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采访投资人?
2017-11-19 09:04 投资

姜还是老的辣...

眼看着赴美IPO的企业越来越多,势必会有更多绷不住的投资人要出来说话了。如何与他们巧妙周旋,机智顺利地套出投资背后的故事,就成了许多科技媒体最近关心的事。

采访投资人比采访创业者难。这是一群极其理智、老谋深算的人。他们不会像创业者那样,聊high了就开始巴拉巴拉谈理想,表达欲极强,停都停不下来。投资人在接受采访时心里只会想一件事: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打死你也不说。

当你发出采访邀请的第一天,他们就会在心里盘算,这次公关行动,我要表达什么样的投资逻辑,怎样完美传达我们基金的理念,如何避免掉入“回报怎么样”的坑,如何打消记者“讲几个投资小故事吧”的执著追求——这样的“小故事”很容易会出卖江湖上的朋友。

投资人愿意接受采访,往往是这么几个理由

一、公关需求。现在基金竞争激烈,名字又都相似,不出来刷刷脸,怎么抢明星项目?这种需求,我们在趣店上市后扎堆的“我为什么投趣店”型长文中已经见识到了。这类文章,标题普遍都是,某某基金某某,冒号,后面跟着采访中他多次重申的一句话。

二、告诉大家自己最近在看什么项目。为此他们还会准备一些投资逻辑的内容,等创业者阅后自己找过来。

最后一个使他们愿意在各种会议和飞行间拨出一小时见记者的可能原因是,他所投的创业者亟需他的支持:

“我第一次见这个创业者的时候,连我的司机都爱上了他的产品。”

“这个模式一定没问题,我们相信半年之后就会结束跟对手的战斗!”

在此类采访中,他们一般提供这种款式。

可惜以上种种都无法满足大众对这一神秘职业的好奇心。这傲然站在财富管理行业塔尖的1%人物,在背后操纵科技公司合纵连横的特殊群体,他们最不为人知的故事到底是什么?他们和创始人都有哪些秘密交往?

接下来让我们尝试一下突破投资人的豪华套路,撕下他们坚硬的面具。

深刻地了解他

首先你要对他所投项目、发表过的观点在网上进行地毯式搜查,并在采访中不经意地提到这些内容,经常插入“我发现您这次投资理念和十年前投某某时很相似”、“某某快上市了,我觉得它的产品本质和您刚投的内什么很像呀”之类的台词。

整个交谈过程要淡淡地透出你对他所有投资行为无比了解,知识点的植入要顺畅、自然,言谈笑语间要有一个十年陈酿的粉丝该有的样儿。

但仅仅看过几篇采访,知道他投了些什么是远远不够的,你还须跟踪他在网络上的一切痕迹。用他和你联系的手机、微信号或邮箱前缀进行搜索,直到查询到他某年某月在58同城上甩卖过一台高级摄影设备,和购买者约定过几时见面,最后交易是否成功这样的信息,你的前期工作才可以说是有了一点突破。

记下摄影机的型号,想个办法透露给他,如果他的面部表情微微有所触动,那你几乎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半。毕竟在金字塔上吹够了风,遇见一个知音,他们还是很容易走下来的。

不过,有这种大众型兴趣爱好的还是少数,大部分投资人的规定动作是,瑞士滑雪,美国过火把节,上海别墅听交响乐。

这时候的他们,就很难接近了。作为一名科技记者,你显然很难就这种话题和他们谈笑风生。可见“谈兴趣”这个引子也要慎用,否则他刚从金字塔上走下来,你接待规格不够,他还得爬回去。

另一种引起共鸣的办法是吐槽。对他看不上的敌方公关行为、创业项目进行无情地鞭笞,在他说出“我不看好”后立马表明态度:其实大家也都觉得这个模式有问题。

恭喜,你们的距离又拉近了一些。

真诚地赞美他

对投资人的赞美一定要真诚,不能像对待创业者那样:产品做得真棒,我天天都用;那个决策真牛,怎么做出来的?请记住,创业者喜欢和你配合,但投资人对此普遍没什么兴趣。

你可以称赞他的一个未被认可的投资决策,要让他知道,(今天)你是站在他这边的。

比如你可以告诉他,当年你在市面上完全找不到任何一款适合自己的手机,某品牌手机的适时出现简直拯救你于水火,一查资料,想不到竟然是您投资的。这么独辟蹊径的决定,到底是怎么做出的?

请记住,你赞美的出发点一定要是科技的进步,商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未来。这个阶段切切不可提“回报”二字。要真诚地相信投资人之所以做出某决策,完全是基于他对未来的预测,对商业的理解,哪怕这次判断和两个月前不一样。

等到他内心觉得你很有前途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下一步了。

和他一起深情地回顾往事

在完成了前两种浅层次的心灵交流后,你终于打开了投资人的心扉。好了,你不是来打探故事的,而是一个对人类前途有着担忧的科技记者。你的脑中只有“共享经济是不是人类唯一的未来”和“单车大战最后会以什么方式结束”这样深奥的问题。

下面可以和他谈谈创业经历了。很多投资人都品尝过创业的甜果。有人也会直接告诉你,出于“累”,他放弃了创业,选择了一份可以在休息日去北欧度假的工作。

但你大可不必把他做投资的原因往“轻松”上引。为了唤醒他曾经的记忆,你得把谈话导航到“互联网浪潮初期”附近,让他谈谈初见创业机会时的心动,第一次取得商业成功时的兴奋。

讲着讲着,他仿佛看到了当年在斯坦福校园做中国的亚马逊、门户网站、点评网站时的自己,想起了找投资时屡屡碰壁,要卖公司时被合伙人、投资人大骂。

他的眼里噙满泪水。

他拿下眼镜,揉揉眼睛,说出一件让你万分震惊的事:这些别写了。

他恢复了理智,理理衣服,正襟危坐:没什么故事,我要做的,就是找改变世界的人。

但你总算打开了他的心扉,没有条款的秘密,还有些江湖恩怨。他开始不小心地透些料给你。

“A大佬把他骂了一遍,没投他,然后他才来找的我。”

一个口子开了,他又记起了更多事。反正你已保证“不见报”。

某某决策其实是我做的,但B君总在外面讲是他的英明引导了一切;我预感到某公司快不行了,于是督促创始人赶快找接盘侠,把烫手山芋送出去,但千万不能告诉外界真相,而是“另一个投资机构非要进来,求着我们让股份”;某某来找我的时候,我就看他产品不行,但某基金居然接了过去,完全不做尽调,现在忙着找下家;某机构天天PR,一片吹嘘,但投资成绩一塌糊涂,外界根本不知道……

投资人义愤填膺起来,瞬间化身吐槽小能手,拦都拦不住。

谈话到这里,采访也快结束了,该问回报的事了。这时可以追问。哪怕他一再用“还可以、好多倍”的回答做掩护,你也可以逮着不放。毕竟马上就江湖作别了,下次再联系也顶多是微信问问“这个您怎么看”,然后将他的一段语音转文字了。

最后你要做的,就是迅速逃离作案现场。等他醒悟过来,迎接你的将是一次关于本次采访内容如何增删的业务探讨。

运气

运气好的话,会遇到下面这款。

突破重重包围后,你和这样的投资人见了面,但迎接你的更多是冷淡,以及智力上的拷问。

“您投的这个挺好的,我就是刚需用户。”

“呵呵。”

“可否讲一下投资逻辑?”

“没有逻辑。”

你准备放弃了。不甘心,嘟囔一句:都说过程特传奇……

出乎意料,你开启了他的泄密模式。接下来他要讲的事绝对让你大开眼界:他如何安排了C大佬和自己小弟的当面谈判,如何绕过各巨头的重重阻碍完成投资,在最紧要关头如何跟创始人奋力一搏,对手公司是如何从入侵服务器开始抹黑所投公司的,要细节有细节,要狗血有狗血。你惊呆了。

你接下来开始担心,这TM到底是不是真的。

“真的,你可以写。”他仿佛看出了你的忧虑。

好吧。抛弃第三人称写法,采用流行的第一人称“口述”,放他自己去江湖探险。相信他已经为即将到来的腥风血雨做好了准备

然后,把他给你的故事写进采访提纲,约访下一位投资人:某某说你们投的公司入侵对方服务器,这是真的吗?