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强人工智能齐聚CCTV1,回顾人机大战百年史
2017-08-02 15:38 人工智能 人机大战

人工智能在人机大战中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

前言:2017年8月2日,中国科学院与央视一套合作的科学挑战类节目《机智过人》宣布正式启动,掀起新一轮人机大战。来自国内最顶尖的人工智能将参与此次挑战,包括云从科技、微软、蚂蚁金服、思必驰等科技新星和巨头将悉数出席此次盛宴。

人机大战的构想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以1770年奥地利人沃尔夫冈·冯·肯佩伦(Wolfgang von Kempelen)宣称建造了一个会自动行棋的傀儡(AutomatonChess Player)为起点),而真正的人机大战在近几十年才兴起。

尽管人们如此迫不及待的向往一个“非人类”的对手,真正能与人对弈的机器到了20世纪才出现。1949年,首台延迟存储电子自动计算机(EDSAC)于剑桥大学诞生。剑桥博士候选人亚历山大·S·道格拉斯(A.S. Douglas)设计了一款井字棋电脑游戏(Noughts andcrosses),玩家通过转轮拨号电话输入落子棋位的编号,随后电脑行棋,双方的过招会在屏幕上显示。这款后来被命名为“OXO”的游戏是世界上最早实现人机对弈的游戏之一。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基础。在随后的几十年内,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我们也得以围观到一系列人机大战的精彩场面。

1994年,跳棋程序切努克(Chinook)与人类卫冕冠军马里恩·廷斯利(Marion Tinsley)战成平局。

1996年,IBM公司的国际象棋电脑“深蓝”(DeepBlue)首次挑战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Kasparov)落败。

1997年的对局中,在胶着的大战后,“深蓝”电脑最终以3½-2½胜利,成为首个在标准比赛时限内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电脑系统。

2011年,IBM沃森在美国老牌智力问答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中打败了最高奖金得主布拉德·鲁特尔和74场连胜纪录保持者肯·詹宁斯,赢得了100万美元的奖金,这是人工智能少有的在棋类比赛之外战胜人类。

2015年10月,AlphaGo以5:0战胜欧洲围棋冠军樊麾,这是人工智能程序首次在不让子的情况下战胜人类围棋选手。5个月之后,AlphaGo战胜世界冠军李世石。

2017年5月,AlphaGo又战胜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洁,围棋也被人工智能攻陷。

回顾人机大战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人工智能大多数是在棋类比赛上掀起波澜,而其他领域似乎不那么容易有所作为。事实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今天在我们生活中,人工智能已经逐步落地到各个领域,但大多数是作为辅助人类的助手出现。

比如在图像识别领域,应用于人脸识别,智能鉴黄、图片搜索、自动驾驶等方向,其中人脸识别技术经过深度学习之后,识别率实现了99%通过率,达到金融、安防等领域应用标准,甚至还能识别人脸的表情变化做出交互;在语音识别领域,如iPhone的Siri、微软小冰、移动App中智能语音输入等,可以语音进行人机交互,完成一些简单的行为操作;另外在AI也能用于推荐引擎,比如Netflix,亚马逊、今日头条都在使用人工智能来个性化推荐内容资讯,实现前人前面,优化用户体验。

而这些领域,人工智能在人机大战中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让我们关注《机智过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