Sequoiacap)

编辑 |洪杉

在过去的 10 多年里,万亿级的中国新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经历了数次迭代成长:2004-2007 年,支付崭露头角;2007-2013 年,网络信贷渗入金融最核心业务;2013-2016 年,新金融爆发,基金、保险、证券业大规模展开互联网化布局。当新金融逐渐改变了传统金融业态与社会生活,未来中国的金融服务业将走向何方?

6 月 22 日,“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首届新金融峰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在全天 7 个多小时的碰撞与交流中,来自蚂蚁金服、平安产险、亿联银行、泰康在线、海通证券、众安保险、第四范式、瓜子、百融金服等金融和大数据领域的专家、领军人物、创业者共同探讨了“新金融与传统金融如何互融共生”的话题。

在参加峰会的 160 多位金融科技人士当中,既包括了近 50 家红杉中国成员企业高管,也有 40 多家红杉中国的合作伙伴,老朋友、新朋友共聚一堂,碰撞思想,共同助力行业未来发展。在传统金融机构智能化、数据化、网络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新金融企业的蓬勃发展将在技术、模式、理念创新等方面为行业带来更大的探索与想象空间。

新金融领域也一直是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截至目前,红杉中国在该板块已投资了 30 多家公司,细分领域涉及信贷、资管、支付、证券、保险、数据/系统服务商、IT 服务等,其中多家公司已和银行、保险公司、券商、基金以及资管机构有了多维度的合作和交流。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首届新金融峰会旨在搭建中国新金融领域企业观点交流、思想交汇、开拓合作机遇的平台,并借此机会与业内专家共同探讨并助力新金融行业发展。同时,这也是红杉中国在投后增值服务方面的一次崭新尝试。

我们整理了本届峰会嘉宾分享的 5400 字干货,敬请阅读。

嘉宾分享

#中国新金融公司将有机会在价值创造环节超越美国新金融服务公司#

周   逵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

我结合我们投资和行业发展的历程,谈谈对行业的几个观察和体会:

▨ 第一,这个行业机遇巨大。

□ 整体来说,现有金融服务结构、水平和发展成熟度逐步提升,盈利能力也很不错,但仍存在许多服务盲点,这给中国新的公司带来创新机会和创新者的红利,红杉在近年投资的多家面向消费信贷服务公司,以及更早前投资的诺亚财富,都是很好的例证。

□ 金融服务与各种消费场景的结合方面,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做的并不够好。场景比如电商服务平台、房产交易、汽车交易、钢铁交易等。To C 和 To B 的场景在这里都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红杉中国投资了多家结合消费场景的金融服务公司。

新金融服务和中国电商行业发展相比,二者共同原因是中国原有产业发展没有美国成熟,创新者的机会更大。中国电商行业起步更晚,但从发展规模、速度和利润来看,目前都是超过美国同行的。另外,与电商相关的两大支柱 —— 支付和物流环节,中国的支付便利性和手机支付所占份额远超美国,在配送环节中国的 To C 快速配送能力远超过美国(中通快递就是一个代表)。中国的新金融服务发展需求旺盛,体量也在不断增大,且起步并不比美国的新金融公司落后,有很大机会在价值创造环节超越后者,获得在全球领先的成绩。

▨ 第二,技术发展对金融服务业产生一些重构的机会,从更长时间来看,一切才刚刚开始和正在发生。无线互联网发展、大数据、信用分析技术、AI 应用、区块链技术、众筹众包模式应用等等,这些先进技术手段和模式基本在这 5 年汇聚展现,这给新金融服务企业带来太多挑战和创新机遇。在红杉中国所投资新金融公司里面,除了关注在服务产品之外,特别关注是不是能够符合技术发展趋势;有些团队可能起步于某个产品和客户定位,但们特别关注的是:团队是否有意识抓住某一个时期的发展节奏,逐步建立发展核心技术能力。

▨ 第三,创业发展的窗口期特征。第一个时机就是当技术对一个行业的渗透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 —— 比如无现金支付、比如信用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涌现一批新的创新创业机会,这个机会具有鲜明的窗口期特征,创业者要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办完什么事。第二个时机是政策红利和管制,政府对新金融行业大的方向是鼓励的,但是常有 2 年宽松之后有 2 年收紧,秀的创业者和企业,要理解和适应这个行业的环境变化,稳健快速发展,有敬畏心,符合监管,不能乱来。

▨ 第四,要回归金融服务的本质。无非是替有钱的人理财、给缺钱的人贷款,然后把信用、风险、杠杆这几个环节深深地植入经营的逻辑里。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产品能力。知道为谁服务,服务什么?产品和获客营销都非常重要,但杉在选择那些早期业务还在打基础的企业时,我们更看重 CEO 认定的产品和他的产品思想。

后,还想提醒一点,要扎实经营,注重声誉和口碑 ——

加强行业管理的期间,我们一度曾非常担忧市场优劣不分,良莠都受打击。从去年开始,我们忽然发现很多我们被投企业的财务表现超过了预期,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一件事。我们思考为什么,红杉也是从事金融服务的一个企业,结合我们在中国 12 年的发展历程,说说我们想到的最重要的原因:

▨ 一是,如果你注重产品、如果你珍惜口碑、如果你知道该干什么而且不乱来,那么时间就会是你的好朋友,你会是做这事做得最好的那个人。

▨ 二是,当你特担心打着伞也会被淋湿的时,实际上雨总是会停的。当行业监管加强,意味着来自对手的噪音和干扰也会降低,你该做的仍是坚持产品价值、珍视你的声誉,这会让你的用户更容易认识你,从混战中脱颖而出,结果看到回报的时间反而不会太长。我感觉金融服务行业,给耐心坚持和信任的回报,比其他行业反而来的要快得多和大得多,反之亦然。

希望大家这一整天时间,集中精神,积极交流,有所收获。

#在场景中运用 AI,从数据中理解客户,用开放换取更多合作#

 漆   远  蚂蚁金服副总裁兼首席数据科学家

▨ “ 开放” 和“ AI”是蚂蚁金服在今年的两个关键词,蚂蚁金服要向合作伙伴开放大数据处理、云计算及人工智能领域的能力。

▨ 技术离不开场景,场景是技术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而技术一定要为用户带来便利,解决用户生活中的痛点。以支付为中心,蚂蚁金服开发出许多能力,解决用户在交通、旅游、医疗、图书借阅等多场景下的痛点。

▨ 在场景中获得数据,而后通过对不同维度数据的拼接来更好的理解用户,从而使个性化定价、理财产品的精准推荐等成为可能。

▨ 人工智能之于我们,正如水泥之于建筑一样,它渗透、覆盖了行业的各个角落,比如微贷、安全、信用、保险、财富、理财……

▨ 以云计算为基础,通过深度学习,能进一步保障交易安全,提升用户体验。

▨ 基于一套大规模的机器深度学习算法,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理解用户。在风控方面,通过深度学习,每天能减少千万次的用户打扰率。

▨ 有报告指出,到 2025 年,依靠人工智能技术,金融行业每年能节省 340—430 亿美金,人工智能的影响不容小视。

#大趋势:保险科技+保险,保险科技+汽车科技#

 朱友刚  平安产险 COO

▨ 市场趋势一:三年前中国私家车年销量突破 2000 万,未来五到十年,汽车销售量还会保持每年 2500—3000 万辆稳步增长的速度,车险市场也将随之持续快速发展。

▨ 市场趋势二:费率改革必将推动车险保障和价格的科学深入优化。其次,从国际车险市场来看,包括欧美和日本等,车险费率改革后,赔付成本多年来普遍上升,且出现局部或全部亏损,我们如何应对?

▨ 市场趋势三:市场的差异化。每个人开的车不一样,走的路不一样,驾驶习惯也不一样,而在多年的互联网教育之后,消费者对个性化的需求更高。这是未来的主要趋势。

▨ 汽车保险的未来已来。时至今日“ 车险” 和“ 车” 已不可分割,从车的生产到报废,从产品到服务,整个生态已经密不可分。而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也不可避免。

▨ 必须实现客户的精准经营,这需要保险和科技公司的共同努力。

▨ 除前端外,保险公司最重要的是打造生产、管理、服务以及客户需求的闭环,需要将这几部分整合成一套强大的管理系统。

▨ 机器学习技术不可缺少,比如人脸识别、声音识别、图象识别,以及推动区块链在整个保险产业中的应用。

▨ 未来,要么是保险科技和保险业的结合,要么是保险科技和汽车科技的结合。

#合作、共赢,为了更好的服务#

 戴   兵  亿联银行行长

民营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 通过数据驱动打造智慧生活的综合金融服务体,让金融生活化、互联网化。

▨ 搭建真正的大数据平台。新兴银行在这一点应做的更多。要把结构化、非结构化、动态、静态的数据都搜集好、利用好,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

▨ 将消费金融场景化。最核心的,金融服务一定离不开场景,本质上还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的更幸福。

▨ 构建共赢的生态体系。跟合作伙伴积极合作,和大家“ 连” 在一起,让普惠金融更便捷。

▨ 快速反应、快速迭代,开发更多的新产品。

▨ 当手机成为大家最贴心的伴侣,移动金融也成为核心中的核心,必须以此来细化客户服务。

▨ 更加重视客户管理,让客户管理动态化。

▨ 挖掘并发挥社群潜能,与合作方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 差异化定价。人工智能让差异化定价触手可及,未来定价会更精准、更到位。

▨ 风控。这才是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大数据、深度学习,未来风控的颗粒度会越来越细致。

#用更低的技术门槛帮助金融行业提升 AI 维度#

 戴文渊  第四范式 CEO

▨ 对于 AI 公司来说,维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代表了机器的智能水平。在未来,一家企业的 AI 竞争力就是把维度尽可能做大。

▨ 无论在哪个行业,人工智能其实只在做一件事 —— 看数据,然后写规则,从而替代原来由业务专家主导的总结规律、写规则的过程。

▨ 人脑的特点是带宽小、速度慢,机器的特点是带宽大、速度快,对于企业来说,绝大多数场景都需要机器来释放带宽、释放能力。

▨ 理财产品的个性化推荐,这可能是未来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应用之一。目的是给每个客户配置他真正想要的产品,让金融产品的配置做到千人千面。

▨ 金融机构需要全行业的 AI 开发平台,或称为“ 智能数据核心” 。未来,银行将拥有双核心架构:一个是账务核心,一个是数据核心。账务核心更多是一种被动服务,而数据核心可以通过数据判断为客户提供主动服务,由此可延伸出更多智能化应用。

▨ 第四范式做的是一个高维的机器学习系统,希望用更低的门槛帮助金融行业把维度做高,更好的解决问题、提高效率。

圆桌论坛

圆桌环节分为“ 金融科技的现状与未来” 、“ 消费金融的发展方向与合作创新” 、“ 大资管时代的机会与挑战”三大板块,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汪溪沙、红杉中国董事总经理王恺、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胡启林分别主持了三场论坛,13 位创业者就论坛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以下为精彩观点集锦:

#金融科技的现状与未来#

 

 张韶峰  百融金服 CEO

过去的金融机构虽然也重视技术,但技术并不是核心部门。如今,科技金融趋势把技术带到了核心位置,尤其是在零售金融和互联网金融领域。

未来,无论银行、信贷还是保险,都要转而面向个人客户,但个人本身是极度分散的,所以这就成了一个“ 技术活”,也是银行的痛点。我认为来不少银行可能会被并购,甚至银行资产端可能以某种方式让路给互联网大数据公司。

 王道南  泰康在线 CEO

保险最大的问题就是低频。过去它的交易实际数量级比其他的金融行业差很多,因此过去的技术支持不需要那么实时,也不需要交易系统的支撑。但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这个局面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所以现在的频繁交易需要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支撑。来存活的企业应该是能够真正掌控客户的公司,因为“ 掌控客户” 才意味着真正了解客户。

 吴   逖  众安保险 CMO

技术不能独立存在,技术本身是为业务服务的,这一点没有改变。我们现在所运用的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提升了风险管理的效率,但并没有改变产品和风险的实质。

未来,所谓的大平台、大生态会越来越罕见,因为已经有了腾讯、蚂蚁金服、平安这样的企业。在新兴企业要做的事情,更多的是找准自己在生态体系和产业链中的位置,结合自己的特色为这个生态或产业链提供自己的核心能力,通过对垂直细分领域的补充,来凸显自己的价值。在帮助别人成功的同时成就自己。

 张   福  青藤云安全 CEO

数据对于业务来说是很重要的,企业的数据积累得越多,就越容易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而竞争力直接反映在营收、利润等层面。未来,大家将基于数据的精准营销和风险控制来决定自己的核心业务,所以我觉得来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数据的挖掘和联合。

另外,金融开放后风险会增大,而且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机构一方面要在自身的业务上对风险有足够的控制力,另外需要有更详细的监管要求,而这些已经很难靠人力来满足。

所以未来基于数据分析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监管和风险控制层面会有很好的应用。

#消费金融的发展方向与合作创新#

 刘   汛  上海华瑞银行科创金融总部总监

消费金融是近两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才出现的。我认为消费金融火爆背后的同质化只是表象,大家看似都在做一个事情,但不同的消费金融公司在场景展示、获客、风控、大数据分析方面都有独门秘籍。因此,有那些真正有核心能力的企业才会在大浪淘沙中生存下来,这是永恒的真理。

 张   见  阳光渝融保险公司总裁

金融对周期是非常敏感的,而消费金融在中国还属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越早期越应该谨慎。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进入到艰难的阶段,因为个别企业的不当行为对整个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大家创新发展、 高速增长的同时,也要对风险有所敬畏,风控能力应当提升。

 谢云立  招联消费金融首席市场官

我认为,企业一定要遵守金融的本质,充实自己的核心能力。互联网发展的速度确实非常快,所以业一定要根据自身能力和背景去开展业务,否则发展速度越快,暴露缺陷的速度也会越快。

 朱建华  大数金融副总裁

对于消费金融的周期我有两个观点,第一,消费金融市场巨大,我们还处于周期的早期,未来的空间非常大;第二,消费金融市场竞争者会越来越多,但是,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特别是能够建立风控能力的企业,未来会活的越来越滋润。

 张小沛  瓜子首席技术官兼瓜子金融负责人

如果只靠一两个产品做消费金融,同质化将不可避免,除非你有几样独特的东西:一是资本成本优势;第二是有自己的场景;第三是有新的技术优势。如果你只有技术,那么技术的红利期将非常短,真正有场景、有资金优势的企业会把技术优势抹平。所以我认为金和场景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防止企业走向同质化的护城河。

#大资管时代的机会与挑战#

 殷   哲  歌斐资产 CEO

金融行业有非常大的周期性,不同行业会出现不同类别的资产化和投资需求,股票和债券是两个基本点。未来,类资产、标准化的长期股票和基金可能会成为大数据用户的重要产品。

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金融行业还有很大的改造空间,因为金融的核心就是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但这个过程必须是一步一个脚印的。

 杨   薇  海通证券零售与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

现在融机构在做智能投顾工具的时候,除了想节省线下的人力成本,还应更多的考虑用户体验。其实用户对于券商本身提供的服务模式并没有更多预期,所以我们首先需要把更专业的金融工具提供给服务人员。

 陈文胜  华通银行副行长

未来,固定金融是一个大方向。固定金融其实是一个整体,我们如何把固定金融做成去中心化的产品?一旦去中心化,标准化产品就容易形成,所以我觉得来要把隐藏资产尽量标准化。

 鞠盈禧  牛股王 CEO

能投入、量化交易无论是对机构投资者还是散户投资者都是非常大的服务方向。我们作为定位在 C 端的服务平台,也在这个方向上做了许多布局。比如我们会给投资者做一些量化策略、数据分析,同时也会在管控客户预期方面更多考虑合规的因素。

分会场讨论

嘉宾分享与圆桌论坛环节结束后,在场的 150 位嘉宾分别进入“消费金融”、“证券与资产管理”、“金融科技创新” 三个分会场进行下一轮的思想碰撞,探讨未来更多合作的可能。在分会场中,各位嘉宾介绍了各自企业的业务特点,分享各自对行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